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投靠
原本,她是不想把鎮國將軍府牽扯進來的,可她的小太子妃似乎並不這麼想。
花非雪深吸了一口氣,事已至此,她也只能選擇接受。
她對着紀雲棠緩緩說道:“夜王妃,沈大將軍做事坦蕩,愛民如子,不畏強權,是我們西蜀國的大功臣。”
“他曾經是我父皇最得力的下屬之一,西蜀國很多的戰事都是他帶兵打贏的,也正是因爲他的豐功偉績比較多,所以百姓們都很愛戴他,元太后覺得他還有用,纔沒有動他。”
“派他做事,本太子放心。”
當着未來老丈人的面,這個面子他總得給。
沈嚮明一看這樣子就知道,三個人裏,話語權在紀雲棠的手裏。
他雖然震驚於花非雪會聽從紀雲棠的意見,卻也知道眼前的女子才氣過人,很不一般。
她今天進了宮,卻能從元太后那裏完好無損的走出來,還得了一批珠寶賞賜。
從這點來看,就說明她冰雪聰明,足智多謀,也足夠的冷靜。
元太后有多難纏,沈嚮明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第一次進宮就能得到她認可的人可不多。
紀雲棠算是百裏挑一了!
想到這,沈嚮明拱了拱手,對着紀雲棠恭敬的道:“雲大夫……不,現在應該叫你夜王妃。”
“本將軍已經知道你和太子殿下達成了某種合作,也知道太子殿下這次冒死回來,是爲了找元太后復仇,奪回江山。”
“當年先皇在衆多士兵裏面一眼相中本將軍,將本將軍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將士,提拔成現在的一品大將軍,他對下官有再造之恩,下官當時就發誓,要一輩子效勞先皇,絕不背叛。”
“西蜀國是褚氏皇族祖祖輩輩辛苦打下來的,建國兩百零一年從未改姓,其中流了多少血淚,死了多少將士這點不用本將軍多說。”
“可如今,以元太后爲首的世家竟然想要把褚氏一族趕盡殺絕,攀奪皇權,這點本將軍作爲西蜀國子民,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
“當年先皇就是死在了元太后的陰謀之下,若是說這裏面沒有世家的出謀劃策,本將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信的。”
沈嚮明說到這裏,有些慚愧的垂下了頭。
“當年,是本將軍無能,不能爲先皇報仇雪恨,也沒有爲褚皇和皇后討回一個公道。”
“在沒有親眼見到太子殿下之下,本將軍真的以爲他已經死了,褚氏皇族徹底亡了,可如今見到了太子殿下,本將軍覺得褚氏皇族或許還能再搶救一下。”
“只要褚氏皇族還留有一個皇子血脈存在,本將軍就絕對不會容忍別有用心之人奪走西蜀國的江山。”
“若是西蜀的江山真易主改姓了元,本將軍跟通敵叛國的奸臣又有什麼區別?”
沈嚮明心中悲憤交加,他想起了元太后當初召集他們進宮,告訴他們要另立新太子的事。
當初他並未站出來反對,一方面是對褚氏皇族已然不抱什麼希望。
另一方面,褚翊從小就是瘋瘋癲癲的,現在已經死了,褚氏的後代沒有人了,肯定得有新人頂上。
誰坐上那個位置,又有什麼區別?
他身爲一個臣子,根本改變不了元太后的決定,也無法對抗五家世家的力量。
在很多事上,沈嚮明承認,自己確實是有些私心的。
他怕元太后會牽連到沈家,更怕沈家會因他而滅門。
他有家人,有子女,有太多牽掛的東西,他沒辦法也不能站出來跟元太后對抗。
先皇駕崩他沒站出來,褚皇和皇后出事的時候,他還是沒有站出來。
這些事情每每想起來,都會縈繞在他的內心深處,讓他痛苦萬分又追悔莫及。
沈嚮明一直覺得身爲大將軍,理應以家國大事優先。
可他或許是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卻不是個優秀的將軍。
現在見到了褚翊,他才知道曾經那個在宮裏軟弱可欺的太子殿下,已經長大了!
到了褚氏皇族存亡之際,連褚翊孤身一人都能勇敢站出來,他還有什麼好怕的?
再者,沈時染當初投湖自盡,就是爲了褚翊。
她的心裏已經認定了他,這輩子非他不嫁。
沈嚮明也不想再體驗一次失去女兒的痛了。
他轉頭看向紀雲棠,沉聲說道:“夜王妃,本將軍也想爲你們的計劃出一份力,就當是爲了我們西蜀國的江山,本將軍不能眼睜睜看着它落到別人的手裏。”
尤其是,元太后現在推選的太子人選,是元家旁支一個不知名的小輩。
從小到大就像溫室裏養的花一樣,連面都沒有露過,見過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這樣的人,如何坐得了皇位,又怎麼統治得了西蜀國的江山?
國師說他是真龍天子,有龍氣加身,是命定的天子人選。
這種放屁的話,沈嚮明是一個字也不信。
他莫名覺得這個元朝,能入得了元太后和國師兩人的法眼,來歷可能不簡單。
紀雲棠看了花非雪一眼,她點了點頭,意思不言而喻。
她得到了花非雪的同意,這纔對沈嚮明說道:“沈將軍的心情我能理解,事關自己國家的改朝換代,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
而且,這還不僅僅是普通的改朝換代,更是世家和朝廷之間的較量。
朝廷敗給了世家,這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事情。
如果世家掌權,把控了西蜀國的經濟命脈和全部兵權,以後朝廷再想要把皇權奪回來,那就難了!
收回思緒,紀雲棠對着沈嚮明安排道:“沈將軍,我們現在還真有一件事情,想請你派人去做。”
“今天本王妃進宮給元太后把脈,發現她之前可能生過一個早產的孩子,這個孩子如果還活着的話,勢必會用好藥材養着。”
說着,紀雲棠進去,拿起剛剛寫了藥材名字的宣紙。
“太子殿下想要找到這個孩子,但是我們三個都不方便出面,所以我想請沈將軍派人,去京城的各大醫館問問,看看有沒有哪戶人家裏長期購買這味藥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