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還師武陽魏總管

作者:趙子曰
殺,只是嚇唬一下楊善會。

  其本身的能力是一;多年來,他力抗張金稱、高士達、楊公卿等河北羣盜,在河北很有些名氣是二,自是不好一言不合,就把他殺了。

  卻見在聞得砍頭後,楊善會夷然不畏,李善道止住了拉他出去的吏卒,讚道:“雖是個不辨形勢的愚戇之徒,膽氣倒有三分。你瞧不起我,說我是屠酤兒輩,你卻須知,我還瞧不起你哩!你助紂爲虐,自以爲忠,實則獨夫殘民之犬。我若屠輩,今起義兵,所爲者,正爲盡殺如你這樣的賊犬!我若酤輩,今起義兵,所爲酤者,正爲待賀天下百姓盡開歡顏!你可知麼?”

  楊善會罵道:“不忠不義,有何面目再俺面前巧舌如簧?”

  被罵幾聲,掉不了半塊肉,李善道一點也不在乎,哈哈一笑,令道:“押他下去,嚴加看管。”

  吏卒將楊善會押下。

  魏徵說道:“明公,正如公言,楊善會不辨形勢,愚忠之輩,然小有才略,薄有虛名,若就殺之,不免有失明公禮賢重士之名。僕之愚見,不妨可且看押,留待日後,或其能幡然悔悟。”

  “那就有勞玄成了。閒來無事時,可多尋他聊聊,開導開導他這個愚士。如能得其從附,玄成之功。”欣賞楊善會的軍事才能是一回事,但要讓李善道親自下功夫,天天去給他思想工作,李善道也沒這個閒心,既然魏徵進了如此一言,順手,李善道就把勸降的此任給了魏徵。

  魏徵應諾。

  高延霸等將從郡府、縣寺搜揀到的有關清河郡、清河縣的民戶、庫藏等等簿籍,捧了幾大摞,呈將上來;又有那數十被俘的郡縣吏員,也被帶到了院中跪於雨地,等候李善道的發落。

  李善道翻了翻擺在最上頭的簿籍,令將這幾摞簿籍搬到魏徵、崔義玄等座前,笑道:“玄成,這些東西,也勞煩你過目。”重新起身,到堂門口,問院中的俘吏,“可有願降我者?”

  被俘的郡縣吏員們伏拜在地上,又是害怕,又是被雨澆得冷,大多抖得篩子似的。

  “降者出列,到左邊來;要爲昏君效忠的,留在原地,千萬不要動。”

  片刻後,先是兩三個俘吏爬起,挪到了左邊跪下;繼而,數十俘吏大部分都挪到了左邊。

  “玄成,此輩願降俘吏,你挑一下,能用的就留任,沒甚本事的,就逐之還家。”等魏徵接下此令,李善道摸着短髭,瞅了瞅原地沒動的幾個,令道,“帶下去,細細看押。”

  劉黑闥看不懂了,詫異說道:“賢弟,楊善會這賊廝暫且不殺,也就罷了;這幾個賊廝鳥,斗升小吏,卻又自視頗高,不知自家幾斤幾兩,留下何用?彼輩既然頭硬,殺了豈不乾淨!”

  “賢兄,忘了我的話了麼?天地之間,人爲貴。好歹是幾條性命,對他們,我有別處安置。”

  劉黑闥追問之。

  李善道不說了,回到主位坐下,摸着短髭笑道:“賢兄,些許不識時務的愚吏,不必多說。咱說正事吧。清河城已下,清河郡中已沒有什麼可抵抗我軍的了。餘下還有幾個縣未降,我意先叫楊得道去封書信,爲咱招降;若仍不降,賢兄,便勞你領部,將之取下,如何?”

  這是在送功勞與劉黑闥,他自是滿口應下。

  李善道又環顧堂上諸人,笑道:“今破清河堅城,卿等皆有功勞。明日行賞,一概論功酬之。知仁,你起草捷報一道,今天便送出,急呈魏公。魏公對卿等的封賞,不日必也能到。”

  堂上席位較爲靠後的李育德,聽得此言,卻是說道:“我等從將軍征戰,薛世雄部之滅、清河堅城之下,悉是將軍運籌帷幄,我等焉敢居功?魏公之賞,我等豈敢受之!”

  表面上像是在說,殲滅薛世雄部、打下清河縣城,都是李善道的功勞,不敢領李密的封賞,然若細品此話之意,卻又好像是有點別的意味。

  劉黑闥、李文相等應聲,隨和李育德之語,亦紛紛說道:“不敢居功受賞!”

