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平越之策(二)

作者:三合一咖啡
孫權在位時,每次要對外用兵,山越就出來叛亂,令大軍不得又不回來平叛,這一點讓歷史上的江東失去了很多機會。

  所以自山越發生叛亂那天起,孫翊要的就不是平定兩個字,他要的是根除。

  他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山越這個心腹大患,他要讓山越成爲一個歷史名詞。

  要想根除山越之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消滅山越的有生力量,讓他們無法再發起強大的攻勢,然後再採用諸葛恪的收官策略,來進行對山越的最後一計絕殺!

  爲什麼歷史上江東消滅山越的有生力量會耗費了近四十年時間呢?

  不是因爲江東人才不夠,江東最不缺將才。

  也不是因爲山越戰鬥力太強,山越儘管好武習戰,高尚氣力,戰鬥力不俗,但終歸與江東的兵馬還是有差距的。

  難道是山越人數衆多?

  這也不是,山越總人數大約在二三十萬之間,其中老弱婦孺孩童佔了一多半,真正的青壯兵員最多大約在十餘萬左右。

  讓孫氏用了近四十年時間,纔將十餘萬山越軍消耗大半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江東將領一直無法找到大部山越的所在地,沒辦法集中力量對其打擊。

  山越平時都在深山中,山谷萬重,又連接着江東各郡,山越一旦進入深山了,往往可以周旋數千裏。

  這樣的情況根本不容易找到大部山越所在地,找都找不到了,還如何對他進行有效的打擊。

  歷史上江東將領更像是救火隊員,哪裏出現山越叛亂了,就往哪裏去滅火,然後把握住每一次滅火的機會來一點點削弱山越。

  山越的這個特點也造成了每次他們叛亂時,速度都極快。就像這次叛亂,孫策剛死不到十天,各郡縣就傳來了山越攻打郡縣的消息。

  山越叛亂的速度能這麼快,不是因爲他們組織效率高,那是因爲江東境內的很多縣城都是靠山而建的,這等於是山越一出家門口就到了要攻打的縣城了,這速度能不快嘛。

  山越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當地豪族,對於他們來說攻打縣城其實也可以算是常回家看看。

  第二個原因就是山越不是一個整體,其中分爲很多股勢力,有大有小。

  每次山越叛亂時,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在某地攻打縣城,就算每次山越叛亂孫氏都能平定並且消化掉,那也僅僅是山越中的某一部分。

  更何況山越又不是年年叛亂,他們叛亂是要看時機的,兩次叛亂之間的時間間隔久的可能會達數年以上。

  正因爲有以上的兩個主要原因,所以歷史上的孫氏才用了近40年的時間才把山越的主要軍事力量給削弱的差不多。

  如今孫翊有信心能在一年內完成歷史上孫氏花了40年才完成的事,不是他自大,而是他發現了在目前的江東態勢中,是完全有機會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目前江東境內,幾乎每郡都有山越叛亂的跡象,甚至在一開始達到了郡縣不能制,要向吳縣求援的地步。

  其中以會稽與丹陽兩郡中的費棧、潘臨、毛甘,金奇這四名宗帥的勢力最爲強大。

  每名宗帥約二萬人馬,就這四部一共就八萬人馬了。加上其他郡中零散的小一點的山越勢力,這次江東境內山越反叛的總兵力約十萬左右。

  甚至一開始吳縣外都有山越活動的跡象,都打到孫翊家門口來了,這是完全不把孫翊放在眼裏呦。

  正因爲兵力如此多,分散範圍如此廣,一開始山越叛亂纔會被視作頭等大患!

  那時候山越剛發生叛亂的時候,江東真的就像傾覆只在一瞬間。

  孫策之死讓許多牛鬼蛇神都冒了出來,山越更是覺得這是搶糧食,搶人口的天賜良機,所以一下子都舉起了叛旗,攻打郡縣。

  歷史上的孫權繼位有沒有遇到如此險惡的境地呢?

