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

作者:鶴招
六月初十。

  今日是個盛大的日子,大明朝將在今天,迎來一位新的皇帝——朱翊鈞,加冕登極。

  太陽還未升空,整個紫禁城宛如活過來一般,泛着生氣。

  無數宮人、甲士、儀仗在皇城內穿行。

  各殿祭祀之所,提前擺好了犧牲香火。

  而此時的朱翊鈞正身着縗服,跪在大行皇帝的靈位之前。

  “我皇考大行皇帝在上,我受與遺命,負託神器。”

  “文武羣臣及軍民耆老人等,合詞勸進,至於再三,辭拒弗獲。”

  “乃仰遵遺詔,俯順輿情,於今日,即皇帝位。”

  言罷,一拜,再拜,至於再三,乃至於四。

  四拜之後。

  朱翊鈞便將手中冊表,扔進了火堆,燃起杳杳青煙,縈繞在大行皇帝靈位之上。

  隨後,他又轉於兩宮身前:“我母太后陳在上,我母太后李在上,子臣,今日即皇帝位。”

  說罷,再度四拜。

  李太后此時已然熱淚盈眶,口不能語。

  還是陳太后輕輕扶起:“宗廟社稷,便託付給皇帝了。”

  朱翊鈞執手沉聲:“朕謹記。”

  而後,就在這殿中,女官上前,替他脫下縗服,換上冕服。

  玄衣黃裳十二章,第一次貼合在朱翊鈞的身上。

  外衣織着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內裳中繡着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陳太后親自爲他冠冕。

  前圓後方,玄表纁裏,十二旒遮住了朱翊鈞的面容。

  李太后爲他繫上佩玉革帶:“皇帝祭完奉先、宏孝、神霄三殿後,速速去午門,軍民百官還在午門外等着呢。”

  說罷,似乎控制不住情緒,掩面退後。

  朱翊鈞點頭。

  看了一眼陳太后與李太后,轉身便出了殿去。

  隨行的太監,侍儀舍人一併跟了出去。

  只剩下兩宮與各自大太監,留在殿中。

  馮保攙扶着李太后,正陪着一塊誦唸佛經。

  一旁的陳太后突然開口道:“終於如願以償了,確實也該向佛祖還還願。”

  說罷,陳太后從陳算手中接過三炷香,向先帝靈位拜了一拜。

  李太后聽了這話,睜開眼睛看向陳太后。

  當初陳洪任司禮監掌印的時候,許是這位姐姐起了爭寵的心思,屢次與她爲難。

  二人關係多少有些隔閡,這也是他昨日在兒子面前作色的緣故。

  現下又說話讓人感覺帶着刺,李太后只覺得更不暢快了。

  但今天自家兒子登基,她也不能當真跟陳太后計較,否則鬧出些不愉,丟的是她兒子的臉。

  想到了這裏,她按下了心中情緒——總歸是以前的事了,如今她贏得徹底,更應該拿出勝利者的氣度來。

  況且她這位姐姐不能生育,見得這幅場景心態有些失衡,李太后着實能夠理解。

  於是,李太后微微一笑。

  很是大度道:“姐姐不必憂慮,鈞兒是個孝順的孩子,你我日後總是能依仗他的。”

  自家母子連心,骨肉相連,略微分潤些恩典,給這位常年居別宮的宗法母親,李太后還是能接受的。

  倒是陳太后聽了這話,轉頭看向李太后,莫名地眼神有些複雜——真是傻人有傻福。

  卻聽李太后還在寬慰道:“前幾日鈞兒便與我說了,他登基之後,姐姐以後就不必再居別宮了。”

  “等到過兩日廷議,咱們便讓禮部議論,我居慈寧宮,姐姐搬到慈慶宮去。”

  慈慶宮雖是東宮,但是如今新帝未婚無子,自然不急着留給太子。

  用以安置陳太后正合適,離文華殿近些,也方便皇帝日講廷議後前往請安。

  陳太后還是領這份情的,她禮了一福算是謝過。

  又幽幽地嘆了口氣:“妹妹可真是好福氣。”

