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這個希兒,我見過的
“你所謂的主義只是你個人的偏見,別拿你來代表我們,我不歧視任何人,更何況在他們說着和我們一樣的語言,一樣的信仰,一樣的國籍,而你僅僅因爲他們的血統就歧視他們,你纔是應該被歧視那個!”
“那是因爲你們都被矇蔽了……”
“我不是在爲他們說話,我是在爲德國人說話,真正不是德國人的是你,而不是你口中的。”
砰!
在慕尼黑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討論政治,而因爲政治意見不合大打出手,讓人忍不住想起大英帝國的下議院。
不過這裏並不是下議院。
只是慕尼黑的街頭。
一般人們把這種時間很多,在政治上揮斥方遒,鬥志昂揚的年輕人稱之爲。
街溜子。
青年便是慕尼黑衆多的街溜子之一。
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
只能居住在慕尼黑爲他們這種無業遊民提供的廉價被稱之爲“男子之家”住宿公寓。
對於青年來說他覺得自己人生中可能處於最落魄的時期。
報考兩次維也納藝術大學都沒有考上,來到慕尼黑也只能當個無業遊民,因爲是奧地利人,再加上沒有工作,所以貧困救濟這種社會補貼基本跟他無關。
在閒暇時期青年都會安靜地看書,或者跟人討論政治。
青年也沒有辦法。
就跟剛剛一樣。
跟人大打出手。
大多數情況下青年都被揍的滿身是傷。
比如現在。
只能離開啤酒館,甚至不好意思回到所謂的男子之家,只能找了一個街邊無人的角落坐下,獨自等待着夜幕的降臨。
天空開始下起小雨。
11月的巴伐利亞格外陰冷,總會時不時下起雨來。
青年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和筆。
雖然現在已經沒辦法再報考維也納藝術大學了,但青年還是沒有放棄畫畫的夢想,如果就連畫畫都一事無成的話,青年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他擡起頭看向面前的奧德翁廣場。
街上已經沒有多少行人。
遠處的路德維希一世雕像在小雨中顯得薄霧繚繞。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青年會將洛伊希滕貝格宮給畫下來,就像之前一樣。
只不過。
這一次。
在薄霧朦朧的街頭,穿着白色軍裝的少女站在路邊咖啡廳的屋檐下,給人一種如夢又似幻的不真切感。
青年想將這個畫面記錄下來。
雨滴落屋檐上,連接成線,濺起微小的水花。
他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小本子翻開到空白的一頁,筆尖輕輕觸碰紙面。
這一次一定會畫好。
時間在這個時候彷彿靜止。
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