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

作者:鶴招
武昌府,湖廣佈政司衙門。

  將搜捕大冶縣、興國州之事佈置給錦衣衛與京營近衛後,慄在庭仍是一副皺着眉頭,若有所思的樣子。

  方纔簽署完公文的馮時雨見狀,不由安撫道:“應鳳何必如此掛礙。”

  “大冶縣與興國州雖然山多林密,但總歸不大。”

  “無論消息真假,很快便能有結果。”

  搜山檢海這種事,無論是地利,還是人和,都需要地方配合,自然也瞞不了布政司。

  慄在庭搖了搖頭,並未答話。

  事情已經安排下去了,什麼結果,不是他擔憂就能改變的。

  他只是仍在思慮楚藩的局勢——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那位世子的動機且不論,又是如何知曉這麼清楚的?

  退一步說,他們來湖廣也有一段時間了,怎麼之前沒想過揭發他那位王叔?

  雖說並沒有奇怪到有所不妥的地步,但他的直覺總在隱隱警醒他。

  慄在庭側過頭,看向馮時雨,開口問道:“我記得楚王猝崩後,朝廷分明是讓武岡郡王掌府事,爲何如今是東安郡王執掌楚藩?”

  楚王是隆慶五年八月死的,時年三十一歲。

  同年十一月,皇帝跟禮部就詔定了誰代掌楚藩——“癸酉,命楚府武岡王顯槐管理府事,以恭王子幼,未名故也。”

  詔書還是他親自抄錄到六科備案的,自然記得清楚。

  熟料到了湖廣才發現,楚藩如今是東安郡王在呼風喚雨。

  詔書成了一紙空文。

  馮時雨看了一眼慄在庭,走到值房門口,左右看了看,將門輕輕掩上。

  而後才伸手請慄在庭坐下,嘴上說道:“我初到武昌時,亦有此疑問,甚至還親自登門覈查過此事。”

  “究其原因,還是武岡王兩度代掌楚府,前一次,已經惡了諸多郡王,以至於如今實不符名。”

  他頓了頓:“此事說來話長……”

  隨後,馮時雨這才徐徐道來。

  事情還要從楚王府殺王篡位的大案說起。

  嘉靖時的前代楚王,楚愍王朱顯榕,有兩個兒子。

  其中世子,名爲朱英燿。

  這位世子,本性淫惡,不僅玩弄良家,甚至還會物色一番楚王的後宮。

  見到頗有姿色的,便讓手下親信、太監、門婆,連哄帶騙,將其“誘至緝熙堂烝之”——子與母淫,曰烝。

  楚王發現此事後,雖然怒不可遏,卻也不願意家醜外揚。

  只將世子朱英燿的隨從杖殺,宮人幽禁,世子則是呵斥一番。

  這樣放縱,朱英燿顯然沒有收斂的道理。

  隨着年歲增長,越發變本加厲,時常蒐集婦人,與之淫樂。

  每次楚王也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可惜,他楚王喜歡包庇兒子,下人就沒這麼好命了。

  那些蒐集美婦的隨從、太監,基本上都是盡數杖殺,用來警醒下人,不要帶壞了世子。

  但,不是所有下人都會坐以待斃。

  又是一次緝熙堂交流大會,許是動靜太大,走漏了風聲,恰好被楚王得知。

  楚王怒不可遏,便要杖殺籌辦這次交流大會的下人劉金。

  劉金可不慣着他,死到臨頭自然有什麼招數都使了出來——他得了消息,當即“密與世子朱英燿曰:王怒甚,且欲廢主,不如先發”

  你爹氣壞了,要廢世子!咱們造反吧!

  一般人是不會信的。

  但宗室的奇葩,總不能用一般人的眼光的來看。

  朱英燿當場就信了!惶惶然不知所措,然後與徐景榮、劉金等人歃血爲盟!

