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

作者:鶴招
大明朝做官有三等重要。

  第三等是爲進士出身,學而優則仕,進士出身自然很重要,不過列於第三等,又是因爲沒那麼重要。

  譬如嚴世蕃,區區一個監生出身,卻能做到六部侍郎。

  亦或者如今的羅鳳翔,只是舉人出身,靠着楊博的路子,也能與一甲出身的探花郎陳棟,同爲大理寺少卿。

  所以這第二等重要,則是爲黨朋提攜。

  當然,仕途上有貴人提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一般人頭上可沒有嚴嵩、楊博這等關係,人家畢竟有自己的子侄女婿。

  出身是努力不來的。

  所以,還有所謂的第一等重要,能夠靠自己。

  那就是,名望!

  大明朝雖然沒有舉孝廉舉茂才的說法了,但如今名望的作用,卻是有新的表現形式。

  正因爲王世貞在文壇極具名望,所以先帝纔會給已經做了七年庶人的王世貞一個面子,赦免了他爹罪行。

  同樣地,陸樹聲屢屢辭官,清名越來越盛,如今才能佔着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即便根本不來赴任,也沒朝臣多說一句不是。

  歷史上其人還因“登第六十四年,其官兩都不及一紀”,深爲士論所重。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那便是海瑞。

  動輒得罪上官,諫言君父,幾乎成了道德化身,在朝堂上無人能攖其鋒芒。

  這些人都是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徑,或有意或無意地累積了不俗的名望,進而在官場獲得了遠超官位的影響力。

  這些有名望之人,哪怕消寂一時,也總會有朝官記住,在推薦遺賢的時候,出現在皇帝的案臺之上。

  所以,這也是如今大多爲求更進一步的官員,所努力的方向。

  譬如,同樣舉辦文會熱愛結社的視閱侍郎汪道昆。

  或者是“官可一日便棄,學不可一日不講”的鴻臚寺卿屠羲英。

  當然,這些太捲了,一般人玩不來。

  所以,更普遍的方式,還是迎合同僚,拿皇帝和大臣刷聲望。

  王世貞當初譏諷嚴嵩,海瑞當年直言犯上,能獲得聲望,自然是有土壤在的。

  廷杖削籍,聲震天下,幾乎是這個時代朝官配套的流水線。

  能犯上的,纔是真英雄好漢!

  有小本事的,犯廷臣,什麼譚綸、王國光、趙貞吉。

  皇帝生病竟敢喫席,廷議上竟敢因肺病咳嗽,坐班不認真打瞌睡,先別管事多小,罵了再說。

  有大本事的,犯內閣,什麼嚴嵩、高拱、張居正。

  貪污、攬權、專擅,也別管有沒有這些事,風聞奏事!且不論專權是不是皇帝故意放的權,查漏補缺!

  噴的就是你內閣!什麼七大罪,十大罪,羅列出來就是名望。

  而個種翹楚,本事頂天的,自然是犯皇帝。

  那能說的事就多了。

  世宗是個狠的,爲了避免這種事情,直接給人打死,耳根子多少清淨些。

  先帝就不一樣了,性子軟。

  所以,當初朝官爲了喫穆宗皇帝一頓廷杖,罵得是極爲難聽,就差說一句你小子小心別死女人肚皮上。

  路徑依賴,一時半會是改不了的。

  只要犯上之後能得到同僚們的肯定與認可,那就永遠有人不停地做這種事。

  萬曆朝自然也免不了有人來試水。

  今日跪在文華殿外的趙用賢、吳中行,就到了要爲聲望努力一把的時候了。

  正因爲朱翊鈞很清楚其中的彎繞。

  所以他並沒有憑血脈之力驅使廷杖,反而很是貼心地給人添了件衣裳。

  不僅如此,當朱翊鈞出現在文華殿外的時候,他比殿外的人,入戲更快。

  十餘名庶吉士一字排開,趙用賢、吳中行領頭在前,跪在文華殿階下,俯首請奏。

  終於聽到皇帝出面,紛紛蠢蠢欲動,有鼓譟起來的架勢。

  朱翊鈞拾級而下。

  “陛下。”

  “陛下。”

  有悲憤,有哽咽,有真摯,紛紛行禮。

  朱翊鈞掃過一衆庶吉士。

  忍不住感慨,衆正盈朝,衆正盈朝啊!

