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魯肅南下

作者:三合一咖啡
下邳郡,東城縣,魯氏故里中。

  身材高碩的一位男子正在收拾行裝,這位男子便是現任東城魯氏的家主魯肅,魯子敬。

  在魯肅收拾行裝的時候,一位老婦正在魯肅房中,她有些猶疑地問道,“子敬真要舉家投往江東嗎?”

  老婦是魯肅之母。

  魯肅聞言停下手中動作,絡腮茂密的臉上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輕輕應了一聲道,“嗯。”

  魯母有些不解,老人終歸還是眷戀故土的,她問道,“就單單因爲江東來的那封信嗎?”

  魯母口中的江東來的那封信,是不久前周瑜寫於魯肅的,信中言道,

  “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猶宜今日。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祕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

  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主睿智,時不可失,望足下速之。”

  想起好友周瑜信中的內容,魯肅卻搖搖頭道,“單單僅是一封信,不足以讓餘如此。”

  “當初子揚來信召吾前去投奔巢湖鄭寶,吾心中猶豫不能決,今公瑾來信相召,吾即決意南下,

  難道是因爲子揚不如公瑾與我友善嗎?又難道是子揚之智不如公瑾深遠嗎?

  同爲好友相召,同爲智士相攬,餘先前猶豫不定,今則當機立斷,並非是心中對子揚與公瑾兩人關係有所薄厚。

  而是那鄭寶比之吳侯實乃有天差之別。”

  “近來吳侯翊克平廬江,聲威大振,觀其所爲,確如公瑾所言,爲一明主。如此明主在側,餘知之卻不投,豈不可惜。”

  按照魯肅的意思來說,他之所以聽從周瑜的招攬,是在於周瑜如今的主人孫翊是個明主。

  對於這點,魯母倒是很信服魯肅的看法。

  當初左將軍袁術聽聞了魯肅的名聲,就任用其爲東城長,那時魯肅就私下裏對她說過,

  “袁公路驕橫無綱紀,非治亂之主,徒憑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懲威而已。如今其雖雄據淮泗,稱霸一方,但吾料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也,不足以爲其立事。”

  說完這番話後,魯肅爲了躲避袁術的任用,就南下居巢尋找周瑜去了。

  當時的袁術是天子敕封的左將軍,陽翟侯,地位顯赫,他又佔據江淮一地數千裏地域,兵多將廣,是當之無愧的東南霸主。

  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諸侯任用魯肅時,魯肅不喜反憂,唯恐避之不及。

  而且斷言當時如日中天的袁術會“其亡也忽”,就算是親生兒子所言,當時魯母也是根本不相信的,因爲這太匪夷所思了。

  但後來事實證明,袁術這座似有百層高的高塔,敗亡之快果真如魯肅預料一般,真的就猶如頃刻間崩塌那般,樓塌人亡,爲天下人所瞠目。

  昔日江淮霸主的輝煌,不過兩三年,已經消散在這個世間。

  從這件事以後,魯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兒子絕對是個高瞻遠矚的人,既然他說孫翊值得投奔,那孫翊想來定有非凡之處。

  要知道,魯肅對袁術的招攬可是避如蛇蠍的。而如今的江東孫氏,勢力還不及袁術最鼎盛時期的一半。

  只是,魯母對於另一點還有所遲疑,她問道,“儘管如此,子敬你也無需如此急切,亦無須舉家投奔呀。”

  周瑜的來信不過三日,魯肅收到信後到做出決定南下幾乎就是當日的事。

  而之所以三日後魯肅還未出發,是因爲這三日內魯肅在鼓動族人與其一同南下。

  在周瑜來信之前,魯肅在鄉中蟄伏已經近十年矣,如今卻如此急切南下,爲魯母一驚,二則魯肅打算舉族南下投奔孫翊,更讓魯母喫驚。

  這時代的士人千里投奔心中明主的不在少數,但很少有舉族投奔的。

  因爲這意味這一點,該士人將整族的未來都押在了這位明主身上。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士人,除了十分看好這位明主之外,自身也要是個豪傑,敢有這樣的勇氣做出這樣的舉動。

  因爲這樣做了,舉族可能會因此雞犬升天,也可能會就此徹底衰落,魯肅將魯氏一族之未來都押寶在了他所選擇的孫翊身上,可謂是冒險至極。

  魯母的顧慮很有道理。

  魯肅知道母親是爲他顧慮,不想他揹負太大的壓力。

  魯氏在東城是望族,家業和鄉望是魯家先輩幾代近百年來一代代積攢下來的,如果在魯肅這一代衰弱了,魯肅上無法對先祖交代,下沒辦法對子孫後代交代。

  但魯肅卻不會因此而遲疑,他對自己的判斷有自信。

  魯肅停下手中的動作,語氣惆悵地對魯母說道,“兒已近而立之年,當今之世,五十而存者已經是少有,時光如白駒過隙,餘若不再不奮起,只怕是等不起了。”

