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完 讓世界感受痛苦
阿爾薩斯-洛林的事件並不複雜。
源自於多年以來阿爾薩斯-洛林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被歧視的態度,11月發生的扎伯事件只是多年不滿的爆發。
冊封希爾德爲阿爾薩斯-洛林公主。
相當於解決了歧視性的問題,普魯士會歧視性地將阿爾薩斯-洛林人稱之爲wackes,這個詞相當於無賴,流浪漢等貶義詞,只是現在希爾德是阿爾薩斯-洛林人,再罵阿爾薩斯-洛林就相當於罵阿爾薩斯-洛林公主了。
然後。
就是至關重要的利益問題。
由帝國的壟斷資本與阿爾薩斯-洛林的小作坊進行談判,其中牽扯到的利益關係,並不是希爾德能夠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具體怎麼執行就看他們自己,希爾德只需要知道大方向沒錯就行了。
畢竟。
未來德意志的發展方向就是朝着這方面走的。
如果執行出了問題,那希爾德就找斯汀尼斯的麻煩。
當然。
這些都不重要。
希爾德想要的是更加深遠的東西,以希爾德的身份,想要獲得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波蘭等國籍很簡單,想要獲得俄羅斯,德意志,奧匈的國籍更簡單,甚至想要意大利,西班牙和大英帝國的國籍都很簡單。
但想要法國國籍就有點麻煩了。
就算希爾德想要加入法國國籍,法國總統普恩加萊也會讓希爾德趕緊滾。
那就需要一點特殊辦法了。
在開完會議之後。
希爾德就直接回到柏林的無憂宮。
除了與威廉二世一起參加官方活動,基本上不在任何正式非正式場合露面。
包括社交季。
所謂的社交季是起源於英國的貴族活動,在四月下旬到八月中的時候,英國貴族會聚集在倫敦參加一系列社交活動,一般是提供給年輕人的,貴族女性在面見過英王后,相當於正式踏入社交。
德國相比較英國來說沒有那麼正式,畢竟德意志還有許多邦國,形式上還是差不多,英國是在夏季,德國則是在冬季。
1913年底1914年底的社交季就至關重要。
畢竟這可能是阿爾薩斯-洛林公主的首次亮相。
如果能得到希爾德的青睞,不僅僅可以得到這個號稱歐洲最漂亮的公主,還可以獲得阿爾薩斯-洛林的宣稱。
只不過嘛。
希爾德壓根沒去。
沒去誰也沒法說,畢竟希爾德還沒成年。
其實希爾德不僅僅不參與德意志的權力體系。
包括保加利亞也是。
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過後,作爲這場戰爭當中備受關注的希爾德,也是保加利亞的高人氣對象,卻在戰爭之後幾乎就再也沒有在保加利亞出現。
如果放在國家層面。
就是德意志對保加利亞進行最小幅度的干涉。
甚至連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都沒明白希爾德的意思,在幫着保加利亞打贏了這場不可能贏的巴爾幹戰爭之後,又對保加利亞進行了經濟援助,原本以爲希爾德是想徹底架空他,沒想到在這之後希爾德就基本不管了。
就像上天賜予保加利亞寶物,在戰爭結束之後,就遠離了這片大地。
而在保加利亞國內也迎來重大的經濟改革。
在足足五億帝國馬克的經濟刺激下,保加利亞需要大量工人與農民,造成用工緊缺。
保加利亞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問題可以掩蓋一切社會矛盾,正如德累斯頓銀行副行長,保加利亞國家投資銀行行長沙赫特的話來說,這樣的經濟是最高效但也伴隨着強大副作用的經濟。
資本的無序擴張會在短期聚攏大量財富,也會迅速摧毀整個資本市場。
不過現在的保加利亞還看不到這些。
對於保加利亞的普通人來說。
他們打贏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也打贏了巴爾幹戰爭,獲得了德國的投資,整個國家到處都是急需工人,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1914年的歐洲和美洲。
都是比較平和的一年。
除了美國和英國。
墨西哥革命期間,維多利亞諾·韋爾塔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弗朗西斯科·馬德羅,隨後成爲墨西哥總統。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拒絕承認通過政變上臺的墨西哥將軍維多利亞諾·韋爾塔的總統職位,並與前總統波菲里奧·迪亞斯的侄子,反叛將軍費利克斯·迪亞斯簽署了經美國批准的《使館條約》。
這導致雙方的衝突愈演愈烈。
英國的情況更簡單。
依然是愛爾蘭。
不過這次解決的算是比較好的,英國議會通過了《愛爾蘭政府法案》,英國陸軍和北愛爾蘭統一支援軍算是勉強停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