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

作者:山中白雲翁
如此過了兩天,顧秋風的論文上了《文學遺產》期刊這件事的熱度才降了下來。

  至少在金大文學院,這件事沒有進一步發酵。

  在這兩天中,許多認識的人都打電話過來祝賀,然而,顧秋風也聽到了不少批評、質疑乃至謾罵的聲音。

  你也許會問,爲啥謾罵?

  從他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其實也沒啥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有些傢伙,或心裏不平衡、或眼紅、或單純地看着不爽,偏要罵,就要罵,非要罵!

  只是,大多數人叫好的聲音,終究還是蓋過了那一小撮人的嗡嗡聲。

  面對上至學院令導,下到普通朋友的讚揚,顧秋風也沒有樂得忘乎所以,一一表示感謝後,很快就該幹嘛幹嘛了。

  他這種不驕不躁、淡定如水的態度,倒是贏得了五位師兄師姐的敬佩和讚揚。

  也許是上週五一起唸誦納蘭性德的那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讓他(她)們找到了某種默契,所以五個人都對剛入門的“小師弟”說了一句話。

  吳剛:“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孔澤:“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說吳剛的那句話顧秋風還能聽懂的話,那麼對於孔澤的這句話,他就只能露出一個一臉懵嗶的表情了。

  好在……另外三位師兄師姐的話還算正常。

  施文秀說是的蘇軾《定風波》中的那句:“一蓑煙雨任平生。”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這是李小紅的話。

  鄭宗緒沉吟片刻,引用了唐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一句詩。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似乎是怕顧秋風聽不懂,他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有讚賞,有勸勉,有“警告”……真是我親愛的師兄師姐啊!

  顧秋風就差沒淚流滿面了。

  再三表示感謝後,正要開啓納蘭詞之旅,五位師兄師姐分別拿着一本《三國演義》圍了過來。

  “你們不管論文了嗎?”顧秋風疑惑道。

  鄭宗緒道:“趙老師下學期要開一門《四大名着鑑賞》的選修課,我們幾個打算利用這段時間把四本書再通讀一遍,下學期一起過去聽聽。”

  “行。”顧秋風點點頭,“到時候別忘了叫上我。”

  李小紅款款走來,“學弟學弟,今天佔用你半個晚上的時間,行不行?”

  “幹嘛?”顧秋風有種不好的預感。

  “我們想通過考考你的方式拓展一下思路。”

  說着,李小紅豎起右手的食指,“放心,我們只問《三國演義》。”

  顧秋風聽得一愣,旋即啞然失笑:“不是,這些東西大夏文學史上不是有麼?你去找一套教材讀讀不就行了?再說,你怎麼就能確定我知道這些東西?”

  “就當是聊聊天了。”吳剛道。

  四大名着,全是悲劇!

  這是六個人“聊天”的基點。

  最先開口的是鄭宗緒。

  他問的問題是《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傾向。

  這一思想,顧秋風是知道的。

  尊劉或者尊曹,歷史上屢有反覆。西晉陳壽《三國志》、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敘述三國曆史,均以曹魏爲正統,吳蜀爲偏譖,原因有二,一是大夏曆史傳統中以中原桶治爲正統,二來晉禪魏而有天下,必以魏爲正統,北宋也繼桶治中原的後周而有天下,情形與西晉類同。

  而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南宋朱熹《資治通鑑綱目》則採取蜀漢正統觀。這是由於東晉時桶治中原者是一組,南宋時中原淪於金人之手,於是尊劉貶曹即不承認佔據中原的一組正權爲正統。

  羅貫中生於元明之際,元代一組桶治中原,他不取正史的正統觀而尊劉貶曹,與民間的普遍願望是一致的。

  尤爲重要的是,《三國演義》通過尊劉抑曹,將劉備塑造成仁厚愛民的仁君想象,使他成爲傳統仁義道德價值觀“善”的化身;將曹操塑造成陰,險,狡,詐、兇,殘,爆,戾的“爆君”形象,成爲背離傳統仁義道德價值觀“惡”的化身,這樣,尊劉抑曹也就是對傳統道德觀的肯定和頌揚,對違背傳統道德觀的鞭撻和指斥,使小說成爲“勸善懲惡”的生動形象的教材。

  隨後,吳剛問了下《三國演義》的結構與情節、施文秀問了人物形象塑造、李小紅則問了它的語言藝術。

  最後,孔澤問了一個問題,讓顧秋風解答了好一陣。

  他問的是《三國演義》是如何處理史事與虛構的。

  《三國演義》與歷史的關係,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七實三虛!

