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巴爾幹,我回來了
1914年7月28日。
由奧匈帝國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率領第五集團軍,第六集團軍總計46萬人對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他是6月28日與斐迪南大公和索菲亞同行的將軍,這使得他有強烈的負罪感與復仇情緒。
塞爾維亞則是由陸軍元帥拉多米爾·普特尼克領導的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總計42萬人。
很顯然。
這場戰爭是不幸的。
其中最大的災難性錯誤,即只用一半多的兵力去進攻塞爾維亞西部的丘陵地帶,而不是北部的開闊平原,這屬實讓塞爾維亞元帥普特尼克都給整不會了。
說的簡單一些就是跨河衝山,自尋死路。
1914年8月24日。
塞爾山戰役。
塞爾維亞勝利。
奧匈帝國傷亡2.3萬人,4500人被俘。塞爾維亞傷亡1.65萬人。
這場戰爭帶來的結果是毀滅性的。
不僅僅是軍事意義上。
更多是政治意義上。
奧匈帝國。
帝國。
這片大地舉足輕重的龐然大物,塞爾維亞與其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的對手。
奧匈帝國的慘敗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是德軍在坦能堡戰役中的大勝,這將影響到整個同盟國巨大的士氣,而坦能堡的大勝,也側面襯托出奧匈帝國對比德意志帝國的脆弱。
波蒂奧雷克將軍親自向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負荊請罪。
並再次向皇帝弗朗次·約瑟夫請求率兵進攻塞爾維亞。
雖然對波蒂奧雷克將軍嚴重不滿。
但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還是同意了波蒂奧雷克將軍的請求。
並要求不冒任何可能導致進一步慘敗的風險。
這個時候。
塞爾維亞在盟軍的壓力下,不得不主動對奧匈帝國發動進攻,延遲奧匈帝國第二集團軍向俄羅斯前線的運輸。
1914年9月7日。
德里納河戰役開始。
不過在奧匈帝國南線陸軍司令部。
波蒂奧雷克將軍收到一封來自德軍最高陸軍司令部的信件。
大致意思是爲了確保此次進攻的計劃,由埃特爾上校率領一個騎兵旅進行支援,由希爾德少校進入南線陸軍司令部擔任軍事顧問。
這個消息差點把波蒂奧雷克將軍氣的腦溢血。
直接把信件撕的粉碎。
如果是把魯登道夫派過來。
那波蒂奧雷克將軍還相信德軍是真的想幫他們贏。
派一個還沒成年的小公主過來當顧問?
那不純純的羞辱波蒂奧雷克?
哪怕德軍真的是羞辱。
即使如此波蒂奧雷克將軍也只能接受。
因爲他輸了。
他打出了開戰以來最嚴重的慘敗。
他嚴重損害了同盟國的士氣,德國當然可以藉此來打擊他。
如果他贏了。
甚至可以往東線俄軍派人過去。
軍隊從來都是戰績說話。
戰場上得不到的,什麼地方都得不到。
波蒂奧雷克將軍不願意希爾德過來。
希爾德還不想過來。
按照原定計劃,希爾德是打算到10月底,11月初塞爾維亞戰役再過去的。
理由也很簡單。
如果這第二次戰役帶着奧匈帝國大勝,那奧匈帝國還會誤以爲第一次單純是運氣不好。
不是他們菜。
只不過埃特爾親王一直在這裏催催催。
希爾德也不得不提前計劃。
等到9月7日才啓程。
被希爾德那麼一頓刺激下,波蒂奧雷克將軍自然會變得急於求成,再次從塞爾維亞西部發起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