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美國投放原子彈
在東亞戰場發生了一件改變全球格局的大事。
1945年8月6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投放了代號爲“小男孩”的原子彈,造成廣島7萬多市民死亡。
1945年8月6號,美國向日本的長崎投放了代號爲“胖子”的原子彈,造成長崎10萬多市民死亡。
懼怕原子彈的威力,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
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全世界認識到了核武器的可怕。
兩顆原子彈的加速日本投降的同時,也讓美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高到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的程度,成爲世界獨檔的一極。
至此世界進入核威懾時代。
劉銘華收到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消息後,當天就來到了蘇拉威西島帕魯城東邊200公里的小山谷裏。
山谷戒備森嚴,哪怕是劉銘華也必須要經過層層安檢,方可進去。
劉銘華獨自一人進去,直接進了最裏面的小屋裏。
裏面一個清瘦的中年人,身穿黑色粗布衣服,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鏡,此時正全神貫注的埋頭做着演算。
這人名叫宋舒城,是一個南洋華人,曾經在美國麻省理工留過學,專門研究核物理。
自劉銘華從兒子那裏聽到核武器後,就開始注意身邊有關核研究的人才。
劉銘華有一次在王一民的移民本中,看到了宋舒城個人信息。
於是便找到了他,問起了關於核武器方面的東西。
宋舒城聽說劉銘華要造核武器後,十分激動,他因爲研究核物理,以及不被人重視,此時聽到劉銘華要造核武器,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於是從1942年開始,宋舒城就帶人在這個小山谷裏隱姓埋名,不與外界聯繫,研究起了核武器。
山谷中所有的物資每個月劉銘華都會親自安排人送到這裏。
這時聽見有人進來,擡頭一看是劉銘華,趕緊起身說到:
“主席,你怎麼來了?這個地方很危險,你有什麼事叫我一聲就行。”
“沒事,宋叔,我就過來看看,我們的進度怎麼樣了,還要多久能出結果?”
劉銘華裝作無意的問。
“主席,本來我預計至少也要10年的時間,不過現在有了你給我提供的那些資料,我想這個時間應該能提前5年吧,最晚在1950年出來。”
“不過如果主席能給我更多的資料,我想這個時間還會提前。”
宋舒城一臉期盼的看着劉銘華。
自從開始研究核武器後,劉銘華就想方設法從兒子那裏挖相關的信息。
可惜前世的劉言從事的是常規武器研究,和對核武器瞭解的也不多。
只知道原子彈的爆炸原理,以及一些有難點的工序。
所以沒有幾次就被劉銘華挖空了。
劉銘華也不知道有沒有用,便將這些零散的信息全部整理出來,交給了宋舒城。宋舒城看到這些信息後,如獲至寶。
不過這些信息對別人可能用處不大,但對一直研究核武器的宋舒城來說,無疑是給他指明瞭方向。
並且這裏面記錄的都是一些製造原子彈的技術難點。
他只要照着這個方向走,一步步攻克這些問題點,原子彈就水到渠成的出來了。
嘗過幾次甜頭後,宋舒城每次見到劉銘華都會和他提起這些資料。
逼得劉銘華都有點不想來這裏了。
“這個我想想吧,你看看這個。”
劉銘華說完拿出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報紙給了宋舒城。
宋舒城看完後,震驚的看着劉銘華:
“美國的核武器真的造出來,當年我在麻省理工學習時,通過和導師的交流,我就猜到美國可能在研究核武器。”
“說明我們的路上是沒錯的,你不用着急,慢慢來,我們有的是時間。即使現在造出來我也不打算現在就拿出來。否則擁有核武器對我們來說可能不是好事反而會招來禍。”
“我們必須要在英國、蘇聯等強國的後面纔行。”
劉銘華對宋舒城說道。
“嗯,我明白。”宋舒城並不見放鬆的說道。
看到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新聞後,宋舒城感覺時間更加緊迫了。
雖然劉明華說是不着急,宋舒城可不會當真。
作爲全球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肯定會藉此爭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南洋這個交通要地。
肯定會受到美國的各種訛詐。
南洋只要一天沒有核武器,在美國面前就直不起腰說話。
“好了,那你們先忙,我就不打擾你們了,記住一定要讓人注意保護自己。尤其是你,知道嗎。”
最後離開時,劉銘華對宋舒城叮囑道。
“放心吧,主席,我們會注意的。”宋舒城略帶應付的說。
顯然宋舒城太放在心上。
劉銘華對此也是無奈,只能期望核武器儘快出來,然後讓這些人遠離核輻射。
知道自己的核武器也快出來了。
劉銘華那種來自美國的無形壓力,頓時小了不少。
劉銘華一身輕鬆的回到加裏曼丹島,正好趕上了丹尼爾從英國回到南洋。
作爲南洋的第一次外交,南洋上下對此次外交部出使英國,格外重視。
所以劉銘華和李明軒親自來到機場迎接,丹尼爾等外交人員。
一行人回到行政大樓後,丹尼爾詳細彙報了這次出訪英國的經過。
當得知,丹尼爾這次不止是談下了新加坡、馬來島、緬甸、新幾內亞島等已被南洋控制的英國殖民地區外。
丹尼爾以威廉家族的身份,還給南洋爭取到了所羅門羣島等太平洋島嶼後。
劉銘華和李明軒頓時大喜,無不說明當初選擇丹尼爾作爲南洋外交部長,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雖然南洋已經做夠大了,但沒有一個人會嫌棄自己國家的領土更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