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吳女_243

作者:三合一咖啡
陳端拿着孫翊的手書到了張昭府邸,張昭正在午憩,是張昭長子張承接待了陳端。

  張承字仲嗣,其幼承父學,少以才學聞名江左。

  如今年方弱冠的他正值風華正茂,一舉一動盡顯高門風範。

  張承將陳端迎進府中會客廳,爲陳端奉上水酒後,對其言道,“陳君造訪侄不甚榮幸,但家父正在小憩,恐這時無法起身會見陳君。”

  “陳君若有事可告知承,待家父醒後承一定及時上稟。”

  孝道爲先,若非是太過要緊的事,張承是不會讓人打擾張昭休息的。

  陳端對張承奉上的酒水沒有心情品嚐,他急切地說道,“吾有要緊事要和子布商議,望仲嗣能替吾前去通稟一下。”

  陳端不單語氣急切,臉色也頗爲焦急,張承見狀知道應該是真的有要緊事,因此他對陳端拜道,“陳君請稍等片刻。”

  張承說完後就進入了內室,通稟張昭去了。

  大約一刻鐘後,梳洗之後的張昭在張承的陪伴下到達廳中。

  陳端見張昭到來,迎上前將手中的文書遞給了張昭。

  張昭坐下後展開文書看了起來。

  他一看就知道這是孫翊的親筆,待看完文書中內容後,張昭臉色也沉重起來。

  他怒哼一聲道,“這是誰向君侯進的讒言。”

  “太史子義非元臣,怎可授兩萬兵權。”

  陳端見張昭一眼也看出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附和道,“吾等原本以爲君侯會委派公瑾代其攻打廣陵。

  若是公瑾,這兩萬兵馬在其手自是穩妥,但太史子義心性豪烈,又有割據一方的過往,不可不防。”

  張昭聽後點頭,他對陳端說道,“幸得今日陳君及早發現此事,不然一旦君侯公告於衆,再難轉變君侯心意了。”

  說完後,張昭又對陳端說道,“你我二人不如現在去求見君侯,向其陳明利害。”

  陳端贊同道,“吾此來尋張公,正有此意也。”

  張昭、陳端兩人一拍即合,張昭讓張承去準備車馬,他要和陳端即刻趕去吳侯府。

  張承準備好車馬後,親送張昭、陳端二人出了門口,在張昭、陳端二人臨走之前,張承提醒張昭道,

  “君侯既已明發手書,說明其意已堅。若單憑父親及陳君二人,恐難以迴轉君侯心意。

  父親可先去延請東部,東部乃君侯之師,其之勸誡君侯定不會輕視。”

  張昭聽了張承的話,眼中露出對其的讚許。

  自己的這個兒子自小就有超出同齡人的穩重,他對張承說道,“仲嗣所言極是,君理月前薦子於君侯,吾兒才學橫溢,不會輸那朱家兒。

  待過幾日,吾也引薦你於君侯座前,讓你一展所學。”

  張昭說完後,就和陳端一起上了車輿,先往張竑府中而去了。

  在太史慈走後,孫翊趁張昭不在忙裏偷閒,把家人一起呼喚到了校場,進行了一場投壺競技。

  投壺顧名思義就是將一銅壺放置數步之外,然後人於遠處投箭進壺,在同樣總數的投箭下,中壺多者爲勝。

  校場中,孫尚香、孫匡、孫朗、大橋、徐氏等都在,就連孫權的正妻謝氏也被孫翊叫來。

  孫權現在正爲孫翊鎮守廬江,家庭聚會將其妻子忽略也是不好。

  在幾輪投射之後,取得第一名者竟是孫尚香,十投十中,第二名是孫匡,也才十投七中,比起孫尚香差了不少。

  看自己取得了第一名,孫尚香歡欣至極,她雀躍地跑到孫翊身前,對着孫翊言道,“三兄,靈澤取得了第一名,三兄可要給靈澤恩獎。”

  孫策以下只有孫尚香一個妹妹,因此孫策等兄弟自小對孫尚香百般寵愛。

  再加上孫尚香一直把父兄當做偶像,在父兄的影響下性格也變得頗爲好強。

  孫翊聽後哈哈大笑,這倒是第一次有人主動向他請賞,他說道,“靈澤想要什麼恩賞?”