  並聽從了劉金的謀劃。

  在緝熙堂中張燈設宴,請楚王前來,藉口說是要當面認錯,從此以後痛改前非。

  楚王聽了,那叫一個高興。

  不僅欣然前往,還帶上了親弟弟,也就是武岡王朱顯槐,讓其做個見證。

  然後就是喜聞樂見的刀斧手環節了——“集其黨,分執銅瓜、木梃,蒙以面具伏緝熙堂後,約舉炮爲號”

  有心算無心,過程自然沒說的。

  楚王被自家兒子用銅瓜,給腦袋開了瓢,完成了最後一次溺愛。

  而同行的武岡王朱顯槐好歹逃過一劫,只被關了起來——“禁武岡王於別室,令毋得出”。

  有了活口,楚王總算不是病逝的了。

  雖然世子一夥人,封閉王城,禁守宮門,但不知怎的,消息仍然傳給了巡撫和按察使等人,而後直達天聽。

  世宗皇帝的得知後,震怒之下,當即遣欽差前來徹查。

  與如今欽差隊伍的陣容都差不多,司禮監太監、巡按御史、錦衣衛都指揮使、駙馬都尉,嗯,甚至駙馬就是鄔景和。

  楚王死了,世子殺的,王位,自然就落到了王次子身上。

  但次子才四歲,年歲不到,自然不能承繼王位。

  世宗皇帝也就順理成章,讓此次受了苦,立了功的武岡王朱顯槐,代掌楚藩。

  也就是武岡王第一次代掌宗藩。

  可惜,這位武岡王,一掌權就將楚藩各位郡王得罪完了。

  先是不顧大局,檢舉了先前楚王包庇多年的案子,也即崇陽王朱顯休,殺害從兄一案——楚王熱愛包庇,不止兒子。

  檢舉的下場,就是崇陽王被世宗皇帝,以罪勒令自盡。

  府上多少有些怨言,認爲武岡王爲人太過狠毒,事關親兄弟的性命,竟然連親親相隱都做不到。

  除了這事,還有此後劃分田莊之事,彼時通城王朱英焀分的田莊比以往少,便覺得不公,與武岡王產生了齟齬。

  最致命的,還是武岡王朱顯槐上書條議藩政。

  請求設立宗學,並且“督察考覈郡王以下子弟,每三年督學使者考績,五試不中課則罷黜,給予本祿三分之二。”

  這事被世宗和禮部同意後,武岡王幾乎惡了泰半的宗室。

  罷黜?減俸?就你武岡王這樣的不當人子,侵犯宗族起身利益,還想當話事人!?

  所以,如今楚王崩殂後,朝廷再度讓武岡王代掌楚藩,宗族內的阻力可想而知。

  慄在庭默默聽着馮時雨說明原委。

  聽罷後,才嘆了一口氣:“所以,前年楚王崩殂,武岡王受命代掌府事,卻根本就使喚不動楚藩上下?”

  馮時雨點了點頭:“不僅各府郡王不服,甚至太妃、王妃,也不願橫生波折。”

  “最後各位郡王、太妃,都有意折中,便請了東安王出面,居中調和。”

  慄在庭聞言,看向馮時雨,皺眉道:“請了東安王出面?”

  他怎麼不知道這些宗室還有謙讓的時候?

  不應該是踊躍奪權,不甘人後嗎?

  楚藩郡王可不在少數。

  馮時雨搖了搖頭,看起來,似乎也不清楚內情。

  他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據說是有恭王妃支持。”

  恭王妃就是如今楚王長子的嫡母,也就是下一任楚王的嫡母,分量自然不言而喻。

  慄在庭頷首,看來還是爭權那一套,不過這路數,倒也在情理之中。

  他若有所得,緩緩道:“所以,如今這位東安王,是奪了武岡王的位置,才得以代掌楚藩。”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兩位郡王,恐怕也鬥了一段時間了。

  而那位武岡王世子的動機,乃至於所得的消息來源,也算說得過去。

  慄在庭想了想,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照化之看來,這東安王秉性如何?”

  問的秉性,實際上還是在問,臨湘縣一案,有幾成可能是東安王做的。

  馮時雨露出思索之色。

  過了半晌纔開口道:“東安王,爲人頗爲豪氣,時常接濟流民、援助百姓。”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