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陳州三百日 作者:南無臭蛋 【長安大撤退】“梁田陂會戰”開戰之後,黃巢就敏銳地嗅到了末日的臨近,嘴上雖然不肯承認,但行動卻很誠實,他與忠實的走狗們已經做好了撤出長安的準備。黃巢選擇往東南方向突圍,走藍田關,過藍橋,奔商州,沿途丟棄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這是多年的鬥爭經驗。果不其然,“百團大戰”之後,唐軍重演第一次光復長安的情景,姦淫擄掠、打砸搶燒。可憐的長安百姓,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遭官匪雙方的反覆蹂躪,劫後餘生的寥寥無幾,長安城幾乎成了一堆冒着煙的廢墟。縱使有追兵殺來,也貪圖沿路被丟棄的財貨,你爭我奪,隊不成伍,竟然沒有一支隊伍追殺草軍。就這樣,黃巢帶領着草軍從容有序地撤離長安,雖然遭遇慘敗,但依然保存了大部分生力軍,依然具有相當的破壞力和威懾力。有一種勝利叫撤退。黃巢兩次撤出長安,而且都是在決定性會戰慘敗之後迫不得已而爲之,然而草軍敗而不潰,兩次撤退都可以視作成功的戰略轉移,堪比敦刻爾克大撤退。長安待不下去了,黃巢該何去何從呢?出藍田關,過商州,東南方向是蔡州,由蔡州往北,過了溵水就是陳州,再往北就是汴水,再往北就是黃巢的老家,冤句。愛的魔力轉圈圈,轉了五年,回家過年。蔡州,剛剛被唐王朝升格爲奉國軍,由蔡州刺史秦宗權榮升防禦使。秦宗權本是忠武軍一名牙將,“許州兵變”時趁亂割據蔡州,藉着朝廷統戰政策的春風,順利成爲蔡州刺史,繼而成爲奉國軍防禦使。現在,阻擋草軍的重任落到了秦宗權的肩膀上。在“梁田陂大會戰”打響之後,秦宗權一直持觀望態度,總司令王鐸屢次催他派兵助陣,他也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近水樓臺先得月,蔡州秦宗權坐了頭排板凳,把長安戰事看了個通透。他看明白了,吟着詠菊詩的黃巢已經是明日黃花,垂死掙扎。當草軍先鋒孟楷率部襲來時,秦宗權進行了抵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秦宗權顯然低估了草軍的實力,被孟楷分分鐘教他重新做人。秦宗權審時度勢,毫不猶豫地再次易幟,加入到了草軍的陣營中,向黃巢俯首稱臣。於是草軍得以順利過境,草軍先鋒孟楷,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親自爲大軍充當急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沿途州縣傳檄而定,出藍田關第一戰就收服蔡州奉國軍秦宗權,草軍更加銳不可當。回家的路不遠了。下一站,陳州。誰也不曾想到,陳州纔是黃巢匪幫真正走向覆滅的開始。小小的陳州,告訴了黃巢一個道理: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陳州三百日】當孟楷趾高氣昂地來到陳州附近的項城時,突然遭到了迎頭痛擊,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孟楷被生擒、斬首。組織這場項城阻擊戰的,是陳州刺史趙犨。野史傳說孟楷是黃巢的私生子,這不足信,因爲野史還說黃巢的外甥林言是黃巢的私生子,還有的說孟楷與黃巢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好基友、好同志……這些都只是坊間八卦,正史中從未正面迴應。黃巢對孟楷的寵愛是有目共睹的。孟楷絕對是黃巢集團核心權力圈成員,如果要給黃巢集團排座次的話,頭號人物是黃巢,二號人物尚讓,三號人物林言,四號人物就應該是孟楷。當然,這是我個人給草軍嫡系排的座次,也許有人會對此有異議。但不管怎麼爭辯,孟楷排進前五應該是無可爭議的。現在,愛將孟楷敗死陳州,身首異處,黃巢悲憤交加,親率十幾萬大軍,包圍了陳州。趙犨,將門之後,家中世代爲忠武軍牙將,屢立戰功。黃巢作亂以來,趙犨就是堅定不移的“主戰派”,曾率部驅趕過騷擾汝州、鄧州的草賊。當黃巢入主長安之後,被陳州軍民推選爲刺史。趙犨早在黃巢稱帝時,就對今日的戰局有了預判,他說黃巢如果不在長安被擊斃,就一定會往東逃跑,而我們陳州就成爲首當其衝的目標。陳州與草賊的仇恨由來已久,我們難免要打一場惡仗。在那個時候,趙犨就已經積極籌備“陳州保衛戰”了,而黃巢和孟楷還以爲會一馬平川、傳檄而定。以小見大。“上兵伐謀”,這場戰役在開始之前,黃巢就已經輸了。在人員部署上,趙犨是全族上陣,二弟趙昶、三弟趙珝、長子趙麓、次子趙霖全部親臨第一線,正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修繕城牆、開挖護城溝,興建防禦工事;屯糧食,繕甲兵,利劍槊,弓弩矢石無不畢備;方圓六十里地之內的百姓全部攜糧入城,軟焦土政策;招募訓練勇士,並對士卒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強化忠君報國之思想,堅定必勝之信念。除了以上這些常規操作之外,趙犨的三弟趙珝慮事周全,想到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項:遷墳。在當時,祖墳被挖,不僅會對軍民造成感情上的傷害,還會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因爲得不到祖先的庇佑。戰前遷墳,趙珝的考慮非常周到了。同時,趙珝還親自改進了一批壞掉的牀弩,使之射程可達五百餘步,在其有效射程之內,可以把人射穿,極具威懾力。趙犨的二弟趙昶也非等閒,他充分利用了普通民衆的迷信心理,時常在夜晚當衆表演“神仙附體”之類的把戲,以“陰兵神助”撫慰寂靜夜空下那些焦躁不安的小心靈。軍民對此深信不疑,堅信有陰兵前導,故而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雖寡衆懸殊,猶能屢戰屢勝。黃巢與秦宗權聯兵,號稱數十萬衆,浩浩蕩蕩殺奔陳州,要爲孟楷報仇。不料趙犨居然主動打開城門,勇士們魚貫而出,又給了賊軍當頭一棒。黃巢既驚且怒,挖掘大溝,百道攻城。陣勢堪比當年的廣州之戰,數十萬賊軍分四面八方一齊攻城,不分佯攻、主攻,所有部隊都是主攻部隊。面對草軍的強大攻勢,陳州士卒稍有懼色,趙犨親臨前線,慷慨陳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嚴明瞭軍紀:敢異議者,斬!置之死地而後生。趙犨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更做好了死的準備,斬殺孟楷就是表明必死的決心。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陳州軍民在趙犨的感召下,捨生忘死,奮力拼殺,雖然是寡衆懸殊、困守孤城,卻總能瞅準時機,打開城門,放出敢死隊衝擊草軍。英勇的陳州敢死隊屢屢趁其不備、出敵不意,逢戰必勝。也許他們並沒有給草軍造成太大的傷亡,但給草軍心理上的打擊是致命的。黃巢氣急敗壞,瀕臨崩潰的邊緣。此時的黃巢已經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全局觀念,他的眼裏只有陳州。黃巢要爲他的陳州情懷付出慘痛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