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

作者:鶴招
王崇古,嘉靖二十年進士,也是一個很複雜的人。

  論履歷,他從應天府到福建,從陝西到寧夏,一路從兵備副使,做到總督之位,親歷行陣,軍謀邊瑣,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將才出身。

  論功勞,他追倭出海、大敗吉能、整備宣大、乃至俺答封貢平息邊事,能做到策勳告廟,蔭胄旌功的,如今也只有殷正茂能相提並論。

  論才學,既不缺大局眼光,又有文臣底蘊。不說奏議,光是漫稿、文集也不在少數,可謂文武雙全。

  就這樣的能臣干將,卻又是一位私心極重、貪婪無度的朋黨小人。

  王崇古仗着身份地位,以及俺答封貢的威望,與朝中的同鄉守望相助。

  在內,則有楊博、霍冀、石茂華、張四維等人,提拔晉人、掩過飾非。

  在外,便是王崇古仗着把守邊鎮門戶,與內附的俺答汗勾結,挾寇自重。

  讓他入京,一直拖沓到改元后。

  而昨日剛剛赴任兵部,就馬不停蹄組織部議,準了宣大、山西增加主兵料草的提議,送去了內閣。

  一匹馬加銀一兩上下,三鎮馬騾凡七萬六千四百餘計,那便是加銀六七萬兩。

  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次加草料了,不知道是馬不夠喫,還是這位王尚書不夠喫。

  總而言之,這是位有真才實學,卻並不好使喚的能臣干將。

  今日廷議王崇古存在感極低,一言未發,似乎在出神。

  他身形高大,面容儒雅,頗有儒將之風。

  鬍鬚修剪得整整齊齊,卻還是掩蓋不住久在邊塞的風霜,皺紋深陷,似乎裏面全是北方的塵土與敵寇血肉。

  只靜靜站在那裏,就有一種溫文的文臣風度,以及坐鎮大營,指揮若定的溝壑與幹練。

  王崇古此刻驟然被皇帝點到,下意識擡起頭,迎上皇帝的目光。

  朱翊鈞溫和開口道:“王尚書受任巖疆,練達兵備,又長年與韃靼來往,想必自有一番獨到見解。”

  “這封賞,朝廷是當給不當給?”

  王崇古聞言,緩緩下拜:“臣以爲,皆在兩可之間,全賴陛下聖裁。”

  他悄然看了一眼殿上的小皇帝。

  方纔他思忖別的事情,倒是沒來得及打量這位少帝。

  在入京之前,他已經聽過太多關於皇帝的傳聞。

  睿智天成、英明早斷,幾乎讓他耳朵都聽起來了繭子。

  不說信不信的問題,至少也是帶着好奇的。

  如今得見,在舉止談吐上倒是沒得挑剔。

  朱翊鈞追問道:“朕居於深宮,不曉邊事,正要問過王尚書。”

  不管王崇古爲人如何,他都是北方邊事的專家,專家兼兵部尚書,要是沒點說得的建議,那就是不給面子了。

  王崇古斟酌片刻,終於開口道:“陛下,以臣愚見,若是些許賞賜就能使百姓免遭兵戈,使將士不必捐軀,那便是值得的。”

  “不過……前提是得給對人。”

  此前入京,王崇古最爲擔憂的,便是皇帝對他有成見,是想將他騙進京誅殺。

  也是觀察了近半年皇帝的行事風格,他纔敢動身入京。

  如今皇帝當面,說話更是小心。

  朱翊鈞聽了這話,深深看了王崇古一眼。

  這是在就事論事呢,還是在爲自己申辯?

  是說這些年雖然貪污了些銀子,但也把事情辦漂亮了?

  朱翊鈞坐在御案後,吩咐張宏將有關的奏疏取來,又接過王崇古的話頭說道:“王尚書說的給對人,所指爲何?”

  大殿中的文武,都沒有插嘴。

  如今廷議,在此事上最有發言權的,也就王崇古了,餘者都聚精會神聽着。

  王崇古看了一眼深宮長大的皇帝,又慢慢環顧幾位翰林院出身,再未去過地方的內閣諸臣。

  他心知不能說得太複雜,組織語言半晌,纔跟外行們解釋道:“陛下,諸位同僚。”

  “此次進犯薊邊的,乃是朵顏衛,以首領長昂,及其叔父董狐狸爲首。”

  “朵顏衛在隆慶元年,便侵犯過我朝界嶺口,彼時爲首之人,是長昂之父,也是董狐狸的兄長。”

  “此人被我軍擊殺之後,便由長昂接替了其父的位置。”

  “話雖如此,但如今朵顏衛,仍是由其叔父董狐狸把持。”

  在場的無不是人精,話說到這個份上,紛紛恍然大悟。

  大明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前朝故事——繼任之後,被叔父把持着大權,這種戲碼,大家不要太懂。

  朱翊鈞一點就通,帶着讚賞之色道:“所以,應當賞賜長昂?”

  這就是專家,就這份對蒙古各部的熟悉,還真沒得說。

  他對這些事情,還真不如王崇古。

  王崇古持笏行禮,補充道:“陛下,長昂娶了喀喇沁部領主的長女,若是再得我朝認可與支持,雖仍顯弱勢,卻也能讓朵顏衛令出兩頭,說不得便要陷入內耗。”

  “至於換俘……”

  “臣以爲,還是需儘可能殺傷朵顏衛。”

  “此部與別部不同,與我朝交戰多年,血仇無算,不是輕易就能化解的。”

  徐階能看明白皇帝喜歡哪種人,王崇古自然也能看明白。

  這就是上行下效。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但如今皇帝喜歡言之有物的大臣,大家自然又紛紛撿回了自己的見識與邏輯。

  王崇古知道皇帝有些不喜自己在宣大的作爲,如今獻策,也是有意給皇帝展示,好緩和一番。

  朱翊鈞聽罷,已經被王崇古說服了。

  這位王尚書所言,確有道理。

  挑撥離間這等惠而不費的事情,自然信手爲之。

  倒是換俘之事,雖然心裏認可,但總歸有些排斥這種事。

  他想了想,這才便有了決議。

  朱翊鈞開口道:“賞賜之事,便從王卿所言,以改元施恩,賜朵顏衛都督長昂賞銀。”

  “再告訴那兩個入京的大使,我大明朝封的朵顏衛都督,只有長昂,沒有什麼董狐狸,若是想用銀兩購入糧食,乃至互市,我朝也只認都督長昂。”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換俘之事,發文書給劉應節與戚繼光,讓他們便宜行事。”

  “不以此事爲成例。”

  他是想換俘的,畢竟有自家子弟兵在。

  不過王崇古說得也有道理,儘可能殺傷未必不是好事。

  那他既然不通兵事,還是乾脆放權給邊將吧。

  這是放權也是躲事。

  朝臣們也並不在乎這等小事。

  王崇古當先行禮:“聖明無過陛下。”

  這時候,慄在庭突然出列,查漏補缺道:“陛下,除此以外,難保彼輩會偃旗息鼓,需得增強邊防。”

  “臣以爲,不妨藉此機會,整飭京營,遣戰兵、車兵營各一支,出防薊鎮,習勞練戰。”

  話音剛落,庭上便有數人面色陡變。

  右都御史、協理京營戎政霍冀更是昂首出列:“陛下,不可!”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