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緣起

作者:山中白雲翁
“四月中旬,我要離開學校一段時間,去滬市、京城、江城參加幾個學術會議,可能得等到五月上旬才能回來,這段時間,你們要自覺地看書學習,每週五咱們視頻一次,如果有事佔住了,我會提前在微信羣裏面通知你們。”

  七點整,甫一坐定,趙弘生教授就向六個人桶報了這個消息。

  六個人對此倒沒有太大的反應,畢竟像他這種級別的大佬,總不能一年到頭都待在學校裏吧?總得出去見見老朋友、交流一下學術上的問題吧?

  “顧秋風。”

  趙弘生教授笑了笑,說道:“本來昨天我就該請你們出去喫飯的,可是手頭上有事要忙,這一走,沒有半個月回不來,這頓飯還是等我回來再說吧。”

  “沒事。”顧秋風微微一笑。

  趙弘生教授點點頭,用眼神示意吳剛、鄭宗緒可以彙報了。

  “《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這是《莊子》內篇所包含的七篇文章……”

  “《逍遙遊》的題旨,西晉郭象解釋爲“夫小大雖殊,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於其間哉?”這句話你怎麼看?”

  “我認爲……”

  “……”

  用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的時間,五位師兄師姐才完成了各自的彙報。

  趙弘生教授偏過頭看着顧秋風,道:“你已經出了一篇論文,接下來,你是打算歇一段時間,還是繼續跟着我做研究?”

  顧秋風聽得有點懵,心說這才哪兒到哪兒啊?這篇論文相當於兩個學分,離金大規定的選修課學分還差六分呢,至少還得出三篇文章纔算完成任務吧,更何況打鐵都需要趁熱,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哪有半路停下來的道理?

  所以,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就作了回覆。

  “繼續吧!”

  似乎得到了滿意的回答,趙弘生教授又問:“那你接下來準備研究點什麼?”

  五位師兄師姐也看了過來。

  他(她)們有種預感,這搞不好又是一篇高質量的論文。

  “納蘭詞。”顧秋風回道。

  “納蘭性德?”李小紅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我最喜歡的詞人耶。”

  顧秋風忍不住以手扶額,師姐,你這句話爆露年齡了啊!

  “你怎麼想起研究他的詞來了?”趙弘生教授笑着問道,“我以爲你還是打算研究宋詞來着。”

  “因爲……”顧秋風掃了趙弘生教授和五位師兄師姐一眼,笑道:“他的詞裏,有我的名字啊。”

  “你指的是……”

  在座的都是大神,幾乎眨眼間就想到了顧秋風說的是哪首詞,見趙弘生教授一臉笑意,五位師兄師姐便一人說了一句。

  孔澤:“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吳剛:“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施文秀:“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鄭宗緒:“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李小紅:“這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我說……”顧秋風攤開雙手,裝出無奈的樣子,道:“你們別念的那麼大聲啊,搞得我跟個負,心,漢一樣。”“哈哈哈哈哈!”

  全場爆笑。

  這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是顧秋風最早能夠背誦並且默寫的詞。

  記得還是讀初一的時候,有一次期末考試,和幾個同伴從考場出來,班上有個女同學神祕兮兮地說:“你們猜猜看,我剛纔在考場的桌子上看到了什麼?”

  衆人哪裏能夠猜到,只是一個勁地催促她快些說。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個女同學連個磕絆都沒打就把這首詞給背誦了一遍。

  其他人什麼反應顧秋風不知道,他只知道當時自己非常震驚,還有一點點……佩服。

  這麼朗朗上口的詞,她居然這般流利地背了出來,這也太牛嗶了吧!

  而且,這詞……聽起來好有格調哦!

  於是,顧秋風便把這事放在了心上,利用考試完放寒假的時間把納蘭性德的這首詞給“啃”了下來。

  不過,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除了敬佩之外,他還有着那麼一丟丟的慶幸。

  幸虧當時大家都還只是個孩子,不懂那啥那啥啥,否則,背這首詞,多容易產生誤會啊!

  說不定還會上演一出“一見秋風誤終身”的橋段呢!

  老實說,對於納蘭性德這首詞,顧秋風的認知水平發生了三次改變。

  最初只是認爲這首詞有格調,後來又認爲它是一首愛情詞,再後來,他發現壓根兒就不是這麼回事。

  這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在流傳的過程中,它所衍生出來的含義或者說後人解讀出來的含義,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含義。

  那麼,它本身的含義是什麼?

  好吧,換一個直白點的問法,納蘭性德寫這首詞的目的什麼?

  很簡單,看標題就知道了。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寫給友人的。

  據顧秋風推測,這個友人,很有可能就是納蘭性德的摯友,忘年交,和陳維崧、朱彝尊並稱“詞家三絕”的顧貞觀。

  納蘭性德以愛情爲喻,意在向顧貞觀表明,你我二人的友誼,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是不是聽起來感覺怪怪的?

  甚至……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其實還是那句話,任何一個現象,你若能正確瞭解當時的文化背景,便會發現……也沒啥。

  就好比《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它的最後一句是“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你若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肯定會大喫一驚:“我靠,這古人都知道加餐了?”

  然而,真實含義並不是這樣的。

  “努力加餐飯”是漢魏之際慰勉別人的習用語,猶言善自珍重。

  這最後一句的含義是:“最後表示什麼都撇開不談,只希望在外的人自家珍重。”

  弄明白了這個,再來看這首詞,嗬,哪裏還有愛情的影子?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