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斯里蘭卡
“陛下,這是個好機會啊,趁各國的注意力都在印度上,我們可以大量向斯里蘭卡移民,爲華人開拓更多的生存空間。”
“對啊,陛下,龍局說得對,我們要抓住這機會,”
宋河收起心神,立馬舉手贊同。
羅平貴、王平宇也紛紛點頭。
劉銘華看到衆人的呼聲,自然順從民意了,他心裏其實也是這個打算,不過下邊人說出來好像更好些,更有利於保持他的光輝形象。
“可以,林參謀,今天拿出個切實可行的方案,記住最好不要讓我們和英國發生正面衝突,我們和英國雖然不對付,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
“是,陛下。”
作戰參謀部部長林榮欣立刻領命。
第二天,經過指揮部衆人的舉手表決,通過了參謀部一晚上製作的方案。
具體的方案執行計劃,劉銘華交給了任務成功率最高的李爲民。
當然這個作戰計劃只是行動的大方向,純理論的,具體的情況還需要李爲民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李爲民收到命令後,當天帶領一個特戰大隊李開了南洋,潛入斯里蘭卡島。
作戰計劃是讓他們化身斯里蘭卡本地居民,然後通過起義的形式推翻英國在斯里蘭卡的殖民政府。
特戰隊進入島上後,爲了更像當地居民。
李爲民帶領全部隊員脫光衣服,站在太陽底下暴曬起來。
直到皮膚被曬得黢黑黢黑,和斯里蘭卡的本地人的膚色無異才停止。
期間,特戰隊的每個人都爲自己取了一個印度名字,同時適應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學習他們的語言和行爲習慣。
在準備好一切之後,李爲民的特戰隊才展開行動。
由於李爲民充足的準備,他們的神煩並沒有引起英國殖民當局的懷疑,甚至斯里蘭卡當地的居民也只是以爲他們是從生產中出來的部落。
開始時英國殖民者只是認爲,這些人只是一羣普通的居民,不堪忍受英國的殖民統治,決定起義的。
雖然這些人的戰鬥力強的有些超出他們的意料,也只是把這些歸結爲一直在深山打獵的獵戶,和正規訓練的軍隊是沒有可比性的。
當李爲民領導的起義軍突然出現時,英國殖民主管邁克爾·歐文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認爲這些人只是一時衝動,很快就會被鎮壓下去。
然而到了戰場時,英國人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判斷是有多錯,李爲民的軍隊戰鬥力超出了他們的認知,僅僅一個照面,就將英國殖民軍擊潰。
所有死去的殖民軍都是一槍斃命,這麼厲害的槍法豈是普通獵戶能有的。
英國殖民主管邁克爾·歐文看到殖民軍的屍體,立馬判斷出這一波人的來歷有問題,絕對不會是大山的獵戶。
邁克爾·歐文雖然認識到了問題,可惜爲時已晚,本就空虛的斯里蘭卡殖民軍兵力十分有限。
被一波擊潰後,斯里蘭卡的英國殖民軍再難組織起有效的反抗。
邁克爾·歐文看到大勢已去,很明智的帶領殖民軍向李爲民提交了投降書。李爲民接受了邁克爾·歐文的投降後,第一件事不是急於對外宣佈斯里蘭卡的獨立,而是讓起義軍控制住全島。
控制住斯里蘭卡後,李爲民立刻溝通南洋指揮部,申請儘快向斯里蘭卡移民。
收到李爲民的電報後,早已在安達曼島上準備好的上百萬移民,隨着劉銘華的命令,移民船浩浩蕩蕩的向斯里蘭卡駛來。
僅僅800公里的距離,兩天的時間,移民船很快抵達斯里蘭卡的最大港口科倫坡港。
隨同移民一起到來的是南洋派遣的政府官員。
李爲民站在港口,看着一艘艘滿載着移民的船隻緩緩駛入港口,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激動。
這些移民們大多數都是從大陸趕來的,他們背井離鄉,遠離故土,爲了尋找更好的生活和未來,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
在移民船上,有許多老人和孩子。他們經歷了漫長的航程,他們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疲憊和厭倦,相反,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同時有些對未來的迷茫。
看到他們。李爲民想到當年的自己好像和他們沒什麼兩樣。
隨移民一起來的是,剛剛從蘇拉威西島政法大學畢業的學生。
蘇拉威西政法大學前身是蘇拉威西島的根據地大學,從根據地建立開始,每年都會向南洋政府輸送大量的人才。
正是每年蘇拉威西政法大學的大量畢業生,填補了南洋迅速擴張的帶來的基層官員空缺。
衆所周知,移民工作十分繁雜,但凡瞭解情況的都不想接受這活。
而學生恰好是富有激情,充滿了精力和幹勁一羣人,讓他們來做移民工作再好不過。
另外對於這些年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很好的磨鍊和機遇,既然是移民,就代表大量的職位空缺,在這裏破格提拔是常有的事。
不用像正常途徑進入官場那樣,需要熬資歷等位置。
幾年之後,這些參與移民的同學,可能已經成爲掌權一方的重要領導了,而那些正常途徑的同學,可能還只是個普通政府職員。
陳省身原爲三寶壟市市長,由於在位時工作出色,被任命爲斯里蘭卡的最高行政長官。
這次到斯里蘭卡是他主動提出來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三寶壟市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剩下的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長時間處於安逸的環境,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衝勁,他只有38歲,還年輕,不想自己的仕途止步於此。
早早向李明軒申請調任工作的請求,正好這次斯里蘭卡缺少主管,李明軒在徵求他的意見後,就將他調到這裏。
到達島上後,陳省身每天帶領這些準官員深入到移民和當地居民中。
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並提供了各種幫助和支持,同時安排人組織了培訓班,幫助移民和當地居民學習漢語和南洋文化。
在經濟方面陳省身並沒有大的動作,只是儘快恢復島上的生產,組織農民種植農作物,發展漁業和手工業。
至於機械、化工,並沒有急於引進,島上的底子太薄了,這些產業的到來,對斯里蘭卡弊大於利,再說他心目中未來斯里蘭卡的定位也不是工業城市。
爲了儘快恢復島上的生產,以貸款的方式,陳省身從南洋大量引進大量農業機械。
在南洋的全力援助和陳省身一干人的努力下,僅僅半年的時間,斯里蘭卡全島的農業恢復了生產。
同時,一套較爲完善的政府機構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
斯里蘭卡的秩序恢復了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