第91章 學臺大人歸降

作者:左茂行
時任江蘇學政李聯琇學識淵博,治學重視經世致用,凡天文輿地、名物訓詁、典章制度、瑣閒軼事、考證解釋等均有獨到見解,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1852年,清廷吏部照例每三年對翰林院、詹事府翰林官大考,李聯琇得第一。咸豐帝特擢他爲侍讀學士,充會試同考官,署國子監祭酒。

  華夏封建王朝傳統,翰林院爲朝廷中樞人才的儲備之地,通常人數維持在一二百人,只有進士中的佼佼者才能入翰林。詹事府爲翰林遷轉之所,任職官員也多爲翰林中的望臣。

  李聯琇大考第一,足見其學問之優。皇上超擢他爲國子監祭酒(即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對其不可謂不愛護。

  但此人熱心治學,不熱心做官。曾國藩就曾多次舉薦他,他則一心教學和著述。皇上任他爲學政,主管江蘇省的教育行政,可謂是人盡其用。

  李聯琇最大的學術成績在於詩詞。他的詩詞客觀公正,既有對太平軍濫殺無辜的批判,也不乏對官軍、民團搶掠燒殺罪行的揭露。

  火軍攻克江陰,李聯琇有心爲國殉節。幸得黃文哲將其及時救下。陳城很想收服李聯琇,只要李聯琇歸順火軍,定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吸引其他的讀書人來歸。

  陳城派王韜沿長江南岸攻略沙洲、常熟、太倉、嘉定,前鋒與魔都近在咫尺。

  一時間魔都風聲鶴唳。但陳城在魔都發布聲明,表示決不傷害洋人、華人,亦決不侵入魔都。魔都的局勢才逐漸安定下來。

  陳城自己坐鎮江陰,安排人馬分田、派餉、徵糧。火軍對此類事情已經很有經驗,辦起來得心應手。

  另外,他三頭兩頭找李聯琇,試圖說服李聯琇加入火軍。李聯琇起初還很矜持,但看到火軍在江陰的施政舉措後,口氣便有鬆動。

  這天,陳城帶親兵送了兩擔西瓜給李聯琇,說是從無錫東北塘採買來的頭茬西瓜。

  這年,江南的梅雨季雨水不多。到了8月,天氣特別炎熱,江陰北依長江,南望太湖,溼氣大,非常溽熱。

  東北塘的西瓜是無錫有名的特產,雖然個頭不大,皮也厚,但瓜瓤特別甜。每年夏天,李聯琇都要買很多東北塘的西瓜消暑。

  他習慣讓人在晚上趁着天涼,將西瓜丟到水井裏浸泡。白天,再從井水中取出泡得冰涼的西瓜,切成一塊塊地分給全家老小。西瓜喫進肚裏,渾身的暑氣、燥氣、火氣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喫完西瓜,李聯琇還會令人將西瓜皮收集到一起,切成長條狀,用熱油翻炒,又是一道美味的時令蔬菜。

  長毛作亂,李聯琇原以爲再也喫不到東北塘的西瓜了。沒想到,火軍主帥陳城竟探知了李聯琇的嗜好,親自提了西瓜上門。

  李聯琇終於被陳城的誠意打動,收下了西瓜,第一次打開尊口,和陳城對話。

  李聯琇說:“大帥,你的心意我領了。大帥的施政舉措我也看到了,確實是爲生民立命,凡事以民爲本,處處維護老百姓的利益。江陰處在大帥治下,一定能政通人和,百姓安康。

  “火軍的手機我看了,步槍我也看了,確實是巧奪天工。以我們華夏現有的能力,恐怕一百年也仿製不出來。但大帥既然自稱與華夏同文同種,自然應該知道我們華夏有一樣東西叫做氣節。

  “我之所以不願投降火軍,不敢爲大帥做事,就是爲了這氣節。我是大清官員,朝廷有難,我又丟城失地,本就該一死殉城。如今卻仍然苟活人世,實在是慚愧已極。

  “若大帥真的看重我的才學,還請大帥成全我。我只願回到江西臨川老家,讀書、課子,別無他求。”

  李聯琇仍不想投順火軍。

  一旁的親兵黃文哲沉不住氣了,說道:“學臺大人,大帥三番五次到您宅邸裏探望,又是送喫送喝,又是噓寒問暖。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尚要領情。大帥胸襟志向過於劉備,學臺大人的才情卻未必比得過諸葛亮。”