  它在總體上是有歷史依據的,主要內容即書中的歷史大事件,三國曆史的總體走向,主要人物等都具有歷史的真實性,但是,它絕對不等同於史書,裏面有大量的改動甚至虛構。

  純屬虛構的如桃園三結義、諸葛亮舌戰羣儒、三氣周瑜、借東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皆於史無證,這些內容都是作家爲小說情節或人物性格塑造服務而虛構的。

  《三國演義》對實有的歷史事件也常常有意改變,甚至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比如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着名章節,而據《通鑑》記載,“空城退魏兵”的是南朝劉宋洮南太守蕭承之,“魏”也不是曹魏,而是北魏。

  小說第九十五至九十六回寫馬謖失街亭,是司馬懿攻克街亭,而《三國志·曹真傳》記載,攻克街亭的是曹真,其主將是張合。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言周瑜“性席恢廓”,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卻氣量狹小,以至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歷史上,魯肅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人物,孫權也將他比爲爲光武帝劉秀建策創立東漢的名臣、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但他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一個老實巴交、窩囊無用的低能兒。

  《華陽國志》等史書載張飛禮敬文士、智勇兼具,甚至寫得一手好字,不是小說中的偶爾“粗中有細”的嗜酒莽撞的粗豪武夫。

  另外,把督郵捆起來,痛打二百杖的是劉備,《三國志·先主傳》有明文記載,“先主……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棄官亡命。”小說中則將鞭打督郵的事遺置給了張飛。

  斬華雄的是孫堅,移置給了關羽。

  單刀赴會者是魯肅,關羽在此事中表現狼狽,小說完全掉了個頭。

  ……

  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引人入勝的情節等大多是作者虛構的。

  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在處理歷史與虛構的關係上無疑是極爲成功的。

  小說對史事的改動和虛構,有利於表現擁劉反曹的傾向,更有利於情節的設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比如,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最出神入化的篇章,這一戰事,史書記載十分簡略。

  《三國志·周瑜傳》:“時風威猛,悉延燒岸上營落,傾之,煙炎張天。”

  《江表傳》:“火烈風猛,往船如箭。”

  ……

  然而,羅貫中卻前前後後“水”了十多回寫諸葛亮舌戰羣儒、龐統西山夜讀、連環計、苦肉計、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道等,將這一戰役寫得波瀾壯闊,令人歎爲觀止。

  試想,如果全據正史,赤壁之下的那把大火,焉能光耀千古?

  這中間,五位師兄師姐還興致勃勃地說起了《三國演義》中的“三絕”。

  等他(她)們說完,顧秋風讓五個人想象這樣一種情況。

  沒有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巧借東風、智算華容道,沒玩過空城計的諸葛亮會是什麼樣?

  沒有斬過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不曾單刀赴會的關羽會是怎麼樣?

  同樣的,如沒有曹操中計殺蔡瑁、張允卻死不認錯,反加蔡、張怠慢軍法的罪名,沒有“吾夢中好,殺,人”、“借汝人頭一用”、“汝,妻,子,我養之”等行爲,他在人們心目中是否還壞得那麼“絕”?

  到了最後,顧秋風又給五位師兄師姐說了下《三國演義》在處理歷史和虛構上取得的成就。

  它作爲歷史小說卻承擔起了歷史教科書的功能,人泯羣衆對其歷史真實性沒有絲毫懷疑,提到三國史事、三國英雄寧信《三國演義》,而不管正史。一些研究者也曾把書中虛構的內容誤以爲真。

  這種“假作真時真亦假”,正顯示出其作爲歷史演義小說無與倫比的成就。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