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明皇家禮儀
比如:
工業部借鑑了蘇聯的計劃經濟,即由國家通過計劃,把收集起來的農業剩餘集中投向工業生產,以建構國家的工業基礎、鞏固社會主義政權,並採取一切手段進行資本積累,保證工業化所需的資金。
財政部抄襲了美國的財政結構,從收入環節收稅,稅負對象主要是面向個人,目的是提高財富的再分配力度,減少企業的負擔,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度。
同時,借鑑美聯儲採取中央銀行制度,採用金本位,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名爲星幣,一星幣等於一克黃金。此時的美元是一美元的含金量爲0.克黃金。
科教部學習的是德國的教育體系,作爲從一戰到二戰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德國從一片廢墟中快速崛起成爲世界強國,並把一羣歐洲列強打的沒一點脾氣。
不得不說德國的教育體系有着其獨到之處,尤其是引進來德國特有的雙元制教育——在學習過程中要經過企業培訓和學校教育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教育,是一種實習和學習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所謂的學校教育和企業實習相結合是兩者的深度結合,雙元制教育中,學生報名時報名想去實習的企業和想從事的行業,進行選擇。選擇後上課與企業實習交替進行,打個比方可能上3個月課程再到企業實習3個月,具體的交替時間根據工種和企業的不同而有變化。
以此讓每一個人能從事自己所擅長,所喜愛的工作,從而提升效率,而不是爲了工作而工作。
當然政府構架更多的是借用了英國的議會制度。
軍部也是引用了德國的參謀制度,即吸收了美國的軍校理念。
此時的南洋如同是一個四不像,對世界各國的優勢一頓抄襲。
大家也都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學習成功的經驗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對此劉銘華也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反正現在的南洋對南洋政府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不用受任何國內力量的阻撓,讓各部門可以放心大膽的施政。
不過其他部門都順利通過了一五計劃,只有農業部至今還沒拿出一個可行的計劃。
原因是現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符合南洋條件的農業發展案例。
美國的大農場經濟,不適合南洋這種多山、多雨林的國家。歐洲的莊園模式,南洋的經濟基礎太過薄弱,也不適合。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農業作爲一個國家的基礎,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國情的模式,否則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談。
會議結束後,劉銘華一臉憂愁的回到了家。
此時劉銘華的家還是原來的荷蘭人的總督府,作爲南洋的皇帝,這裏肯定已經不太適合,會議時國土資源部部長曾鞏新曾提議興建皇宮的,不過被劉銘華給否決了。
國家初建,各行各業都在緊巴巴的過日子,此時他在爲了享受和麪子,勞民傷財。
劉銘華覺得到時自己即使住進去了,也不會安穩的。
進門後,就看到伊麗莎白正在教兒子劉言學英語,只聽到伊麗莎白大聲的訓斥。
“伊莎,教的怎麼樣,言言是不是又頑皮了,沒有好好學。”
“我就說就得用我給你的戒尺,那可是老祖先傳下來的法寶。狠狠的打,肯定有用。”說完不懷好意的看了兒子一眼。
劉言聽後,直接給了個大白眼。
“纔不是你說的呢,我們言言很聰明的好吧,一學就會,比你之前可是好多了。”
伊麗莎白嗔怪的瞪了一眼劉銘華。
“我是在教兒子皇室禮儀,他明明都學會了,可是我只要一不在就原形畢露了。”
劉銘華一聽禮儀,趕緊不說話了,打算相關藉口離開。
他所謂皇帝,這些皇家禮儀也是要學習的,每每看到這些繁瑣的禮節時,都會讓他頭疼。
之前丹尼爾建議南洋用英國皇室的禮儀,但劉銘華想到伊麗莎白和丹尼爾那套喫飯時的繁瑣儀式,就覺得頭大。
當即以自己是華人的藉口,定下了使用華人的皇家禮儀。
爲此李明軒特意請出了流落在南洋的明朝貴族後裔,陳家家主陳師行負責教導南洋皇室禮儀規範。
作爲現在獨苗的前朝貴族,陳家收藏了一套完善的明代禮儀大全。
陳師行當聽到李明軒的請求後,欣然同意。
陳師行一直夢想,有這一天,能再次見到大明皇室的威儀。
從那之後,劉銘華一家人在陳師行的教導下,開始學習大明皇室禮儀。
爲了能見證最真實的大明皇家,陳師行教導起來可是十分嚴格的,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只要一犯錯就是一戒尺。
由於劉言還只有4歲,禮儀要求不高。
而作爲主角之一的劉銘華卻有不少,小到坐臥起立,都有要求,劉銘華二十多年的習慣豈是說改就改的,所以犯錯最多,被打的次數最多。
所以每每犯錯就是一戒尺別看陳師行已經近70歲了,手勁可是很大的,每次都打的劉銘華,嘴直抽抽。
奇怪的是,本來都是第一次學習,伊麗莎白作爲皇后,禮儀要比劉銘華這個皇帝繁雜的多多了,可是伊麗莎白卻是一學就會,卻很少犯錯。
對此劉銘華佩服不已。
一番苦難下來,好在結果是好的。
南洋開國典禮上,一套純正的大明皇家禮儀,時隔400多年再次在這個星球上出現。
一時讓在場海外華人老淚縱橫,也讓各國來賓對這套古老而又威嚴的儀式看的驚歎不已。
好在伊麗莎白早早就讓人在全世界註冊了版權,否則不知以後南洋會因此,弄出多少版權糾紛呢。
本來開國典禮已經結束了,陳師行也完成了一生的心願,便以年紀原因,告辭回家養老了。
陳老走後,劉銘華覺得可以放鬆了,沒想到,前腳剛走,後腳就將家中的小孫女陳紫涵給派了過來,跟在伊麗莎白身前,教導皇室禮儀。
劉銘華初次見這個小丫頭,覺得挺不錯的,活潑開朗,聊起天來有說有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