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時代(上)

作者:理振
光啓三年四月,會州銅礦大量發掘,李業專門在會州設立了一個,直屬於親事府衙門的幣務監,並派遣麾下文武中,最精善於百工雜務的李愚親自署理。

  李愚到了以後,用李業給的七千多號俘虜,外加兩個都的兵馬,很快在會寧、烏蘭和蘭州的廣武,設立了六個礦場。

  這廝雖是個書生,但做起事來卻相當狠辣,先後多次斬殺百餘人,威懾了不願下礦的党項俘虜。

  然後才表示,只要在幣務監工作五年,便能還他們自由。

  至於是真是假,那就是五年後的事情了。

  此時的河湟地區,還有大量森林,李愚就地伐木煉炭,築起圍爐,冶煉銅礦。

  並制定了一系列標準,打造了一批器械,用於鑄錢。

  到了鑄錢這一步,屬於技術活,就不是俘虜能完成的了。

  李愚在靈州招募了數十名銅匠,又張貼告示,以相當優厚的條件,廣招學徒數百人。

  一座座爐火朝天聳立,煙霧升騰,滾燙銅漿流淌,沁入鐵質的模具,在入水之後,滋啦啦聲響,變成叮噹作響的銅錢,最後被幫忙的婦女,用麻繩串在一起,每一千錢,便稱爲一貫。

  渾然一派蒸汽朋克的情景

  李愚只用了短短三月時間,就讓冶銅工作走上了正軌,得到了李業親自褒獎。

  他對於手下表現突出者,無論文武,向來是不吝嗇賞賜的。

  當即賜李愚錢三千貫,絹八百匹,這個數字,已經和符楊二人每年得到的相仿了。

  不過李業只是賞給了人家些許錢帛,李愚卻是把一整座聚寶盆奉獻給了李業。

  保守估計,等到光啓三年末,幾個銅礦的規模達到暫時頂峯後,每月幣務監就能產出銅錢三千五百貫,一年便是近四萬貫。

  這筆錢,除了並不算大的前期投入外,其餘幾乎都是穩賺不賠,細水長流的。

  李愚在鑄錢時,還專門挑選了十幾個模板,給李業參考敲定。

  本來幣務監、工曹和親事府官吏,建議乾脆就在錢上,鑄造“涼王”字樣,以示主權。

  但李業卻拒絕了,最後還是選擇按照慣例,以年號鑄造。

  可考慮到,唐末年號變更頻繁,若是以“光啓通寶”鑄造,日後若是更改年號,豈非要重新開模?

  這實在太過麻煩,思來想去,李業選擇乾脆就以曾經大唐流通程度最高的一款,作爲模板。

  即唐初貞觀朝鑄造的“開元通寶”

  大唐開國以來,流通最廣的錢幣,就是唐初開元通寶,天寶年間的大唐通寶,和肅宗朝的乾元通寶。

  其中,開元通寶因爲品相最佳,而且先後鑄造了幾十年,數量龐大,直到唐末都還大量流通。

  李業便讓幣務監,以開元通寶爲模板,質量和精美程度,也儘可能向其靠近。同時正式頒佈法令,禁止境內民間私自開採銅鐵礦,抓緊銅鐵官營。

  不過,幣務監興許是覺得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自己的工作怎麼能不留個痕跡,來以示不同呢?

  便再次上書,建議李業,就算模板使用開元通寶,但細節上也應該有所區別纔是。

  最後,他們在銅錢的背面,改鑄“涼王府寶”四字。

  這也是有典故的,當年李世民平竇建德、王世充,一戰擒兩王,功震天下,李淵在封其爲天策上將後,還專門賜了鑄幣爐,允許李世民自行鑄造錢幣。

  而當時李世民鑄造的錢幣,便喚作“天策府寶”。

  當然,李業肯定是沒有什麼御賜鑄幣爐的,事實上哪怕是親王,私自鑄造錢幣,那也是滔天大罪。

  只是眼下這種狀況,肯定是沒人願意來,或者說敢來找李業麻煩的,長安還擔心李業找他們麻煩呢。

  此時的長安,已經自顧不暇了

  自從光啓二年,天子李儇第二次被田令孜裹挾南逃,這一次比上次還要狼狽得多,被驚嚇得不輕。

  緊接着田令孜又被從中樞掃地出門,再次千辛萬苦回到了長安的李儇,愈加沉迷於酒色、遊獵之中。

  老李家的皇帝,普遍是沒有長壽基因的,尤其是晚唐的皇帝們,在那種極爲殘酷的宮廷環境中長大,也談不上什麼身心健康,李儇便是如此。

  很快,到了光啓三年初,過完上元節後的天子李儇便一病不起。

  當李儇宣佈休朝三日時,衆多大臣們還沒有發覺什麼。

  等到了四月以後,天子連續一個多月沒有露面,宰相們這才着急起來,紛紛走了各自相熟的太監門路,打探消息。

  一開始,衆人只以爲是天子縱情聲色的敷衍,但等從大太監楊復恭口中確認,天子的確臥病在牀之後,宰相們就慌亂起來。

  同平章事崔安潛第一時間,嚴令中書門下,把消息控制在幾個宰相之間,先不要傳出去。畢竟天子只是臥病,到底有沒有三長五短,還不好說。

  但同樣的,反過來說,一旦李儇真有了三長兩短。

  對於這樣一個沒有子嗣的,二十出頭的年輕皇帝,皇位的繼承者,便成爲了頭等大事。

  一個皇權社會,哪怕是擺設,也必須要把這個擺設推出來。

  畢竟此時的長安,沒兵沒錢,唯一能具有號召力的招牌,便是這個皇帝名頭了。

  這種事情,當然不能公之於衆,而是幾個宰相和大太監私下決定。

  李儇沒有子嗣,那皇位繼承便只能兄終弟及,從幾個懿宗之後的王爺中間挑了。

  既然是承接兄位,自然以立賢立長爲佳,年齡不能太小,至少也得十六七歲以上方可,搜尋的範圍便進一步縮小,最後,就只剩下了兩個。

  唐懿宗六子吉王李保,七子壽王李傑。

  其中李保因爲年齡最長,而且在士大夫間也頗有賢名,受宰相們擁戴。

  但掌握大權的楊復恭哪裏願意?李保在之前南逃時,與李茂貞等人有過交往,楊復恭斷然是不會坐視這種有可能染指自己權力的君主上位。

  於是一力擁戴壽王李傑

  光啓三年六月,李儇病情愈加嚴重,已經無法視事言語,於是在以觀軍容使楊復恭的提議下,諸多權宦紛紛建議,請立壽王李傑爲皇太弟!

  喜歡太宗之後,再造大唐請大家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書海閣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