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大唐風雲
同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爲唐,隋朝滅亡。降恭帝爲希國公,閒居長安,次年五月被害。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爲太子,次子李世民爲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爲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羣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爲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六二七六四九太宗時期將爲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爲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爲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稱爲“貞觀之治”唐朝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六二七年太宗分天下爲十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貞觀十四年六四零年全國共設三百六十州府下轄一千五百五十七縣。
唐太宗晚年,因爲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雖仁但無能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爲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爲唐高宗。
在強大的大唐帝國,國力繁盛,國土遼闊,宮前是這樣,唐朝後宮更是如此,到了唐太宗晚年,唐朝的後宮人數達到了驚人的佳麗數萬,爲了管理如此龐大的“娘子軍”唐朝統治者實行了品級制,一共八級,與官員的管理模式異曲同工。
皇后貴爲國母,與皇帝一樣獨一無二,無需劃入品級制度,至於其他妃嬪等級如下:正一品爲夫人,包括: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類;正二品爲九嬪,包括: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三品爲婕妤,正四品爲美人,正五品爲才人,這三個等級人數均爲九人,合在一起統稱二十七世婦;正六品爲寶林,正七品爲御女,正八品爲綵女,這三個品級的人數均爲二十七人,合稱八十一御妻。
根據品級的不同,各級宮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后之外最高等級的人,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人,服侍她們的人包括數目龐大的隨侍女官,宮女,針黹婦,雜役等等,加上負責後宮炊事用度的宮女,比一個宰相府的人還要多。另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宮女們不能勝任的,於是就出現了由太監們充當勞力的如下機構:掖庭局:主要負責掌握後宮簿籍;奚宮局:負責管理後宮的疾病以及死亡;內僕局:這個機構比較有趣,主要負責後宮的照明系統,照明用具是蠟燭,所以他們就負責管蠟;宮闈局:這個是最忙的部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祕書處,事無鉅細,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給使等等職務;內宮局:負責倉庫及出納。
除了這五大局外,皇宮裏還設置了內侍省,共有內侍長官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們作爲太監的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考覈宦官,保證向後妃們提供一流的服務。
太監宮女們伺候后妃,后妃則伺候皇帝。她們的伺候時間集中在晚上,爲了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的: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呢,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其中,皇后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佔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裏,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
對於這點,唐高宗李治算是最痛苦的,自從接回武氏後,李治每天都想着武氏的花容月貌,心裏哪裏還會裝的下其他女人,這就引起了皇后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不滿,淑妃蕭氏爲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齊梁皇室後裔,高宗李治爲太子時,蕭氏爲良娣。高宗登基之後,進爲淑妃,相當受寵。
而王皇后出身於幷州的名門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親也官至刺史,爲四品大員。王皇后從小就賢淑聰慧,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見王家的這位姑娘長得漂亮聰慧,便向侄兒推薦。唐太宗聽從姑母的建議,爲兒子李治定下了這門婚事。李治作太子時,王氏爲太子妃。夫妻間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兒育女,這使李治心中不安,頗爲遺憾。因此,李治對王氏的感情日漸疏遠,愛上了蕭良娣。李治當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後,按慣例把元妃王氏立爲皇后。王皇后雖然位居六宮之首,母儀天下,但從丈夫那裏得到的愛仍然少得可憐。蕭良娣也官升一級,被封爲淑妃,唐高宗仍然專情於她。這使王皇后十分苦惱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時時想着削奪丈夫對蕭淑妃的專情。不久,機會終於來了。
永徽元年六五零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週年忌日。王皇后隨丈夫及宮妃、文武大臣來到感業寺,爲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嬪御自然也在隊伍之中。儀式之後,王皇后看到一位俏麗的少婦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傾訴着離別之情,淚珠奪眶而出,抽泣之聲令睹者爲之動容,更激起唐高宗的無限憐愛之情,使他悽然淚下。望着這舊情濃烈的場面,一個計謀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這個令唐高宗動情的少婦便是現在大名鼎鼎的武則天。她是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父親武士彠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結識了當時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李淵起兵反隋時,任命他爲行軍府司鎧將軍,隨軍到了長安。李淵稱帝以後,他作爲開國功臣之一,被任命爲工部尚書,官居三品,爵封三等。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名門出身,其父楊達是隋朝宗室,曾經做過宰相。武士彠與楊氏的結合,還是李淵親自保的媒。由於這一特殊的原因,武則天從小就得以在上流社會中混跡。但由於當時一個人的門閥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爲依據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視。這就養成了她的獨特的性格。她嚮往至高無上的權力,她要改變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宮中,立爲才人,賜號“武媚”這一年武則天才十四歲。母親楊氏聽說女兒被選入宮,知道這意味着母女從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則天卻認爲這是一個顯聲揚名的大好機會。
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武則天一直在後宮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歲的唐太宗。這十二年的芳華在宮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對她倒是很寵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也不過是把她當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來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則天呢,則是想通過這位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後宮十二年,武則天一直是個才人,正四品的內官。這離她的追求,相距甚遠。而唐太宗晚年又體弱多病,看來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則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當太子李治前來探視父病的時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這位未來的皇帝。這樣,兩個年齡相近而輩分有別的年輕人,相互之間便產生了一種難以言狀的感情。然而,在那種倫理極重的時代,他們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愛或偷情,而別無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後,凡未生育過的侍妾一律被送進感業寺當尼姑。武則天當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髮,去陪伴青燈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動情的美人秀髮皆無,愁容滿面,不禁黯然神傷。武則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運,更是不勝悽楚。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回宮後,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轉告武則天蓄髮,一面勸說丈夫接武則天入宮。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武則天入宮削奪蕭妃的專寵,以解她對蕭妃的心頭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懷。不久,武則天就回到宮中,被唐高宗封爲昭儀正二品的內官兩人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武則天很聰明,又很會耍手腕。剛回宮的時候,她對王皇后十分謙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時常誇讚武則天的才能和爲人。王皇后的心願倒很快便得到了滿足,唐高宗果然不再專情於蕭妃。但是,唐高宗卻寵愛起武則天來。兩個人很快便好得如膠似漆,形影不離。王皇后做夢也沒有想到,她的悲慘命運從這時候起便一步步開始了。
唐高宗對王皇后與蕭妃的情愛,被武則天一起奪走了。於是,三角爭愛的鬥爭開始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