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合會諸侯,一匡天下(上)

作者:理振
無論如何,李業的到來,對於此時逃到了興元的中樞,可謂雪中送炭。

  地方藩鎮中,大部分都陷入搖擺不定,甚至如淮南高駢,這種在朝廷內外都舉足輕重的宿將,也選擇觀望,甚至承認了李熅的建貞政權,讓宰相杜讓能、樞密使楊復恭等人,都陷入恐慌。

  而李業的出現,成爲了全國範圍內,第一個用實際行動,擺明支持李儇,並斥責長安僞政權的藩鎮。

  此時興元府周邊,還聽調令的唐軍,就只剩下宋文通、楊晟的神策軍殘部,攏共不到三千。

  還有蜀中忠武都王建的一千人馬

  再往南,如陳敬瑄、高仁厚之類,雖然不少,卻難以調動。

  按理說,李業也不過帶來了三千騎兵而已

  但對於此時的興元朝廷而言,重要的不是李業的兵馬,而是他這個人。

  因爲此間雖然有幾個宰相,還有些從長安逃出,跟上聖駕的大臣,確實沒有一個能統帥大軍的名將坐鎮,唯一有點資格的,也就是神策軍指揮使宋文通。

  而李業,其他不說,打仗的本事,卻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渭水斬黃揆,灞上斬黃鄴,首入長安,追擊黃巢,破吐蕃、復河隴

  當此之時,以軍功而論,能蓋過李業一頭的,也只有滅國之功的高駢(唐朝滅亡前二十年都還能先把安南給滅了,也是武德充沛)。

  有這樣的天下名將坐鎮,至少安全問題,大家都能得以放寬心。

  打仗這種事情,還得交給專業人士

  李儇當即就再次委託,把興元軍務,交予李業處置

  這回就真不是客套,而是想讓李業幫忙了。

  李業這下也不推辭,他南下所求,按照敬翔事先安排,關鍵並不在於真要“挾天子以諸侯”,而是在於名望地位。

  他想要提高自己,和其他諸侯之間的特殊性,簡而言之就是強調自己的宗室身份,類似於春秋時期的“霸主”。

  從而讓日後某些“特殊情況”中,皇室有難,天下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李業。

  很快,第二日,李業便受命,爲諸道行營都統制,節制諸藩鎮兵馬,以討篡逆,這是當年鄭畋和王鐸的職務,李業受命之後,不免有些唏噓。

  當然,說是節制諸藩鎮,可這時候有幾個藩鎮能讓他節制啊?

  絕大多數藩鎮都還在騎牆觀望

  不過李業依舊信心滿滿,只要李克用、王重榮按兵不動,其餘人等,其實不足爲懼。

  數日間,李業先是帶着三千鐵騎,入了興元城,然後立馬就以都統制之身,令興元周邊兵馬集結校閱。

  宋文通、楊晟、王建三將俱皆抵達,合計不到四千人馬

  說起來宋文通當年鳳翔之戰,還比李業高好幾級呢,現在卻反而成了下屬,只能說造化弄人。

  不過既然是讓李業出山,替朝廷收拾局面,擦屁股,當然不可能沒有條件。他又不是雷鋒,這個諸道行營都統看似權力極大,但屬於臨時職務,戰後是要免除的,相當於xx行動總指揮。

  封賞之事可以後面再提,但李業有兩個條件,卻必須要朝廷認同

  其一,蜀中、江陵、嶺南貢賦,此戰之間,除了供給行宮的外,其餘都歸李業調配。

  這是理所當然之事,打仗就得花錢,就得把軍士們餵飽,否則就算韓信再生,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李業的要求不算過分,因爲此時,由於蜀中部分軍閥反對田令孜,不願供給行宮,還有東西兩川叛亂,其實行宮能收到的財帛本來也就沒多少。

  其二,更是簡單,處理田令孜!