  魯肅的話中惆悵帶着傷感,讓魯母頗爲動容。

  “再者餘舉族投奔,並非冒險之舉,吳侯是英主,手下又有公瑾等俊傑輔助,雖將來未必如公瑾所說那般終構帝基,但一定會有一番大大的功業。

  現在看來餘舉族投奔是冒險之舉,但十數年後,吾魯氏攀附吳侯之下,將來的輝煌肯定不可估量。母親且寬心,魯氏會越來越好的。”

  魯肅對孫翊如此看好,除了有周瑜的誇讚和對孫翊繼位以來的表現觀察以外,其實還有一點。

  當初他逃避袁術徵用,南到居巢尋找周瑜,正好周瑜要東渡江東,魯肅因此就和周瑜一起到了江東。

  到了江東後,魯肅曾被周瑜引薦給孫策,兩人之間有過一場對話。

  那場對話中兩人都相談甚歡,孫策雅奇魯肅,魯肅也覺得孫策非常人。

  只是正好那時祖母去世,魯肅要回東城治喪,在此事耽擱之下,纔沒和孫策定下主臣之分。

  不過那一次談話讓魯肅對孫策已經有所瞭解,孫策有識人之明,被孫策臨薨屬以大事的孫翊,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不然何以讓孫策心安,又何以讓江東羣臣心服。

  見魯肅如此篤定,再加上有先前對袁術的準確判斷,因此魯母也就放下心來。

  而剛纔魯肅話語中的惆悵和傷感更讓魯母心中喫味。

  東城魯氏乃當地望族,家富於財不說,清望更是世代相傳,爲鄉里所敬仰。

  魯肅生而失父,從小就與祖母一同居住。等魯肅長大後,不治產業,性好施與,大散家產,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爲務。

  就如此番寫信來的周瑜,當初他任居巢長的時候,聽聞魯肅救濟窮困的名聲,率領數百人前來造訪求錢糧。

  魯肅見周瑜前來求資糧,雖然他和周瑜還是初識,但他直接把周瑜帶到家中府庫處。

  魯家雖豪富,但多年來積累僅有兩囷米,每囷中各有三千斛米。

  當時魯肅直接指着其中一囷米贈予周瑜,毫不猶豫。周瑜因此感魯肅是個豪氣之人,與魯肅交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魯肅此舉雖然博得了周瑜的好感,與周瑜成爲好友,魯肅施財好義的行爲也讓他在鄉邑中甚得人心,但在族內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今是亂世,糧食之珍貴非同一般,等同黃金不說,

  關鍵時刻這些糧食可能就會是魯氏的最後保障,幫魯氏上下人等度過荒年戰亂的寶貝,如今卻被魯肅直接送出去了一半。

  因爲此事,族中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不滿指責之意毫不掩蓋。

  魯肅表面看起來對此不以爲意,但人非無情之物,面對族中父老的不斷指責看低,魯肅心中又豈會一點都沒波瀾。

  畢竟這些都是他的親人呀。

  因爲此事,自魯肅成年後就不管家事的魯家老夫人還爲此狠狠斥責了魯肅。

  但就算面對從小相依爲命,敬愛無比的祖母,魯肅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爲自己沒做錯……

  “當今天下,羣狼嚎嚎,豺虎行道,律法崩喪,強者爲尊,乃中國數百年不遇之亂世。

  當此時,吾魯氏錢財資糧冠絕鄉里,猶如一幼童懷抱千金行於鬧市,這是取禍之道。

  錢糧者,可救人性命,亦可害人一門,多留無用,適用即可。

  吾大散財貨,剽賣田地,既可避禍,又可結鄉里歡心,來日必有回報,何錯之有!”

  這是魯肅當年回答其祖母的話。

  儘管魯肅當年作出瞭解釋,但是族內支持理解他的人並不多,只是礙於魯肅家主身份,沒有公開反對而已。

  知子莫若母,魯母知道他的兒子是個有大志向的人,不像族內那些人說的那樣是個“狂兒”,魯肅心中也存着爲自己正名的想法。

  魯肅要證明,東城魯氏在他的帶領下不會衰落,反而會更上一層樓。

  現如今這個機會來了。

  念及往事的魯母心有所感,也不再勸阻魯肅了,夫死從子,她現在只要好好支持魯肅的做法就好。

  “既如此,一起就聽吾兒的吧。”

  見母親不再有疑慮了,魯肅大喜。雖然無論魯母是否支持,魯肅南下之行都一定會成行,但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魯肅心中還是很喜悅的。

  此時他正好也收拾好了行裝,因此他背起行裝扶着老母來到房外,此刻房外的空地上已經聚攏着數百人。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