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校事_198

作者:三合一咖啡
皖縣城門外。

  此時城門處有着一大批的難民正圍在一起,等候着郡守府的施粥賑濟。

  他們或躺或坐,面黃肌瘦,衣衫襤褸,有的難民身上甚至僅有一破布遮住下體。

  若不是因爲天氣悶熱偶爾會翻動下身體,證明他們尚還有一口氣在,蓬頭垢發的他們就像極了一羣因爲飢餓而死的螻蟻,而不是人。

  別看他們現在一副氣若游絲的樣子,要不是城門外有上千精兵在維持着秩序,已經被餓瘋的他們就會成爲一片黑壓壓的烏雲壓向皖城,成爲暴民。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憐的人,但同時他們也可以成爲破壞力最強的人。

  不遠處的孫翊在重重精兵的保護中正靜靜的看着他們,難民雖多,但城外的氣氛卻並不嘈雜。

  除了郡守府官吏施粥時的呼喊聲,就只有來回巡邏的孫軍身上甲冑的碰撞聲,難民中,卻沒有什麼聲響傳出。

  對於這些難民來說,他們連哀嚎的力氣都沒有了。

  孫翊對身後的一位青年問道,“阿利,汝說煌煌大漢,何至於此呢?”

  身後的青年名爲谷利,在不久前他也是這些難民中其中的一員。

  他躬身對孫翊恭敬地說道,“利愚鈍,無法回答君侯所問。但自古以來世有大亂,必有英雄出世而救濟時民,如今君侯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

  孫翊轉身看了一眼這個面白無鬚的身邊親近之人,悠悠問道,“你之前真的僅僅是宮中一小黃門嗎?”

  谷利再次俯身答道,“利不敢欺瞞君侯,且無論利之前是何身份,如今就只是君侯的家奴而已。”

  孫翊聽後輕笑了聲,不愧是宮裏出來的,說話的技巧就是不一般。

  谷利原名張利,是第一批到達皖城的難民的其中之一。

  在給這批難民賑濟米粥時,孫翊曾親自到場視察情況。

  只見郡守的小吏剛把熬好的米粥搬出來的那一瞬間,城外的難民就如瘋了一般,嘶吼着一擁而上,那種情形讓孫翊至今難忘。

  但孫翊早有準備,城外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兵紛紛抽出腰間長刀,砍殺了一部分鬧得最兇的難民,才把這批難民給鎮壓下來,然後纔有辦法進行了有序的賑濟。

  而一直在觀察現場情形的孫翊,發現了在城外有一小部分難民,沒有如其他難民一般哄搶米粥。

  在進行有序派粥後,這一部分難民也僅僅是跟隨在最後,並不像許多難民那般隊伍雜亂,胡亂插隊。

  這些難民飢餓許久,在剛看到有食物時,爭搶纔是常理,想方設法插隊也是正常,因爲人性本就是自私的。

  而這一部分難民卻做出了不同尋常的舉動,這引起了孫翊的好奇。

  所以在派粥結束後,孫翊在親衛的護衛下,找到了這一小批難民中領頭的那人,那人正是谷利。

  孫翊以馬鞭指問谷利道,“何故不爭不搶,甘願最後,莫非爾等不飢餓嗎?”

  谷利並沒有馬上回答。

  谷利猜測眼前身穿錦繡的這人可能是一位尊貴非常的人物,但他還是將碗裏的粥喝完然後又細細舔了好幾遍碗底後,在覺得有一些力氣後,他才答道,

  “某認爲,吾等多爲少年,又久經飢餓,是爭搶不過那些飢餓的壯漢的。若貿然上前參與爭搶,可能會受傷不說,這樣只會使秩序更加混亂,更加延誤郡府派粥而已。

  況且城外滿布虎士,城中的貴人是不會容許難民爭搶米粥的事情發生的,而秩序一旦穩定,米粥遲早會派到某等身上,既然如此,沒必要上前爭搶。”

  孫翊聽後頗爲驚奇,想不到難民中還有這樣見識的人物。

  在孫翊來後,這處的難民臉上都浮現懼怕的神情,只有谷利臉上有着鎮定,還能有條不紊的回答孫翊的問題。

  而且谷利不止自己一個人沒有上前爭搶糧食,他還約束了跟隨他的數十個難民不上前爭搶糧食。

  能在食物的巨大誘惑前保持自身冷靜已是難得,還能約束住自己手下的人更是不易,這說明谷利有智慧且能得人心。

  孫翊驚奇之後,便想將谷利收在身邊任用,但面對孫翊的招攬谷利卻提出,跟隨他的這數十個難民也要一起跟隨孫翊。

  他還說道,“這些兒郎與某從雒陽一起南下,相互扶持周旋數千裏,某不忍棄之。貴人若許,利今後必視貴人爲天,誓死不渝。”

  當時孫翊一旁的朱然勃然大怒,孫翊貴爲江東之主,如今對谷利一介難民釋放出如此恩德,對於這個如螻蟻般的難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光榮了。

  而且此等機遇,對於他如今朝不保夕的現況相比,簡直是天與地的差別,結果他竟然還敢提出要求。

  朱然就要下馬教訓谷利,卻被孫翊所阻。

  孫翊不會因爲谷利的難民身份而輕視於他。

  從北方而下的流民之中不全部都是百姓,也有一部分是北方世家中人,因爲戰亂是無差別攻擊的。

  往日裏清貴的世家子弟和泥間庶民殺起來都只是一刀的事而已,並不會有什麼區別。

  觀這谷利行爲言語,他應該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不會是一個單純的鄉間小民。

  如今谷利提出跟隨他的數十個難民要一起追隨孫翊,就像孫翊招攬一位地方豪傑,豪傑提出他要讓他的部曲一起跟着孫翊一樣,很正常,無所謂苛責。

  而且谷利冒着惹怒自己的風險也要提出這個要求,說明他重情義,而這樣的人放在身邊,孫翊才用的放心。

  與他同甘共苦的人谷利都會如此對待他們,何況是對他有救命之恩,知遇再造之恩的自己呢?

