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陸遜
張凌的屍體直挺挺躺在張府的庭院中,殺人兇器在張允身前,張凌死時還被張府的家兵包圍着,
這三幕不僅是張凌帶去的數十校事看到了,在張府大門被推開之後,許多好事的吳縣百姓也看到了。
這下人證、物證俱在,足以證明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絕對不是謠言。
最先知道這個消息的人,自然是吳縣的掌權者們,在初聽到這個消息時,許多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張允是瘋了嗎?
校事自出現在大衆眼裏之後並不高調,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爲宣揚着一件事——他們是吳侯使者。
這張允於府內擅殺張凌,這種行爲就是等同於謀刺吳侯,這是萬死不赦之罪。
不管原因是什麼,從結果來論斷,吳郡張氏這下肯定完了。
也許張允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門外的數十校事衝進張府後,張允抱着魚死網破的心思,讓家中的私兵攻擊校事兵。
既然落到谷利手裏是死,那還不如拼一把,憑藉着家中的百餘私兵,突然襲擊之下,也不是沒有機會衝出城門。
只要出了城門,利用他張氏在當地的影響力,谷利想追捕到他,也是不容易的事。
但這本就是谷利針對張允製造的絕殺之局,這點他又會怎麼沒考慮到呢?
在張府家中私兵正在與校事激戰的時候,近百校事及時的出現支援。
同時知道這件事之後的秦鬆,當機立斷,又調了上百縣兵前去協助校事。
在人數壓制之下,張允的私兵被全殲。
張允、張澤、陳氏及張府中的重要家眷全部被校事押回了校事府。
而至於張府中的衆多下人,則是被谷利下令關押在張府之中,等待下一步處置。
一日內,往日載譽無數的吳郡張氏,一下子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謀逆之家。
那高高在上,氣派輝煌的大門牌匾被校事們摘落在地,引得許多吳縣百姓爭相踐踏。
吳郡張氏在江東士族中儼有盛名,但對這些百姓來說,有些事他們知道的比誰都清楚。
現在趁張氏落難,正好可以發泄多年來心中的惡氣。
吳縣之中,吳郡各大家之間互通消息。
在張允全家被押進校事府之後,雖然各大家表面還保持着平靜,但私下裏的聯絡已經瘋狂起來。
他們都不是傻子,知道張允殺張凌後,張允肯定是救不了的了。
但他們擔心張允被抓進校事府後,嚴刑逼供之下吐露出了什麼。
這吳郡各大家之間同氣連枝,百年來互相聯姻互相舉薦家中子弟,雖不同姓,但本質上是一個聯盟。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家對各家之間都非常瞭解。
這張允要是吐露出什麼來,那絕對是一吐一個準,要是因此引得吳侯震怒,他們全都要跪。
…
吳縣城西陸府中。
一名長相清秀的男子正在房內繪畫。
這時一名少年衝了進來,他急切地對這名男子說道,“伯言,你知道了文信殺張凌一事嗎?”
這名清秀的男子,名陸遜字伯言,乃是現任陸氏的掌門人。
而這名慌亂的少年名陸績,雖然陸績比陸遜少六歲,但他卻是陸遜的從父。
陸遜繪畫正在緊要關頭,被陸績這麼一擾,他手一抖,一副即將完成的畫作,留下了一縷遺憾。
陸遜嘆了一口氣,只是破壞他心血的人是他的從父,他雖然惋惜但也只能認命。
他放下手中筆,對着陸績一禮道,“遜方纔就知道了。”
雖然心中好氣,但還是要保持微笑,輩分壓死人呀。
陸遜是陸氏掌門人,自有一些不爲人知的消息渠道,他知道的比陸績早一點也不奇怪。
陸績聽到陸遜如此說,點點頭,擺出一副老成的模樣來到主座坐下。
然後他對着陸遜接着道,“這張文信平日裏也是個守禮的人,今日怎麼會這麼糊塗,竟然敢殺君侯使者。
縱算張凌上門想調查一些事,張文信也不用如此不智,做此必死之舉呀。”
陸績是陸康幼子,本來陸氏族長一任該是陸績繼承。
但陸康死時,陸績年歲太小,在得到陸績允許後,陸遜暫代族長,替陸績操持起陸氏的家業來。
隨着陸績年歲漸長,其因文才聞名江東,就是孫策也有耳聞,延請過陸績爲其賓客。
按道理來說陸遜該將族長一位歸還,但陸績覺得陸遜幹得不錯,而他又醉心文學不想理會雜務,
故而他直接當起了甩手掌故,他希望陸遜最好能幹到天荒地老。
陸遜聽到陸績的話,眼神深邃,他重複了一遍陸績的話,
“是呀,張文信怎麼會做這必死之舉呢?”
