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同一個市場,同一個故事 作者:未知 這個故事在後世那真是耳熟能詳,正是大名鼎鼎的《西遊記》。 這真的要感謝ccav了,每年夏天重播,年復一年,意志力何其堅強,想不熟悉都難。韓藝最熟悉的兩部電視劇,就是西遊記和新白娘子傳奇,那可能是他童年唯一的樂趣了,書籍方面,他也就看過西遊記的,這都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因此纔去看書的。 不過他也只是記得大概每個故事的情節,什麼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女人國,細節是肯定記不得了,要背出來那是天方夜譚,那就編唄,吳承恩何等文學大家,不可能寫什麼“轟的一聲巨響!嘿!蹦出一猴子來。”。這都是韓藝惡搞的。 但是這對客人的胃口,通俗易懂,大家聽得哈哈笑了起來。 很快,大家就入迷了。 樓內一片靜悄悄。 只聽熊弟手舞足蹈的說道:“噌的一聲,那石猴就往瀑布跳去......。” “啪嗒一下,淹死了。故事結束。” 杜祖華立刻道。 “哈哈---!” “去去去!你別瞎搗亂好不。” 熊弟瞪了杜祖華一眼,道:“那可是仙猴呀,怎會淹死了,你以爲跟你一樣,一言不合就上街乞討。” 下面又是笑聲陣陣,不用想也知道,“一言不合”肯定會成爲流行關鍵詞。 韓藝他得將這故事拉長,利益最大化,於是就安排杜祖華跟小胖一塊將,以一種打諢插科的方式來演繹,杜祖華的責任基本上可以說是用來灌水的,但這倒是取得不俗的效果,逗得觀衆開懷大笑。 不愧爲鳳飛樓的黃金搭檔。 只要他們兩個在一起,最不缺乏的就是笑聲。 而在就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北巷各個店鋪都點亮了燭火,這是北巷有史以來第一次開放夜市,別看樓裏笑哈哈,外面的商人還是非常緊張的,究竟效果會如何?誰也不得而知。 忽見不少揹着包袱的老百姓涌入了北巷,他們一入北巷就分開來,分別找尋豎立的木牌,各自來到豎立木牌的地方,將一塊布鋪在地上,又從包袱裏面將一些手工藝品取出,放在布上。 眨眼間,整個北巷到處都是地攤,滿目琳琅的貨物沿着街道鋪散開來。 還有一些立於木牌的地方,則是擺放着兩三張桌凳,露天席地,這些桌凳幾乎都是放在人家店鋪的窗臺下,剛好裏面的光可以照到,有點鑿洞借光的意思。更加令人好奇的是,人家店鋪是賣綢緞的,跟喫完全搭不上邊。 彷彿突然間,北巷的面貌完全改變,變得非常擁擠起來,但同時也變得非常熱鬧起來。 “走走走!去夜市城那邊看看。” 自從北巷翻身之後,夜市城也一直得到大家的關注,只可惜夜市城一直未有開放,好不容易夜市降臨了,這夜市城總該開放了吧。 不少人第一時間都是趕去夜市城,生怕落於人後,畢竟夜市城就那麼大。 可真當他們趕到夜市城後,頓時傻眼了。 只見夜市城兩側多出了四五十個窗口,平時都是用木板遮着的。 前後大門打開,大家走進一看,不由得猛吸一口冷氣。只見裏面全是爐竈,火焰直衝,一個個廚師在爐竈前工作。 原來這響噹噹的夜市城就一廚房啊! 這可是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事先沒有一個人料到。 這尼瑪絕對不是驚喜,而是驚恐啊! “老賈,你鋪外的那桌子是幹啥用的?” 兩三個公子哥,來到賈富貴的首飾店,向賈富貴詢問道。 賈富貴笑道:“那是喫飯的地方,幾位公子坐過去,搖響掛在窗戶上的鈴鐺,自然會有人來招呼你們。” “是嗎?” 這三兩個公子聽得好奇,恰好也沒有喫飯,因爲揚州第一樓已經爆滿了,於是懷着期待的心情走了過去,都未坐下,就先搖響了鈴鐺。 噹噹噹當! 過得片刻,一個小廝就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幾位公子想喫些什麼?” “哇!你從哪裏冒出來的?” “我就在那邊候着,這片地方是我負責的。”小廝笑眯眯道。 這玩意好啊! 這幾個公子哥覺得忒有趣了,他們還未感受過這種無線遙控的。 其中一人道:“咦?你不是西市魏家米行的人麼?” “公子好記性,但我現在已經來北巷做事了。” 其中一人好奇道:“那你是哪家店的?” “哦,這些擺在外面的小喫攤都是屬於夜市城的。” 這小廝說着拿出一張紙來,這一張紙就是曾今最好的紙,硬黃紙,如今價格大跌,但是夠硬,拿來當菜單是再合適不過了,道:“各位請看,這就是夜市城的菜單。” 那公子迷迷糊糊接了過來,不禁下了一跳,四五十道菜式,而且上面還表明了價格,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菜單。“這麼多菜?” 