  因爲孫翊允准了谷利所請,將谷利與其的數十難民一起收入了親衛中。

  再這之後,有一次谷利主動私下裏告訴孫翊,他原是雒陽皇宮中一小黃門。

  因爲董卓之亂逃出皇宮,一路上乞討度日,輾轉千里,在中原待了幾年,但後來爲了繼續躲避戰亂,就南下來了。

  小黃門是啥,就是宮裏的閹人

  孫翊知道谷利將他這個最大的祕密告訴他,是如谷利自己所說的那般對孫翊誓死不渝,因此不會欺瞞孫翊。

  要知道十常侍之亂纔過去僅僅十年,閹人至今還被天下人深惡痛絕着,谷利將自己的身份告訴孫翊後,是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的。

  孫翊在知道谷利的真實身份後,心中對他倒是沒有什麼殺意。

  自古以來閹宦之禍根源在於天子,他們只不過是天子手中的工具和替罪羊而已,無須對他們太過喊打喊殺。

  而且因爲是穿越者的關係,孫翊對於閹人心中也並沒有什麼歧視,在前世,人妖都可以堂而皇之嫁人,閹人有啥。

  只是孫翊那時心裏有點複雜。

  穿越者穿越到亂世招攬流民並從中發現人才,這是基操。

  但人家發現的人才多是清河崔氏,弘農楊氏,晉陽王氏等名門望族之中的,將來史書下,這是多好的一場君臣佳話。

  結果孫翊從流民中發掘的一個人才卻是閹人。

  甚至這時候還不能暴露谷利閹人的身份,不然你一個諸侯身邊養着一個閹人,這就很誅心了。

  但谷利畢竟是閹人,遲早都要回宮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孫翊稱帝后,谷利“自閹”入宮陪伴吳帝左右。

  史書上就會這麼記載,功臣谷利感帝之恩德,不忍離帝之側,自閹入宮求請帝爲大長秋

  這怎麼看起來怪怪的。

  這應該也算別樣的一種君臣“佳話”了吧,希望將來的那些腐文寫手,手下留情呀

  在知道谷利的真實身份後,孫翊聯想到某位大閹也姓張,又因爲谷利是孫翊在難民中發現的,所以便爲谷利改姓爲谷,意爲五穀豐登,大利百姓之意。

  將谷利留在身邊,他的身份給孫翊帶來的好處也很多。

  首先谷利本來就心思細膩,料事周全,又從小在宮中照料貴人皇子,所以他在孫翊身邊後,將孫翊的起居飲食,私人生活照顧的很好。

  朱然雖然性格持重,但畢竟是一武將,在這方面欠缺了不少。

  所以孫翊沒過多久,就將谷利命爲右部督,朱然改任左部督,共同執掌孫翊親衛,而朱然主要外部守衛,谷利主要負責內宅之事。

  還有一點,閹人身份讓谷利無妻無子,無親無戚,能依靠的只有孫翊,他又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所以他對孫翊的忠心是獨一無二的的,就像他自己說的那般,“利乃君侯家奴也。”

  在這種前提下,孫翊有些事也方便讓谷利負責。

  孫翊讓谷利從流民中招募孤兒,在谷利的招募之下,得孤兒數百人,孫翊將這些孤兒命爲校事。

  孫翊讓谷利好好教授這些孤兒,教他們一些辯人明事,密告監察的技巧,這些對於宦官來說,簡直是本能。

  待他們恢復一定的身體素質後,孫翊就會將這些校事散到他領土中的每一處角落,爲他督察地方收集情報,爲他調查官員或親貴們奢侈、逾制、不法的事。

  而且孫翊會成立一個校事府,由谷利署理,負責管理這些校事,彙總這些校事上報的情報。

  雖然讓谷利負責署理校事府,但這些校事卻是直接對孫翊負責的,他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可以直接向孫翊奏報。

  不久後這些校事散佈到地方後,就會爲孫翊構建起一個地方直通中央的監察、情報體系。

  爲孫翊充當他在地方的耳目,從而讓孫翊的意志貫徹到江東的每一處地方。

  想到這,孫翊問谷利道,“校事們訓練的如何了。”

  谷利答道,“再有一段時間,就可以派往地方了。”

  孫翊點點頭,到時候校事派往地方大概是孫翊平定山越後,

  藉着這個戰威,身爲孫翊使者的校事們也可以迅速在地方站穩腳跟,從而慢慢發揮出他們的作用。

  “待校事能夠履事了,汝當務之急爲我調查我大兄當初遇刺一事。

  不管查到誰,不管有多少人牽扯其中,吾只要真相!”

  孫翊的語氣很清冷。

  谷利連忙應命。

  孫策遇刺是他打獵時拋下了親衛單騎前行,然後正好被許貢小兒子和門客三人所埋伏,猝不及防之下受了重傷,因而去世。

  但僅僅憑正好兩個字,孫翊會信嗎?

  刺殺孫策的那四人,是早就在等在那裏的。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刺殺!

  不管是誰,只要被孫翊查到,他會讓那些人爲他大兄陪葬。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