  有,因爲孫權繼位後史書記載他最重要的軍事部署就是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而且孫權建安五年繼位,建安八年才第一次討伐黃祖,那麼中間這三年的空白孫權在幹嘛,很明顯就是專心在平定境內的山越叛亂。

  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料理山越之事,可見當時江東境內的山越叛亂有多嚴重,歷史上的孫權繼位後遇到的山越叛亂之強度應該跟孫翊現在遇到的是一樣的。

  而那三年恰恰就是曹操勢力突飛猛進的時候……

  如今孫翊面對着歷史上孫權同樣面對的亂局,孫翊卻不會採用孫權的策略,孫權的策略是以靜制動,這個方法的確可以平定當前的亂局。

  但只是治標不治本,在孫權的策略下,山越只是定而未除,結果後面該叛亂的還是眼睛都不眨的就叛了,把孫權坑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耗費時間太長,官渡之戰絕對是孫翊難遇的一次契機,孫翊不可能耗費那麼長的時間來跟山越打來打去的,白白錯過了江東最重要的一次機會。

  孫翊與孫權不同,孫翊從這次巨大的危局中發現了一個數十年難遇的戰機。

  這次山越叛亂如此浩大,是很危險,但同時這代表着一點,那就是山越的主力部隊,幾乎全部從山裏出來了!

  這種機會對於一直想根除山越禍亂的孫翊來說,真的是太難得了。

  危機危機,危險和機會一向是並存的。

  不在山裏的山越軍,這就給了孫翊能夠消滅他們的機會。

  如果孫翊能將這十萬山越軍都喫掉,那麼山越的軍事力量就會爲之一空,那麼孫翊就能畢其功於一役,將山越與江東的軍事力量對比瞬間扭轉。

  達到可以完全行使諸葛恪那三步策略的地步,從而徹底解決山越禍亂。

  機會是有了,那麼這個構想有實現的可能嗎?

  有。

  山越軍這次敢於傾巢而出,叛亂規模之大遠超過往,有個原因就是一直壓制他們的孫策死了,他們覺得懸在頭上的那把刀消失了,所以氣焰纔會如此囂張。

  而且這其中肯定有其他勢力的添油加火……

  但若原因僅僅是這個的話,孫翊平定廬江的消息傳開之後,山越應該陸續退去纔是。

  因爲他們趁的就是孫策死了江東人心渙散,而繼位的孫翊沒有威望,壓不住江東人心這個時機。

  但是在孫翊平定廬江之後,威望大漲,江東的人心已經慢慢的歸攏到了孫翊身上,江東軍隊的士氣也在日益提升當中。

  這時候就應該趁孫翊還沒徹底整合好江東逃入山中,不然一旦等孫翊整合好了,孫翊一定會組織軍隊反攻,而那意味着什麼,

  野戰!

  山越雖然人數多,但他們畢竟是山賊,沒有統一的訓練,沒有統一的指揮,而與他們野戰的可是聞名天下的江東步兵,是訓練有素,有優秀將才指揮的正規軍。

  野戰那不是找虐嘛。

  這不是臆測,而是之前的江東將領用血的戰功證明的事實,山越當初也和江東兵馬野戰過,結果,挺悲慘的。

  所以後來山越就學乖了,有機可乘就打,沒有機會就退入山中自保,儘量避免江東兵馬硬碰硬。

  但有這種先例在的情況下,山越此時卻反常的沒有按照慣例退入山中,事出反常必有妖。

  孫翊綜合各種已知的信息得出了一個判斷。

  山越缺糧了!

  山越雖然也會自己耕種,但這時候南方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這可是水稻耶,而山越住在山裏呀。

  這時候的耕耘技術沒辦法在樹木林立的山裏開闢太多稻田的,而山越有三十萬人,所以如今的山越還沒辦法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這也是山越時有叛亂的根本原因。

  叛亂是會死人的,如果不是爲了生存,他們也不會時常叛亂。

  缺糧是山越這次叛亂規模巨大的主要原因,因爲缺糧了,又碰上了他們認爲的天賜良機,所以一窩峯都出來攻打郡縣,爲的是奪得大量的糧食。

  明知有危險,卻還是不退,怎樣都要搶得糧食而歸,這不是缺糧是什麼,難道還真以爲是“常回家看看”嗎?

  在孫翊判斷出這一點後,孫翊立馬就下了一個決定。

  孫翊密令各地鎮守的將領,趁着夜晚時紛紛出城搶割還未成熟的水稻。

  孫翊的密令傳到各地的時候,各位將領還以爲是孫翊回來了,要對山越發動反攻了,一個個都很興奮。

  這段時間以來,孫翊嚴令他們不許交鋒,他們在忠誠的執行孫翊的命令的同時,心中都憋着一團氣,而這團氣在得知廬江大勝後更強了。

  結果打開孫翊的密令一看,卻是讓他們去收割剛剛播種的水稻,衆將紛紛不解,這是什麼騷操作?

