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削藩大計(下)

作者:理振
“張卿乃是社稷功臣啊!”

  太極宮武德殿外,李曄主動降階相迎,從鄜坊率八千多步卒抵達長安的張濬。

  之前城外政變,參與的只是高仁厚所領一千五百騎兵

  李曄控制住了局勢,就連忙下旨召張濬率保大軍主力入京,徹底鞏固了自己的政變成果。

  保大軍主力抵達長安後,徹底宣告了李曄的勝利。

  京畿周圍的全部神策軍,甚至包括許多楊復恭的義子、親信,都紛紛倒戈,接受天子旨意的指揮。

  而西北方向,李業的認可,又爲長安新朝廷提供了外部認可背書

  李曄大喜過望,主動相迎張濬這個他眼中的“頭號功臣”

  張濬自然是姿態做足,頭戴進賢官,紫袍玉笏,肅然下拜

  “恭賀陛下,掃清閹宦專擅之弊,再振我皇唐威嚴!”

  李曄志得意滿,主動扶起對方,挽手相入殿中,並擺宴請羣臣慶功,一派君臣相得之相。

  席間,專門令宮中使女,奏《秦王破陣樂》,演繹舞蹈

  引得酒興上頭的許多官員大臣,紛紛拍案吟詩,好不痛快

  畢竟,清除宦官專權,他們可以說是除了皇帝外,最高興的人了。

  以前太監秉政,事實上,分得就是相權,如樞密使、神策軍中尉這種職權,都應該是屬於大臣的。

  李曄酒過三巡,亦是上了頭,面色微醺,主動笑着相詢於張濬

  “此番若無卿與高將軍,勤勤懇懇,忠心王事,練得如此一萬精兵,朕焉能扭轉乾坤?而保大軍之事,又是卿首倡,此間事,卿居首功,朕爲人君,豈能賞罰不明?”

  諸多臣僚雖然都喝了酒,可畢竟是御前,不至於爛醉如泥,都保持着清醒,聽到這話,知道是天子準備論功行賞了,各自豎起耳朵。

  真正嚴肅正式的封賞,肯定是在過幾日的大朝會上作爲旨意宣佈,但在此之前,天子還是要露個口風的。

  這可不同於以往,現在天子掌握了實權,意味着大臣的職務,可都是實打實的權力。

  說起來此番政變,本來也就是文官集團,與皇室,還有宦官中被排擠的部分合作的結果。

  “三位先生,以爲如何?”

  李曄又看向了一側身旁,坐位最靠前的三個宰相。

  大唐是羣相制政體,宰相一般都是三到五人不等,即三省六部中的三省長官,以及中後期出現的“平章事”、“同平章事”。其中以目前韋昭度擔任的中書令,爲名義上地位最高。

  所以韋昭度率先出言,君相幾人之間明顯是商量過的,直接拱手道

  “張尚書此番定亂有功,又兼善於兵戎縱橫之道,當今天下騷亂,藩鎮割據,正是朝廷用武之時。”

  “既然權宦已清,神策各部已然重歸中樞掌握,何不以張尚書爲樞密使,以代權宦,重整神策諸部?”

  張濬在出任鄜坊節度使時,被加檢校兵部尚書銜,故而以尚書相稱。

  他聽到這話,一副嚴肅恭敬的面容下,卻不免有些慌張。

  張濬雖然剛愎自用不假,但對自家的本事也是知道的。他其實根本就不知兵,也不懂什麼“縱橫之道”。

  當初被韋昭度推薦,只不過是因爲早些年誇得那些個海口和大言罷了。

  同時自己心中,也存了些投機的想法。

  他原本就是打算憑藉此次功勞,在朝廷裏混個同平章事、侍中之類的宰相銜,也就算功德圓滿了。

  可如今韋昭度又提議他做樞密使,繼續帶兵,雖說宦官清除後,樞密使也算是宰相了,但卻意味着,他不止要統攝保大軍,還要統攝整個目前長安還能直轄的全部禁軍系統。

  李曄在旁亦是笑道

  “如此甚好,張卿有經緯之才,怎能空置?”

  要說,這可是天字第一號的大權,張濬實在是沒有拒絕的理由。

  可他清楚的知道,天子還有韋昭度等人這般信賴,可不是白來的,人家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是要爲削藩做準備。

  想到此處,張濬也只能硬着頭皮咬牙,出身下拜

  “濬任憑陛下吩咐,願效犬馬之勞!”