  李聯琇看了眼黃文哲,說道:“敝人不敢和諸葛亮相比校。但劉備是漢室正統,人心所在,諸葛亮當然要服從劉備,爲恢復漢室而鞠躬盡瘁。“

  陳城呵呵一笑,說道:“說到漢室正統,當今的皇上卻並非漢人,而是實打實的滿人。順治年間,滿清入主中原,不顧華夏風俗,強推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咱們漢人就不得不留了個長辮子。

  “學臺大人久在江陰爲官,豈不聞順治二年,江陰人爲抵制剃髮令,奮起抗清。清軍在江陰折損三個王爺、十八個大將,才攻下江陰,後來大肆屠殺。江陰全城殉國,無一人投降,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江陰爲江南巨縣,人丁興盛,百姓富裕。是役,江陰城內死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七萬五千餘人,江陰遺民僅剩五十三人。學臺大人自言華夏正統,不知這正統指的是漢人正統,還是這濫殺無辜的滿清正統?”

  李聯琇滿臉慚愧,過了一會兒才分辯道:“華夏滿漢一體,蒙藏回苗等各族親附,朝鮮、琉球、占城,緬甸、越南等外邦來降。大清皇上雖是滿人,但滿朝文武不分滿漢,全國百姓亦滿漢親善。人心歸附,當今的滿清,亦爲華夏的正統。”

  陳城知道李聯琇已經氣沮,只是在逞強而已,繼續說道:“當今皇上雖然一再強調滿漢一體、滿漢不分,實際上仍是重視滿人、輕視漢人。就拿湘軍來說,曾國藩勞苦功高,皇上卻不捨得封他一個巡撫。胡林翼雖爲湖北巡撫,卻不得不媚事湖廣總督官文,以放心辦事,防止總督掣肘。

  “國朝初期殺戮太重,爲了剃髮反覆屠城,爲了鉗制讀書人而大興文字獄。如今太平軍、捻軍、回回、天地會紛紛起兵抗清。再看外部,列強環伺,滿清覆亡之期不久矣。”

  李聯琇臉上露出悲慼的神情說:“我食君祿,忠君事,不過一死而已。身死而名節全,我亦無憾矣!”

  陳城對李聯琇的迂腐想法感到好笑。但轉念一想,這氣節不就是火軍一向強調的忠誠嗎?不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嗎?

  陳城勸道:“學臺,你這種保全個人氣節的想法,不過是自私自利,與聖人所主張的‘天下爲公’可大大悖逆呀!”

  李聯琇臉上露出不解的表情。

  陳城繼續用語言激他:“以死明志,不過是懦夫的表現。如此亂世,國家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士大夫不思爲國盡忠,爲民謀利,反而奢談名節,真是可笑!可笑!”

  陳城瞄一眼李聯琇,只見他臉有愧色,似乎猶豫不決。

  他接着說:“男子漢身在廟堂之上,即當如曾國藩、胡林翼,書生帶兵,上馬殺賊,下馬安民。

  “身在草野,即當感知天下大勢,見機而動,或如彭玉麟投效曾大帥,或如我陳城自將一軍,爲生民立命。

  “拋家人,棄百姓,以一草繩結束生命,上不忠於君父,下不孝於先人。可笑!可笑!”

  李聯琇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過了好一會兒才說:

  “大帥的火軍寄名在太平軍之下,卻對曾國藩、彭玉麟、胡林翼等敵將交口稱譽。聽大帥的語氣,又極贊同儒家聖人的主張。敝人實在有些糊塗,不知大帥到底站在哪一邊?”

  陳城知道李聯琇已經心動,開始爲自己找臺階下了。

  他湊過身子,小聲對李聯琇說道:“學臺大人,實不相瞞。下個月,我就要宣佈獨立,從此和太平軍一刀兩斷。

  “今後火軍一心爲民,一心向善,內要保境安民、發展工商業,外要抵禦外侮,廢除條約,成爲華夏的頂天柱石。

  “學臺大人,我一向仰慕您的才學,請您念及天下蒼生,念及國家內憂外患,加入火軍吧!”

  李聯琇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大帥的意思是要投順我朝?”

  陳城道:“我有意投順大清,已向曾國藩、怡良等大人請託,和兩位大人有過密約。不管聖上肯不肯接納,我下月定會宣佈獨立,不再寄名在太平軍之下。”

  李聯琇嘆了口氣,思考了好一會兒,說:“既然這樣,我也甘願放棄江蘇學政這個沒用的虛銜,爲大帥貢獻犬馬之勞。”

  陳城大喜。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