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

作者:理振
“末將參見僕射!”

  李業一入大帳,便恭敬向諸葛爽行禮

  用僕射而非大帥稱呼,更能體現出二人關係稍近,僕射是諸葛爽的正式官銜,相當於副宰相,是節度使加銜中僅次於太尉的級別。

  (注:節度使其實不是官職,而只是差遣,真正看一個節度使官爵高低,要看後面加了什麼銜。所以節度使和節度使之間,是有高低之分的,而且若沒有最重要的“開府儀同三司”,那這個節度就是虛職。)

  諸葛爽年剛四十,正是高級將領最能幹的時候,出身基層行伍,故而頗有威嚴。

  見到李業前來,卻是爽朗笑着扶起

  “在德靜幾個月,幹得不錯啊!”

  其實得知李業領兵過來,諸葛爽是有些不太高興的。

  倒不是對李業,而是對王賀,他來夏綏鎮還沒多久,除了勉強掌握了夏州的牙兵,其他州縣駐軍都顯得有些陽奉陰違。

  可明知道李業是自己派過去的,王賀還敢玩這手,的確有些過分了。諸葛爽大概也知道這廝的底氣從哪來,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與其有舊,拓跋思恭今年初,被朝廷加了節度副使。

  但對李業,諸葛爽還是滿意的。

  幾月時間,就能在盤根錯節的地方站穩腳跟,還拉出一支可用隊伍,考慮到李業現在才十八,年未及冠,已經相當厲害了。

  諸葛爽兒子諸葛仲方,和李業年齡相仿,卻遠沒有這麼傑出,更是激起他的愛才之心。這個時代,節度使收義子或者親信,傳承給子嗣做班底,不是什麼稀奇事。

  “今日我校閱各軍,專門看了你部軍陣,頗爲嚴整,不過數月之間,就能在德靜做出這般成就,不容易啊。”

  德靜都的情況,諸葛爽略有耳聞,王賀是夏綏本地出身,根基頗厚。他此前讓德靜縣出兵,其實就有想削弱王賀,趁此機會吞併其部的意思,只是王賀與拓跋思恭有舊,不太好輕易動手。李業現在能拉出兩百多人馬來見自己,已經很厲害了。

  李業對於諸葛爽還是很感激的,在軍中打拼,起點非常重要。雖然以他們三兄弟的本事,只要運氣不差,哪都能混出頭,但有個好起點,尤其是節度使牙兵出身,能解決很多麻煩。

  可以說,張承業、諸葛爽二位,都算得上自己的天使投資人。

  “僕射過譽”

  諸葛爽看着眼前英姿勃發的年輕人,接着道

  “這樣吧,李業你也別在左右兩翼了,乾脆就劃撥我中軍帳下吧!”

  李業知道人家這是在保護自己,自然不會拒絕。

  一般而言,中軍帳下部卒很少會當炮灰用,要比兩翼和前鋒安全。

  “謝僕射賞識,必不辱命!”

  “業哥,你今年歲齒幾何,可曾取字?”

  諸葛爽問道(古人稱青少年男子或晚輩爲哥)

  “末將尚未及冠,故未取字。”

  李業今年才十八,一般男子二十方取字。

  諸葛爽認真言道

  “雖說我等武人,本是靠弓刀喫飯的人,但終歸有衣錦着貂的一日,若無個字號,日後同僚之間恐難稱呼啊,且汝爲宗室,更當注意。”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李業如何還不知道什麼意思。

  “請僕射賜字!”

  李業當即躬身拱手相請

  諸葛爽起於微末,但並非粗人,他早年曾任縣吏,而且青州諸葛氏,是正兒八經的武侯之後,有族譜的那種。

  晚唐時,隨着宦官和藩鎮坐大,世家門閥的影響力早不復唐初。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黃巢殺進長安,朱溫滅唐之前,名門出身,還是蠻受社會認可的。

  諸葛爽最初賞識李業,未免沒有其宗室之後的影響在。

  他稍稍沉吟,而後言

  “業者,大版,飾鐘鼓也,鐘鼓社稷禮器。你原本名字喚作李燁,業者,明也,倒是相配,就取字子燁正好。”

  “謝僕射!”

  江西,信州

  三月以後,春夏之交,陰雨連綿

  唐代的江南地區還沒有完全開發,雖然淮南、江東等地已經成爲了衆所周知的魚米之鄉,但如後世的江西、湖南、福建,雖談不上人煙稀少,但戶口遠不如中原、河北殷實。

  信州便是後世的上饒

  原本只是個幾萬人丁的小州郡,這些日子卻突然擠進了數萬,來自北面,形形色色的殘兵敗將。

  他們沒有統一旗號、軍服,連武器甲冑,大多也是靠繳獲而來。或者乾脆是一些藩鎮兵馬改旗易幟。

  被擊潰之後,宛若逃難的災民般,成百上千聚集,擠在信州城內外。

  他們便是曾經縱橫中原,讓大唐朝廷聞之驚駭的王黃義軍!