  李善道笑道:“罷了,這些也先不說了。玄成、兩位賢兄、卿等,咱來議議安撫城中諸事吧。”

  安撫城中,重點是安撫民心。

  衆人議了多時,議出了措施七條。

  第一是,派遣精幹將士,巡視城中,維持治安,嚴防有奸賊趁亂作惡,及搜查有無不軌之徒藏伏城中。

  第二是,民宅有被毀壞的,幫助重建;縣中的郡縣倉庫的儲糧,已經檢點過,沒多少剩餘的糧食了,運部分軍糧進城,賑給縣中百姓,以保障糧食的不缺。

  第三是,崔義玄、張文煥、房易從、馬周等本郡人,分往各個裏坊,與各里坊的士民見面,以面對面地安定其心。

  第四是,那些願降的吏員,在經過甄別後,明天就讓他們返崗,協助處理城內的一應民事等;各里坊的裏魁等基層吏員,也由魏徵負責甄別,能用的繼續用,不能用的替換。

  第五是,在縣內街上、各里坊,廣佈告示,安撫民心,明確我軍是義軍,保證不會侵害百姓。

  第六是,清查城中所有的商鋪和作坊,儘量保證城中百姓日常必需用品的供給。

  第七是,修復城牆,填平城內壕溝等。

  這幾條,有的是李善道提出的,有的是魏徵等建議的,每條下頭又各有一些細則,毋庸贅言。

  已到傍晚。

  李善道沒有留在城中,令李文相在城中坐鎮,他自便與魏徵等還城外大營。一干的降吏,也都被隨着帶出,今晚,魏徵將在營中挑選他們中仍可用者。楊得道等也被帶到營去。

  前腳剛回到營中,後腳郭孝恪、趙君德就押着一將來稟,牛大眼營已被攻克。

  被押此將,即是牛大眼。比之楊善會、張豎眼,牛大眼卻識時務得多,李善道部接連三天的攻城,他在他營中的望樓望得一清二楚,對李善道部的戰鬥力,服服帖帖,主動願降。

  到第二天中午,各部的戰果、斬獲相繼報上。

  就在下午,除掉駐守城內的以外,集合起各營部曲,李善道當衆,發下了給有功將士的賞賜。是李善道一向的作風,賞賜很豐厚。因而儘管還下着雨,各部的將士無不歡欣雀躍,少不的了,又是“萬歲”頻呼。“清河團”旗,授給了高延霸部。——李善道又制了面“清河攻堅團”和“清河尖刀團”的團旗,分別授給了陳蟲兒部和羅龍駒部。也算各部俱無怨言。

  全軍休整了五天。

  八月初一,雨停了。

  李善道暫任李文相爲清河郡通守,隨後,便劉黑闥爲主將,李文相爲副將,兩人統率其兩部,前往進攻還沒有投降的幾個縣。

  楊得道已經給這幾個縣去過書信。

  這幾個縣仍還未有投降,不外乎兩種可能。

  一個是在猶豫,畢竟“降賊”的名頭不大好聽,不是每個隋官隋吏都像盧丞公,不用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就肯願投降;一個是也許是像楊善會,“忠字當頭”。不論是兩種可能性的哪一個,劉黑闥、李文相兩人既能戰,又其兩部合計四五千衆,將之拿下,都不成問題。

  經過這五天的安撫,清河縣城基本上已得到了安定。

  數萬兵馬,人喫馬嚼,日耗甚大,李善道見雨停住,遂起了還師武陽、黎陽之意。

  便又暫任崔義玄爲清河郡丞,將清河政務暫且地委任與他,自則就在劉黑闥、李文相兵馬出後,亦統兵南還。——李文相和崔義玄能不能坐穩通守、郡丞的位置,還得等李密的令旨下來才知,不過以武陽郡官員任命的舊例來看,應是沒啥問題。

  回武陽的路,依舊走的是水陸並進。

  沿着永濟渠,步騎走陸路,裝着糧食、軍械、繳獲等物的船走水路。

  出了清河縣界,是臨清縣。

  前時被楊善會消滅的王安部,原本就是活動在臨清縣境內。王安死在了楊善會親自率部的那次突襲中,他的部曲被殺了很多,剩下的逃散鄉野。聽說李善道打下了清河縣城,擒獲了楊善會,王安這些逃藏的舊部,有些趕來,投附李善道。李善道善加撫遇,擇其勇壯者留之。

  臨清縣再南邊是清泉縣。

  出清泉縣,即武陽郡的館陶縣。

  館陶,是魏徵的家鄉。

  兵行到此地,停駐了兩天。

  李善道特去魏徵家裏看了看。在漳南縣時,劉黑闥衣錦還鄉,大大的得意了一番,同時收用了好些投附他的其族的子弟;魏徵其族仍在鄉中的子弟、親戚頗有之,李善道令魏徵可從其內擇優異、親近者,盡報上來,會一一給以任用。魏徵沒報太多,只選報了三四人。李善道將此三四人,根據魏徵的建議,悉闢爲了清河郡的郡縣吏。——李善道本是打算把這幾人闢爲武陽郡的郡縣吏,魏徵說他現兼武陽郡丞,其族人不宜在他手下爲吏,便改到了清河郡去。

  從館陶再啓程時,李密的令旨下到。正是徐世績已與李善道通過風的那道令旨:拜李善道爲平棘縣公,令他清河若不易下,便不要再打清河,轉攻魏郡。

  ——卻這道令旨,爲何拖到而下才下到?無它緣由,自是因前些天的那場大雨不停之故。

  館陶縣與貴鄉縣接壤,出得館陶,入貴鄉縣,還有半日行程到貴鄉縣城的時候,李密的又一道令旨下到:授李善道爲魏州總管,督魏、衛、貝三州軍事;令李善道攻略魏郡。

  入夜前,進了貴鄉縣城。

  又一軍報呈至,是從清河縣城送來的,報的是竇建德的事,其部攻下了河間縣城。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