  若非她這妹妹這幅憨笨的情狀,她如今的心情,恐怕還要更差。

  李太后不由欣慰地笑了笑,自家兒子,確實是他的好福氣。

  “好了,姐姐還是回宮休息吧,今日外面難免人多嘈雜,免得驚擾了姐姐。”

  她這姐姐本就體弱,又常年居別宮,陰冷潮溼,身子骨極差,稍不注意便病了。

  陳太后微微頷首,見了一禮,便領着陳算回別宮去了。

  陳太后走後,李太后纔看向馮保,無奈道:“我這姐姐,也不知道哪裏來的幽怨?”

  分明是士大夫家出身,怎麼氣度還比不得自家一個農家女?

  馮保眼神一閃,口中寬慰道:“這是大喜的日子,陳太后動了情緒,有些感懷,也是常事。”

  李太后緩緩點了點頭,旋即拋諸腦後。

  多年主僕,她向來對馮保的話深信不疑。

  隨後又說起另外一事:“你說高拱這幾日,當真要與咱們爲難?”

  馮保連忙道:“昨日高拱在內閣放話了,說要罷撤了奴婢這掌印的位置,好讓娘娘一道旨意都出不了紫禁城,免得後宮干政,牝雞司晨。”

  李太后冷哼一聲,顯然動了怒。

  馮保看在眼裏,放下心來。

  高拱自然是沒說過這話的,但是,只要李太后信高拱說過,那就夠了。

  他歷來是這樣欺上瞞下的。

  他當初進裕王府時,裕王身邊隨侍的太監滿員了,便特意重賄乾爹,選在李氏身前爲奴爲婢。

  就是看中了李氏耳根子軟,又沒什麼機心,最是方便他哄騙。

  如今李氏既然做了太后,馮保只要維繫着這份影響力,那麼他就能在內廷中橫着走。

  這不是如願以償,還有什麼是如願以償?

  更別說外朝的張居正與他互爲盟友。

  背靠太后,結盟內閣,手握司禮監,這陣仗,別說皇帝還未成年。

  即使是成年,也至少得等張居正或者他馮保死一個,纔有機會親政!

  至於皇帝日後清算?呵,插過羽毛的太監,不趁着最後的壽數逍遙暢快個十來年,難道還學着文官在青史上討個好名聲?

  太監好啊,死後一了百了,死無全屍,又無後代,也不在乎名聲,清算又能清算什麼呢,總歸是暢快過了。

  如今,只待驅逐高拱,他馮保,便能站在大明朝的權力巔峯上!

  ……

  與此同時,午門外,等候宣詔的文武百官、軍民代表,早已翹首以待。

  熙熙攘攘卻井然有序,衆人依次列等,從爲首的廷臣,由午門一直往外排,到末尾的軍民代表,幾乎到了皇城盡頭。

  張四維跪伏在午門外,暗自盯着班列最前方,高拱的背影。

  雖說臨時換船不太厚道。

  但是高拱作爲內閣首輔,當真是能賣個好價錢。

  要不怎麼說張居正是神童,這位越過楊博,直接來找自己,簡直是神來之筆。

  楊博不會爲了內閣輔臣之位,就把高拱賣了,他張四維會啊!

  他是嘉靖三十二年進士,已勘磨了十九年,本就是庶吉士出身,又有先帝經筵官的資序。

  如今任吏部侍郎,堂堂正三品,距離內閣輔臣也只差一步之遙。

  如今內閣之位就在眼前,別說賣了高拱,便是正月裏剃頭,他都不帶含糊的。

  張四維正想着,突然聽到午門內有動靜。

  擡頭便看到,司禮監秉筆太監曹憲於,一路唱喊,高捧四卷冊書,從午門中小跑了出來。

  “有旨!”

  “有旨!”

  “有旨!”

  待百官紛紛伏首聽旨,曹憲於扯着嗓子便道:“天子即位,有聖諭出!”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