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諸將奮爭爲先鋒
只是這件事也是跟孫權有關。
孫儼再次轉眼看向孫權,他手指輕敲桌案對孫權言道,“東部在文書建言孤,應當恢復仲兄之廬江太守職位,不知仲兄對此有何看法。”
當初孫儼因孫權擅自交接大將,而將其貶爲皖縣令。
這件事雖說事出有因,但漢人講究親親相隱,
更何況孫權還是孫儼的至親兄長,孫儼此舉還是有被人詬病對孫權處置太甚的。
那人便是孫儼及孫權之母吳國太
但孫權當初亦是孫策議儲的人選之一,甚至當初若不是孫儼之妻徐氏巧舌說動吳國太,
現今執掌江東的便是孫權了。
吳國太不想孫儼知道此事,而對孫權心中懷抱忌憚之心。
故而她當初雖然對孫儼貶斥孫權的舉動有所不滿,但最終還是由了孫儼的決定。
如今事情已經過了幾個月,吳國太覺得孫儼對孫權的懲治已經夠了。
孫權這幾個月來在廬江兢兢業業,很快便將廬江一郡從戰後的泥潭中拉了出來。
雖然說如今的廬江郡算不上路不拾遺、人人安居樂業,
但郡內的治安、經濟都已經得到了初步的穩定,這都是孫權的功勞。
吳國太覺得是時候恢復孫權的太守之職了。
吳國太此舉不是偏心,若真論偏心,當初她能支持孫儼上位,實際上她偏心的是深肖父兄的孫儼。
只是如今孫儼已經是江東之主,孫權亦是她的親兒,手心手背都是肉,
吳國太最希望的便是孫儼爲明君坐殿堂,而孫權爲賢兄鎮邊疆的這種政治格局出現,
如此她才能感到舒心,將來到了地下,她也纔有辦法向孫堅與孫策交代。
而吳國太並不想親自出面介入這件事。
張竑是孫儼之師,又是其臣,故而吳國太將其的意思透露給了張竑之後,示意張竑上書孫儼,爲孫權復職。
張竑心中對吳國太思慮的這點,亦是表示贊同的。
張竑在奏疏中言辭懇切,希望孫儼不以小過而對孫權苛責過甚,以傷衆宗親之心。
孫儼不是嫉賢妒能之人,當初他之所以對孫權做出貶職處罰,爲的就是給孫權一個教訓,
讓其警戒自身,以免將來犯下大錯。
孫權這個兄長,孫儼知道他是有大才的。
如今既然張竑爲孫權求情了,孫儼心中也起了寬恕孫權的心思。
面對孫儼似考驗一般的問詢,孫權立即出身向孫儼拜答道,
“自古人臣擅自結交統兵大將,便是人主大忌。
結交即有可能結黨,而結黨又有亂政之嫌,
故當日將軍貶斥臣下乃是明智之舉,權並無怨言。
至於東部所言恢復臣下太守一職之事,這乃將軍乾坤獨斷之事,權全聽憑將軍決斷,
無論是何決斷,權都不會有所怨言。”
孫權在說這番話時,言語真誠,舉止恭敬,看的堂中的衆人皆頻頻暗許。
就連當日爲孫權所牽連而被孫儼處以罰俸的呂範,也少了幾分對其怪罪之意,而對其高看了幾分。
看着孫權的這番作態,孫儼眼睛微眯,不知在思索着什麼。
對於曾經的這個競爭對手,對於歷史上的這個吳大帝,孫儼其實一直以來的對他的情緒都很複雜。
執掌校事府的谷利,也深知孫儼對孫權這個嫡親兄長複雜的情緒。
故而他一直在收集孫權這幾個月來,在廬江中的所作所爲報給孫儼,
谷利在密報中是這樣形容孫權的: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自執政之日起,善用賢才。
孫權畢竟是孫儼嫡親兄長,谷利不敢在密報中對孫權有詆譭之舉。
故而他所上報給孫儼的,乃是孫權這一段時間以來所作所爲的真實寫照。
想起這些,孫儼又看了看身前奏案上寫着如今廬江一郡的賦稅、田畝情況的文書,
不得不說,在孫權執政廬江以來,他把廬江治理的很好。
關於自己交給他的屯田一事,他也辦的很是盡心盡力,
光憑這點,爲孫權復職太守,便是應有之義。
孫儼起身扶起躬拜的孫權,他稱讚孫權道,
“舉江東英才,決機於天下之間,與諸雄爭衡,卿不如我;
爲政一郡,養護百姓,囤積糧草,我不如卿。”
“今日起,卿可復職廬江太守也。”
得到孫儼的稱讚的孫權臉上先是流露惶恐之色,
而後他聽到孫儼爲其復職,他的臉上又是流露出了欣喜之色,
他立馬對孫儼再度下拜道,“臣謝將軍信重!”
孫權完全沒有自恃自己爲孫儼兄長而有驕縱之態,他現在完全將自己當做了一個普通的江東臣子,
這一幕,看的一旁的龐統的英眉微皺。
面對孫權的謝恩,不管孫儼心中是怎麼想的,但他面子上還是擺出了一副親愛兄長的模樣,
他親自將孫權扶到位子上坐好。
在做完這一切後,孫儼回到主位坐好,他進入了今天議事的主題。
他朗聲說道,“江夏黃祖與孤有殺父之仇,此仇爲人子者,不可不報。”
“今孤平山越,擴廣陵,江東國力已今非昔比。
孤認爲征討江夏的時機已然來臨,故而孤將諸卿召集於皖縣中。
而若想征討江夏克平父仇,必發大軍,
大軍在後,當有一先鋒先行,今吾江東諸將在座,諸卿可有願當此重任者,
爲孤開路西進乎!”
果不其然!
在孫儼說出要征討江夏之後,堂內諸將皆精神大陣。
在外人眼中孫儼本在廬陵,今其密至廬江而又密令諸將北上,
之前堂內諸將心中就隱隱有所猜測,孫儼將有大動作,
但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大動作
雖然如今江東內部尚有丹陽全柔作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在江東四路大軍的圍剿下,全柔是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多久了。
如今孫儼想要趁此征討江夏,如此立功的機會,堂內諸將豈會錯過!
孫儼這次徵調的都是之前在各地鎮守的將領。
孫儼平山越時,這些將領因爲職責在身不能隨軍征戰。
太史慈攻廣陵時,這些將領又因爲駐守各地不能隨軍立功。
好不容易等到一次不長眼的傻子全柔發起叛亂了,結果前去平叛的主力是徐琨,他們又沒份!
眼看看潘璋、徐盛、朱然等一個個後輩瘋狂刷功績,逐漸後來居上,
周泰、蔣欽、凌操這些孫策時期就是軍中宿將的“老將”那是心裏又急又氣,又苦又惱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君侯想起他們了。
這讓這些一向自視甚高的江東宿將們,心中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此刻他們紛紛化身嗜血的野狼,勢要爭奪那先鋒一職。
太史慈徵廣陵的過程中,徐盛充當先鋒一職,兵不血刃拿下一城的事蹟早就在江東軍中廣爲流傳。
這事蹟這時又如催化劑一般,刺激着這些江東宿將心中的好勝之心!
幾乎就在孫儼話音剛落那刻,堂中的數位宿將就紛紛起身來到孫儼身前請戰,
而他們在各自看到有人與自己爭搶先鋒一職後,
紛紛狠狠瞪了對方一眼,
往日是兄弟,
今日是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