  傷員的哀嚎聲,以及軍士間衝突的打罵聲,伴隨着雨季江南淡淡黴味,縈繞在本就不大的信州城。

  果不其然,退到江西不到一月,軍中就爆發了瘟疫

  死者過萬

  這並不稀奇,在醫療條件落後,而義軍又多是北方人,正值雨季的情況下,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信州低矮的城頭,一名虎背熊腰,神色略顯疲憊的青臉漢子,着甲按劍,遙望城外宛如蟻羣般的士卒,和瀟瀟煙雨,眉頭緊鎖。

  城頭上,是一面兩丈有餘的杏黃色大纛(dao,帥旗)

  上書“沖天大將軍,義軍百萬都統”

  他便是黃巢

  天子和達官貴人口中的喫人魔王,藩鎮節帥眼裏的攪局者,饑民流寇追隨萬里的領袖。

  但這時候的黃巢,遠沒有後世歷史上,攻破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時的意氣風發。

  從乾符五年,起義軍早期領袖王仙芝身死,義軍分裂,黃巢就不得不帶着他的冤句鄉兵,轉戰南方。

  兩年間,殘餘義軍在他的帶領下,自中原南渡長江,經江西,浙西,浙東,開山路七百里,入福建,又略嶺南,攻廣州。路線席捲了半個中國,這大概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的萬里長征。

  在廣州把城中把阿拉伯商人和伊斯蘭教徒一鍋端了以後,經過一年多磨礪和擴充,黃巢認爲再次北上中原的時機成熟。

  自稱“百萬義軍都統”(事實上應該在二十萬左右),率軍北上湖南、江西。

  戰爭剛開始,進展速度超過了義軍上下的意料。

  在唐末,一個相當可恥的事實是,被由腐朽宦官集團以及達官貴人們掌握的,直屬於中央的藩鎮,戰鬥力往往爛的出奇。

  湖南觀察使李系,十萬大軍,一戰而潰,被尚讓(黃巢親信大將)義軍追殺數十里,屍體堵塞湘江。

  黃巢軍所過之處,收編潰卒,快速壯大,誅殺世家大族和宗室,抄沒其財以實軍需,聲勢頓增十倍!

  飲馬長江,遙望中原,厲兵秣馬,指日可待。

  但可惜,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像張角拉開了東漢滅亡的序幕,但並非最後的勝利者。黃巢低估了唐帝國三百年的餘威,即使墮落如斯,但唐廷還是有能打的兵馬的。

  比如曾經率軍討滅南詔的名將,高駢

  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爲諸道行營都統,命他迅速進攻義軍,同時徵調昭義、感化、義武諸道兵南下,與高駢協力作戰。

  尚讓的“五十萬大軍”在高駢麾下精銳面前簡直不堪一擊,義軍屢戰屢敗,最後不得不退回江西。

  黃巢滿腹雄心壯志,頃刻間墜入冰窖。

  “大將軍,尚將軍遣人回報,張璘那廝追的緊,已經快逼近信州了!”

  軍中偏將,同時也是他的外甥,林言來到城頭,躬身彙報

  張璘是高駢先鋒大將,其部最爲精銳,之前尚讓“五十萬大軍”就是被他兩萬精銳擊潰的。

  黃巢用手撫弄腰間寶劍,看着城外嘈雜混亂的士卒

  很顯然,短時間內,義軍是沒有再戰之力了。

  “尚將軍那邊情勢有些危急,再三請援,不知......”

  從數日前,黃巢就在軍中嚴肅軍法,敢散播消極言論的,立斬

  但這顯然不能解決問題,林言屬於親信,說出這番話,也說明軍中不少將領都有動搖。

  黃巢默然不語,只是看着城外遠處依稀可見的餘水河,再往北就是鄱陽湖。

  他轉戰大半個唐土,對唐廷中央的軍事實力早有了解。其實朝廷真正能和自己抗衡的,也就是隻剩下眼前高駢而已,所謂神策禁軍,早已名存實亡,而各地藩鎮,就算有實力,大多也會選擇隔岸觀火。

  可是眼前這一關,該如何跨過呢?

  林言見黃巢久不言語,心中也很是忐忑,只是保持姿態,不敢出聲。

  忽然,黃巢打破了沉默,似是下定決心

  “軍中還有多少財貨?包括我庫中的!”

  林言作爲親信,也掌管義軍輜重,對於這些數字比較熟悉

  “前些日從洪州(南昌)抄了不少,黃金就還有兩千斤,還有嶺南帶來的珍珠,亦有數鬥。”

  黃巢聞言微微頷首,面無表情,卻斬釘截鐵的吩咐道

  “找個時間,派可靠人押送到前面,全部送給張璘!告訴他,若能暫緩進攻,我還願再獻兩千斤黃金!”

  “我素聞那高駢也是個貪財的,還篤信神仙道士,淮南節度任上,廣搜財貨用以求仙問道。若我黃巢被滅,這些財貨,敢問高駢會給他張璘留多少?”

  林言一開始還覺得荒謬,待聽到後面,方覺得大將軍真是豪傑智謀。

  說到底,這些軍頭是個什麼性子,他們還不清楚嗎?

  三日後,張璘停止進攻信州、饒州,兩軍陷入“對峙”

  黃巢另一方面又致書高駢,上表“投降”。

  高駢此時迷信方士,再加上此前的勝利,也讓他放下警惕。以爲大功告成,遂上奏朝廷,聲稱義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

  當黃巢獲悉諸道兵已經北渡淮河,散歸其鎮,而且義軍也恢復了作戰能力,即抓住時機,大舉北上!

  義軍迅速擊破淮南軍,一舉殺死張璘,席捲江東,進攻揚州

  至此,唐廷最重要的兩個錢糧重地之一,江南淪陷

  黃巢掃清了能威脅自己北上的最後阻礙,加緊北上

  中原危矣。

  喜歡太宗之後,再造大唐請大家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書海閣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