  果不其然,慶功宴後,不過三日,年輕的天子再次召開朝會,正式對政變的功績,以及作爲勝利者的處置,做了個了結。

  以張濬爲樞密使兼同平章事,韋昭度爲中書令、司徒,孔緯爲侍中、司空,崔安潛爲尚書僕射兼門下侍郎。

  並商定改元明年,爲大順,以示新朝氣象

  本來韋昭度和張濬等人,是建議處死楊復恭的,但崔安潛卻制止了,並表示

  “如太激烈,恐會激起其他宦官和藩鎮警惕之心,內宦專權、外藩強橫之弊,於國朝已有百年,非一朝一日可以解決,當緩緩圖之!”

  不止如此,崔安潛對李曄的許多激進舉措,都表示了反對。

  比如,李曄在張濬等人支持下,要對神策軍軍官進行清洗,同時把保大軍編入其中,重新擴軍,保持七萬人以上的規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崔安潛表示,首先,原本的神策軍雖然是宦官所建,但不能否認,楊復恭、楊復光兄弟,在軍中還是頗有威望能力的,所提拔的軍官中,不少頗有能力,豈能一概廢止?

  而且如此行動,會不會激起神策軍譁變?

  在對待削藩問題上,崔安潛提議緩緩圖之,至少要以十年至二十年爲週期。

  先從藩鎮勢力最薄弱,但在財政上卻又相當重要的江南地區、蜀中地區、嶺南地區下手。

  通過類似於“推恩”的方式,逐漸拆分這些地方已有的軍閥,同時在江陵、興元等地駐紮訓練禁軍,逐漸增大威懾。

  江南等地,本來就是黃巢起義以後,才陷入割據的,其間軍閥勢力普遍不強,其實認真起來,並非長安中樞的對手。

  而對待河北、中原、河東河西這些盤踞日久,實力強橫的軍閥,應該儘量先以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儘可能保持平衡,不要輕易插手。直到朝廷重建江南地區的財政,能夠養得起正經大軍後,再慢慢圖之。

  此番規劃,可謂是嘔心瀝血的老臣之言了。

  若此時的朝廷君臣們,真能聽從並一貫而行之,十年二十年之後,說不定還真未必不能,弄出一個如元和中興那樣的振作局勢出來。

  只可惜,年紀輕輕,又剛剛纔飽嘗權力滋味,與明君聖主癮的皇帝而言,實在是太慢了。

  李曄逐漸對已經年過半百的崔安潛,漸有不耐起來。

  以前也就罷了,如今天子既然掌握了實權,朝中心思活泛的官員和大臣,自然也就看到了投機的機會。

  很快就有人看出了年輕皇帝的不滿

  戶部侍郎孫摶,是個激進削藩派,趁機私下奏對向天子言道

  “崔相公爲涼藩丈人,恐怕懷有私情。”

  言外之意,就是崔安潛“緩圖之計”,恐怕是受其女婿,涼王李業的影響,不想朝廷太早削藩,對他女婿不利罷了。

  這讓天子多疑起來,亦覺得大有可能

  隨即又召韋昭度、孔緯、張濬等人奏對。

  只有年紀最長的孔緯表示存疑

  “崔相公雖與涼王姻親不假,但對社稷拳拳之心無異,陛下怎能因一面之詞,而見疑宰相?”

  但對於韋昭度和張濬二人,卻不一樣。

  宰相和宰相之間,也是分權力大小的,少一個人,就多一分權。

  且此之前朝中諸相,就以崔安潛地位最穩固,連楊復恭都不敢輕易得罪,爲何?不就是因爲人家女婿厲害嘛。

  韋昭度心中早有不滿,卻是道

  “不若兩全其美,前年朝廷就有議論,說是河北不穩,近些日子又聞魏博、平盧均有內亂,契丹、渤海亦有異動。朝廷既想削藩,河北便是硬骨頭。”

  “何不按照慣例,遣崔相公出河北,爲平盧節度使,兼監管新羅渤海兩蕃?”

  喜歡太宗之後,再造大唐請大家收藏:太宗之後,再造大唐書海閣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