  孫尚香用糯糯的聲音說道,“靈澤聽聞三兄最近改組親衛,成立了一支車下虎士,專門用來保護三兄安全,靈澤也想要一支這樣的護衛。”

  孫翊聽後有點愣,哪有女孩子提出要虎背熊腰的壯漢當護衛作爲恩賞的。

  而這時涼亭中的謝氏訓誡孫尚香道,“《女誡》敬慎一章有言:男以強爲貴,女以弱爲美。身爲女子,怎可向兄長提這種要求。”

  孫尚香受到謝氏的訓誡,憋了憋嘴,她不想搭理這個嫂子。

  可是謝氏拿《女誡》訓斥她,她平白這樣被訓斥,心中又有點氣呼呼的。

  一旁的徐氏見到孫尚香生悶氣的樣子,覺得好笑。

  她一把拉過孫尚香,在其耳邊耳語了一些話,孫尚香聽後喜笑顏開。

  徐氏說完後放開了孫尚香,然後孫尚香規規矩矩地來到謝氏身前,對其一拜道:

  “嫂子所言有禮,靈澤受教。但靈澤卻以爲《女誡》乃班昭所寫,班昭漢家女,我吳侯妹,乃吳家女,不以《女誡》爲軌無傷大雅。”

  謝氏聽後一呆,她雖身爲孫尚香的嫂子,是長輩,但孫尚香是執了晚輩之禮對她說這番話的,禮節無甚挑剔之處。

  而且儘管是長輩,但從來沒有哪家長輩,不準晚輩有自己看法的呀,

  甚至她還覺得孫尚香說的很有道理。

  孫尚香見徐氏教她的這番話難倒了謝氏,也不生氣了,又跑向孫翊那裏,求她剛剛要的那番恩賞。

  一個萌萌噠的蘿莉雙眼期望的看着自己,孫翊只得笑允道,“那就依你。只是你畢竟是女子,以壯漢爲親衛始終不妥。

  吾可允許你招上百婢女組一衛隊,平時除了照料你的生活起居之外,也可持刀守護你。”

  孫尚香得到孫翊的允許,開心不已,告了聲謝後,笑着跑開了。

  她跑走之前還一把拉走了一臉豔羨的孫匡、孫朗二兄弟,差點把猝不及防的兩兄弟拉摔倒。

  待見弟妹三人跑遠後,孫翊心中暗自嘆息。

  剛纔孫尚香提的那個要求,孫匡和孫朗臉上也明顯浮現了意動的神色。

  但他們最後還是沒有站出來,四郎懦弱無剛,五郎畏首畏尾,都不是大將之資,這讓孫翊失望。

  在孫翊嘆息的時候,谷利來到身前稟報,說是張竑、張昭、陳端三臣求見。

  三大重臣求見,孫翊以爲有大事發生,急忙讓谷利傳這三人進來。

  三位臣子進來後,涼亭內的孫氏內眷在徐氏的帶領下都出了涼亭。

  待涼亭內無旁人後,張昭近身對孫翊言道,“臣聽聞君侯欲用太史子義爲徵廣陵主將。

  臣以爲太史子義先從孔文舉,孔文舉不納,後歸劉正禮,劉正禮不用,此二君皆世之高士,一不納二不用,必有緣由。”

  “今君侯命其徵東,執掌江東近半精銳,若是其心思陡變,兩萬精銳在其手,後果難料,臣以爲此舉兇險。”

  孫翊一聽,才知道這三位重臣,是爲了這事來尋他。

  面對張昭的勸諫,孫翊笑道,“孔融、劉繇納策時動引聖人,決事時羣疑滿腹,此乃枯坐清談之輩耳。

  彼等不用不納子義,是此二人不明,怎可因此而疑子義,張公謬矣。”

  孫翊駁了張昭的勸諫,張竑又出身言道,“太史子義昔在劉正禮麾下,數爲先君所敗,後逃至丹陽,自稱太守,屯兵立府,大爲山越所附,此乃其割據之實,君侯不可不防。”

  孫翊聽後再駁道,“子義雖有割據事蹟,但那時爲情勢所逼,若其早遇大兄,又豈有自守一事乎?”

  其實也不怪張昭和張竑兩位重臣都對太史慈有意見,除了太史慈的過往不太讓人信服之外,太史慈的性格也是主要原因。

  太史慈有一句志向宣言,“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這句話乍聽起來很有豪氣,但卻犯了君臣之間的忌諱。

  在漢時,君臣之間的上下之分已經頗爲分明,有一點具體表現就是,君主的座位都是高高在上的,而且都會有臺階分隔開。

  臺階之分是君臣之間地位的體現,在秦漢時,君主若對臣子降階相迎,那就是一種莫大的尊榮了。

  而太史慈言昇天子之階,天子之階不得天子允許,臣子豈敢輕言升之?

  太史慈的這番豪言在孫翊聽來是很贊,但在孫權那個疑心深重的君主聽來,那可能完全就是另外一種意味,更別說其他臣子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