那小廝笑道:“我們小藝哥從周邊招來很多手藝不錯的百姓,集中在夜市城,因此纔會有這麼多道菜式,而且這些菜式都是他們自己的祕製菜式,各位一定都沒有嘗過。” 什麼祕製菜式,不過就是那些百姓平時在家自己搗鼓出來家常小菜,因爲他們窮,總得想個辦法來滿足自己口欲,化腐朽爲神奇,風味非常特別。 這幾個公子覺得這挺有意思的,於是就點了幾道菜和兩壺酒。 那小廝記好之後,從腰間取下幾塊竹牌來放在桌上,這竹牌削的非常薄,就掛在腰間。道:“還請各位先付錢。” “還要先付錢?” “這是上面吩咐的,一定要先付錢。” 開玩笑,不付錢,你拍拍屁股走人了咋辦。 這幾個公子哥都是有錢人,倒也沒有在意,拿出幾張代金券交給這小廝。 “幾位公子請稍等。” 這小廝拿過錢之後,就疾步往夜市城那邊走去。 與此同時,還有許多穿着跟這小廝一樣服飾的人在市場中穿梭着,只聽得到處都是噹噹噹的聲音,此起彼伏着。 不一會兒,就見他們拿着一個個木製大小不一的飯盒,回到一個個小攤前面,從飯盒中將菜式放在桌上。 霎時間香氣充斥北巷的大街小巷裏面。 這一切肯定都是韓藝策劃的。 主要是因爲北巷就這麼大,沒有多餘的店面搞夜市,只能搞路邊攤,但是路邊攤勢必要火爐到處放,在古代這是非常危險的。其次,韓藝志在幫助窮人致富,天下間沒有這麼多窮人廚師,基本是他們也就一兩道拿得出手的菜式,兩道都是非常了不得了,單獨經營是非常困難的,他們也沒有錢。 於是乎韓藝就將他們全部集中在夜市城,形成一個整體,覆蓋整個北巷。 這樣的話,菜式就變得豐富起來,開玩笑,四五十道菜,這比揚州第一樓的菜式還要多出幾倍來,而且還不用擔心火災,夜市城就是專門爲了防火而建造的,以及弄得北巷到處都是油煙。 另外,這也節約了不少空間,畢竟只需要放一張桌子一些凳子,不需要放火爐這些佔地方的重物。 當然,這也是極大的推動了韓藝新市場的計劃,就是一體化,貴賓卡、代金券,以及現在的夜市,都是推崇北巷一體化的。 這也是爲什麼韓藝當初發狠,連兩市的下人都給挖了過來,其實就是爲了這夜市,他的的確確是缺人手,一舉兩得。 而這些夥計都是屬於北巷的,他們的工資也是北巷發,因爲那些剛剛入駐夜市城的百姓沒啥錢,就會做一兩道特色菜,韓藝沒有要他們租金,這租金也談不上,他們佔地就一個火爐。可以說幾乎就是交一點炭火錢。 但是隻要北巷的夜市紅火起來,這點點租金又算得了什麼。 韓藝作爲北巷的主人,那肯定還是大賺特賺的。 很快!大大小小的桌前都坐滿了人,一道道特色的家常菜擺滿了桌面,其中還有不少新出的炒菜,這是鳳飛樓自己的買賣。 大家漸漸喜歡上了北巷的這種氛圍,擡目一瞧,見到一個好友,趕緊招呼過來,喝上一杯,大家或坐或站,彼此交談着,好不輕鬆愜意。 大家走累,或蹲下看看地攤上的貨物,或就近找張桌子坐下,點幾道家常小菜,非常隨性,心裏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換句話說,就是自由、開放的氣氛。 這恰恰與唐朝的市坊制是背道而馳的,市坊制講究的規範,限制,完全符合農業社會,但商業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商業講究的是流通,是自由,是平等。那麼韓藝在北巷當然遵從商業規律,將所有的一切都擺在街道上,營造出一種開放、自由的氣氛。 而在一個小喫攤比較集中的地方,只見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士,站在牆邊,朗聲說着,邊上還有一人,拉着二胡。 周邊那些小喫攤的客人聽得全神貫注,而且周邊還圍着不少觀衆,時不時聽得陣陣叫好聲。 原來這人說的也是西遊記。 不止是這裏,幾乎在北巷一些原本比較僻靜的地方,都有這麼一羣特殊人士,或失雙臂,或斷腿,或失明。這人都在說着同一個故事,也讓原本應該僻靜的地方,也變得熱鬧起來。 很快,關於這些特殊人士的消息就傳了出來,原來這些人都是一些倖存的士兵,但是失去了勞動力,雖然朝廷有一些補助,但是非常少,生活非常艱苦。又說韓藝爲了感激他們爲給大唐百姓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故此請他們來此說故事,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這些消息一出來,大家都爲韓藝豎起大拇指,這事幹的真是太漂亮了。 另外,那些觀衆聽得爽時,主動掏錢,打賞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搞雜耍的,跳舞的,彈琴的,引來不少行人駐足側目。 這比上元佳節還要熱鬧多了。 一種開放式的街頭文化在北巷慢慢形成,也可以說成爲了北巷文化的一部分。 ps:三更送到,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