  不過現在孫翊的威望已經今非昔比,雖然不理解,但各地將領還是忠實的執行了孫翊的命令。

  於是乎,在幾天內,鎮守各地的將領們各自領着手下兵卒,在夜晚時趁着夜色打開城門,卻不是爲了夜襲遠處的山越軍營,而是爲了收割城外稻田中的還未成熟的水稻……

  平時拿橫刀的手如今拿鐮刀,

  還乾的挺樂此不疲的。

  在各地的山越白天起來後,就有人發現了城外的稻田如今已經是空蕩蕩的了,那本來代表生命的幼稻全部都不知所蹤,一根草都沒留下。

  各地的山越頭領得知這個消息後,頓時牙齜欲裂,立馬組織起攻勢向眼前的縣城攻去,發泄着心中的怒火。

  殺千刀的孫軍,

  你們太狠了!

  孫翊後來在皖縣收到了各地將領對割稻一事的奏報,在知道山越的反應後,孫翊就知道自己做對了,自己的判斷也沒錯。

  山越的確缺糧,不然不會對那些水稻幼苗那麼在意。

  本來山越是打算過一段時間還打不下來縣城,就把城外的這些稻田裏的幼苗都收割走。

  這些幼苗雖然還沒成熟,但至少還能充飢,至少還能爲自己留一條退路。

  但這如今唯一的一條退路,已經被孫翊活活堵死了,孫翊一根稻草都沒給他們留下。

  孫翊爲什麼要這麼做?

  因爲孫翊不怕山越跟他硬碰硬野戰,怕的就是山越逃回山裏,這樣的話,數十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就會錯過了。

  現在孫翊命衆將堅守縣城不讓山越搶到一顆糧食,又將幼稻全部收割堵死了山越的退路,就是在告訴他們,

  要麼和我戰,

  要麼活活餓死。

  孫翊就是要逼山越與他在江東大地上進行決戰!

  山越就算忌憚江東兵馬的野戰能力,但是他們還有選擇嗎?

  就算他們怕死,但是山中他們的妻兒還在等着他們帶糧食回去,他們能逃避嗎?

  答案是顯然易見的。

  儘管已經做到這一步,但孫翊還是不敢大意。

  他將山越逼到死角,這的確能夠阻止山越逃回山裏,只能和自己一戰。

  但這一戰對於山越而言是背水一戰,所以此時他們的戰鬥意念是很強的。

  所以孫翊一直待在皖縣不回吳縣。

  因爲一旦孫翊回吳縣了,那釋放出的信號就是,江東與山越的決戰開始了。

  這一點山越知道,江東衆臣也知道。

  孫翊遲早要回吳縣,但不能太快回,如果他馬上回去了,那不就是正好撞上了氣勢如虹的山越軍,那時候勝敗可就不好說了。

  而且山越的兵馬還比江東的多。

  孫翊在等山越的氣勢下落。

  雖然現在山越是抱着背水一戰的決心,士氣很高,但凡事都有個頂點,到達頂點之後就是衰落的開始。

  孫翊拖延時間不回吳縣,就是拖延與山越決戰的時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隨着時間的推移,山越的士氣就會慢慢下落。

  因爲他們畢竟缺少糧食,這一點如勾魂鎖鏈一般一直在暗中影響着他們。

  反觀江東這邊,如今孫翊的威望在與日俱增,身爲江東之主,他的威望是會影響江東的士氣的。

  近來有很多將領紛紛請戰,這就是一種表現。

  面對將領的請戰,孫翊都留中不許,這就等於在壓着他們,他們心中戰鬥的意念只會越來越強。

  就算壓彈簧一般,壓的越久,最後反彈起來就會越有殺傷力,孫翊不回吳縣,也是爲了在養江東將士之氣。

  到時候到了一個合適的點,山越已經氣竭,反觀江東將士就如出籠的猛獸般氣焰高漲,彼消我長,這就是勝機。

  再加上將領,指揮,訓練,糧草供應等戰爭因素全都是江東方面佔據優勢,而且江東還有城池作爲依託,這多種因素影響之下,就算山越人數衆多,那又有何懼?

  打仗勝敗的決定性因素,往往不單單是人數。

  況且孫翊爲了以防萬一,手中還有一個王牌沒用。很多戰鬥的勝負手,其實是在開局前就已經定好的了。

  身爲一個優秀的知兵者,要有足夠敏銳的目光,冷靜的分析一切戰爭中的要素。

  然後在這紛雜繁亂看似對自己很不利的戰況中,找出那稍縱即逝的一縷戰機抓住他,最後

  隻手間顛覆戰局!

  這就是廟勝。

  現在孫翊差的只是何時回吳,收穫成果罷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