  李業倒也不完全是出於私怨,才如此表態。

  事實上,局勢惡化到今天這一步,田令孜絕對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要不是他裹挾皇帝南逃,就以朱玫的實力,絕無入長安,擅言廢立的事情。眼下天下藩鎮的冷眼旁觀和憤怒,大都是衝着田令孜來的。

  只要處置了田令孜,就可以和之前的種種作爲劃清界限,朝廷纔會有轉圜餘地。

  屆時,說不得如李克用、王重榮這些人,也願意出兵討伐朱玫了。

  李業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知道,田令孜的日子到頭了。

  其實這些話,所有隨行大臣、宦官心中都清楚,再正確不過

  但爲什麼沒有人提呢?

  正是因爲此前禁中兵權還掌握在田令孜手裏,這些人擔心對方狗急跳牆而已。

  眼下李業大軍一入城,直接掌控了興元局勢,在河西鐵騎面前,剩下那兩三千禁軍屁都不敢放一個,田令孜的權位基礎,也就隨之土崩瓦解了。

  於是乎,所有人馬上落井下石,宰相杜讓能、崔安潛,樞密使楊復恭,中書舍人孫揆、戶部侍郎劉崇望等人,紛紛贊同李業。

  就連田令孜之前的大部分走狗和親信們,也連忙跳槽,劃清界限,生怕被連帶着清算了。

  如此情況下,李儇也就只得罷免田令孜神策軍中尉之職

  又有人請殺田令孜,以謝天下,不過卻被李業暫時阻止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倒不是可憐田令孜,而是還沒到這廝死的時候,田令孜之兄陳敬瑄,現在還在蜀中任節度使呢,如果貿然殺之,恐逼反其人。

  以往也就算了,現在如果陳敬瑄反,未免對興元這邊雪上加霜。

  當然,這只是從公心上而言,私心上嘛......他在蜀中,還需要留個攪局的,如田令孜、陳敬瑄兄弟這種氣量狹小、能力拉胯的最合適。若是沒了,日後蜀中若迅速被王建、高仁厚之類豪傑人物,快速統一,那就成大麻煩了,自己“先入川陝”的戰略怎麼實施?

  所以,最後天子同意了已經自閉在府中近十日的田令孜請求,南下外放爲陳敬瑄部監軍,算是投靠他哥哥去了。

  田令孜走後,李業倒是放心這兩兄弟在蜀中穩定發揮,最好鬧得越亂越好。

  而且他還發現,許多歷史上的豪傑人物,此時可都還沒發家。

  比如五代十國,前蜀政權的開創者王建,現在還是個都將呢。

  原本李業來時,心中還有萬般準備,要不要趁早除掉這廝,但真的當見到本人後,想法卻又淡了下來。

  此時的王建,纔剛剛三十出頭,于軍中廝混七八年,才勉強在田令孜入蜀後,爲籠絡蜀中軍士,提拔成都將,與張歸霸他們一個等級,離李業這個層次,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甫一見面,李業才知道,自己忌憚的,根本不是眼前的王建,而是歷史上那個經過若干風雲際會,鍛鍊而出的前蜀開國皇帝。

  此時的王建,祖上幾代和武大郎一個職業,賣炊餅的出身,自幼爲鄉間無賴,被鄉人稱爲“賊王八”,因爲和人打架犯了事,才從軍入伍避難。

  於李業這等天下數得着的大人物面前,更是戰戰兢兢

  李業見狀,先是愣住,打量了會兒眼前這個身高不足六尺,一看就是出身草莽的矮壯漢子,心中想法頓時改變。

  立馬主動把對方扶起來,大加勉勵,隨後又以都統制職權,提拔王建爲神策軍指揮副使,爲宋文通之副,讓對方受寵若驚。

  只覺得自己于軍中廝混十來年,總算是遇到了貴人賞識

  李業知道的五代十國人物不算多,除了王建這種原本割據一方的人物,就是一些青史留名的名將。

  比如此時的蜀中就有一位

  所以李業當上都統制的第二天,就立馬派人,去東川,請此時剛剛被任命爲東川節度使不久的高仁厚北上來援。

  喜歡太宗之後,再造大唐請大家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書海閣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