  趙用賢、吳中行這兩人就不必說了,歷史上可是拿自家坐師張居正刷聲望的角色。

  以學生的身份,直斥張居正違背倫理綱常——不守孝是違背倫理綱常,學生罵老師,自然是權變。

  二人也被稱爲“批鱗敢諫之士”。

  他方纔在經筵上,也未嘗不是在給張居正打預防針。

  君父都不好用的,什麼舉主老師的身份,您老人家也別太看重,免得氣壞了。

  後面的黃洪憲也是老熟人了,不過養望的手段也比前二人經典多了。

  去年彗星劃過,這廝上了一本《慎交修以答天意疏》,讓自己反思警悟,痛改前非。

  雖然不知道自己那時候才十一歲,有什麼前非,但反正是被這廝刷了好大一筆聲望。

  聽說前陣子還把奏疏刊印出來,四處發行。

  除了這位,還有跪在黃洪憲旁邊的李盛春,也是英雄好漢。

  如今雖然沒什麼苗頭,但可惜沒通過歷史的考驗。

  歷史上萬曆想收商稅,時任保定巡撫的李盛春上奏,請皇帝不要與民爭利。

  後來被御史發現,這廝自己在設卡攔截,在地方上偷偷收商稅。

  這些人如今跪在文華殿外,朱翊鈞越看越是喜感。

  恐怕是一拍即合,跑來刷聲望了。

  朱翊鈞大致掃了一眼,目不斜視,由衷感慨道:“剛直好義,凡事關君國,持議必依於正。意所不可,雖貴顯,力諍無所避。”

  “這纔是我朝進士當有的風骨啊。”

  衆人連道不敢。

  申時行看了皇帝一眼,不會由着給自己彈劾了吧?

  朱翊鈞說完這句話,又伸出雙手,一左一右,親自將趙用賢、吳中行扶起。

  “趙卿、吳卿,快起來罷,熊敦樸的事,朕稍後定會給他一個公道。”

  “二卿犯顏直諫,錚錚鐵骨,朕心甚慰。”

  “明日來西苑,授中書舍人。”

  這話一出口,衆人紛紛露出喜色,趙吳二人對視一眼,眼中滿是振奮。

  這個結果也不錯,直言犯上,君上虛心受教,也能刷到聲望。

  而且,如今的中書舍人跟之前可不一樣了。

  之前都是監生、恩蔭官、舉人來擔任,做做枯燥的文書工作,地位不高,完全不符合進士出身的身份。

  但自從今上搬去西苑,以中書舍人值萬壽宮、文華殿,地位就大不相同!

  不論其餘,單單是“視同翰林院進修”的待遇,立馬就讓中書舍人水漲船高。

  能侍奉皇帝左右,掌握一定的權柄,還不會耽擱翰林院堪磨資歷,哪裏去找這麼好的事?

  而且升擢速度明顯加快。

  一甲第三的鄧以贊,值了一年後,已經升兼左春坊左中允了。

  三甲一百零五名的鄭宗學,如今則是授兼了翰林院檢討。

  中書舍人一職,莫名其妙地水漲船高了起來。

  如今竟然授到自己頭上!

  賭對了啊!

  趙、吳二人喜上眉梢,連忙謝恩,正要說些什麼。

  只見皇帝已經放開了自己,又走向李盛春、黃洪憲。

  走到李、黃二人的跟前時,朱翊鈞方纔還笑着的臉色,突然拉了下來,極其難看。

  “趙卿與吳卿等翰林編修,一片赤誠忠心,上奏無門,朕還能心領神會。”

  “你李盛春、黃洪憲,分別官授吏、刑二科給事中,竟然也在此伏闕!”

  “怎麼,是通政司關門了,奏疏遞不上來?”

  進士之中的年輕者,一般二三十歲的,精選爲庶吉士。

  而後在翰林院學習兩到三年。

  表現最好的,留在翰林院繼續堪磨,二甲授編修,三甲授檢討。

  表現略好的,則爲給事中、御史。

  特別一般的庶吉士,纔會外放爲州縣官。

  所以李盛春、黃洪憲作爲給事中,與吳、趙二人,是不一樣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