陸績是陳述句,而陸遜是反問句,這表明陸遜已經猜出了事實的真相。
陸績文才一流,但對其他卻不太聰慧,陸遜的提醒他沒能聽得出來。
在這時,府中下人前來通稟,說是全氏、卜氏、顧氏、陳氏及其餘許多吳縣名門皆派人來拜訪陸遜。
陸績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立馬就示意下人將這些家族的來人請進府裏,而這番舉動卻被陸遜及時的阻止了。
陸遜讓下人去回稟,說是其身體不適,不適宜見客,讓他們擇日再來。
下人恭敬告退。
下人走後陸績不解地問陸遜道,“這些人想必是爲張文信殺張凌一事而來,吾等諸家向來同氣連枝,伯言爲何不見呢?”
陸遜關上房門,對着陸績解釋道,“以往吾各家是同氣連枝,但若是今日見了彼等,以後陸家與他們可就是同罪連枝了。”
陸績大爲不解。
張文信殺張凌乃是其一人所爲,其他家又沒參與,怎麼會因爲此事受到波及呢。
不過陸績雖然不解,但這幾年來他已經養成了對陸遜信服的良好品質,因此他最後對陸遜的決定也沒多說什麼。
陸績問陸遜,“那我陸家接下來該如何做。”
陸遜不假思索地說道,“兩步。”
“第一步,閉門謝客。”
“第二步,我會去尋君侯,自薦於其座前。”
陸績聽到陸遜有出仕之意,站起身來,對着陸遜驚疑地說道,“伯言竟有履事之心了?”
面對陸績的疑惑,陸遜坦然的點點頭。
這不能怪陸績大驚小怪,實在是陸遜因爲陸康之死,對孫氏一直沒什麼好感。
陸遜聲名雖不及陸績,但也是吳郡年輕一輩中翹楚。
朱治也曾闢用過陸遜,但陸遜婉拒了,更因此將本名陸議改爲陸遜,意爲孫走,以示其決絕之意。
現在陸遜突然對其說有出仕之意,而且還是千里尋君自薦座前,這與陸遜以往的態度實在相差太多了。
陸績驚疑之色未去,陸遜見狀解釋道,“吾曾答應過祖父,要好好看顧陸家。祖父對我恩重如山,吾不能辜負其的囑託。
以往避闢不出乃是吾個人態度,現在時勢已變,吾自薦吳侯座前,乃是爲了陸家安康。”
“在家族面前,個人不足掛齒。”
聽到陸遜提起陸康,陸績眼神有些黯淡,他踮起腳拍拍陸遜的肩膀道,“爲父明白了。”
說完後,老氣橫秋的少年郎陸績搖着頭離開了陸遜的房間。
他現在心情有些悲傷,需要多看些書補補。
在陸績走後,陸遜平復下心情,來到畫案前,看着這幅已經有瑕疵的畫作,他舉起畫作放在房內的燭火上點燃起來。
他在將這幅畫作獻祭給某人。
“文信,你不是問過我吳侯爲何不懲罪於你嗎?”
“因爲,吳侯想要殺的不僅僅是你張家一家呀!”
良久後,陸遜房內傳來一聲嘆息,
校事府中。
谷利在手下的帶領下,穿過重重守衛,來到了陰暗的地牢中。
一名校事手捧燈火在前方引路,他邊引路邊對身後的谷利說道,
“張氏一家人在被關押進來後,大都安靜的很,只有張允之子張澤一直在叫囂着,說是要見君侯。”
“那張澤到後來還吐露穢語侮辱都尉,吾等氣不過,給了他幾鞭子,他一下子就服軟了。”
“呵。”
“吾等爲了避免將張氏家人關押在一處,會引起什麼意外,所以將他們分開關押了。”
“但吾等謹記着都尉的吩咐,在您到來前,並未對張氏家人動刑。”
“只是朱府君派人來過地牢中,想探望張允,但卻被吾等擋回去了。”
“還有........”
在接引谷利進地牢的途中,這名校事向谷利彙報了不少事。
事無鉅細,只要是該說的,這名校事都不敢有半點隱瞞。
谷利則是在身後仔細的聽着,這些雜事中可能就隱藏着重要的情報,他不能因爲大意錯過一條。
谷利深知在今日之事發生之後,他所統領的校事府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一不小心,則有可能引來大禍,所以他很是謹慎。
說着說着,引路的校事帶着谷利來到地牢中的刑房處。
這是整個地牢中最陰暗的地方。
刑房內擺放着衆多刑具,其中雖有火盆,但火盆中的火光一閃一閃的,映照的整間刑房都十分陰森。
谷利看着陰森的刑房,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對着身前的校事說道,“你去把張允提來,吾要在這裏審問其。”
身前的校事聽後領命,急忙去提張允去了。
求訂閱,求月票和推薦票,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