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劉知遠稱帝2 作者:南無臭蛋 事實上,“劉知遠稱帝”是在耶律德光計劃之內的事件,契丹最起碼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杜重威攜中原勁旅悉數歸降,被暫時解除武裝,中原境內幾無可戰之兵,對契丹鐵騎談虎色變,各地藩鎮紛紛上表稱臣歸順,此時的契丹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上,都對河東劉知遠呈現出巨大的優勢。耶律德光認爲應該趁此機會,奮滅晉之餘烈,一鼓作氣,喫掉河東。快刀斬亂麻,避免夜長夢多。耶律德光已經意識到了契丹人不被歡迎,所以他才更急於喫掉劉知遠。耶律德光過分迷信武力,民怨沸騰,他的解決辦法不是去化解“怨”,而是去屠殺“民”。我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我能解決你。在攤牌之前,耶律德光調兵遣將,把守進出河東的險要關口,並派軍進逼太原,隨後才向劉知遠攤牌,將他逼反。最有意思的是,在最開始,劉知遠向契丹表示臣服時,耶律德光大張旗鼓地下達詔書褒獎,號召全國人民向識時務的劉知遠同志學習,負責起草詔書的官員把詔書草擬完畢,呈報給耶律德光過目,耶律德光提起筆來,在“劉知遠”三個字前加了一個“兒”字。在得知劉知遠稱帝后,耶律德光迅速做出反應,任命翻譯官耿崇美爲潞州西昭義軍節度使、高唐英爲相州節度使、崔延勳爲河陽節度使,牢牢遏制住河東劉知遠南下的勢頭。一場問鼎中原之大混戰再一次打響。耶律德光之所以保留石重貴,很大原因就是給中原埋雷,道理就跟後來的金國俘虜徽欽二帝一樣。只要石重貴還健在,任何一箇中原人的稱帝行爲就可以被冠以叛逆。劉知遠深受其毒,因此在稱帝時不敢改國號,仍然沿用“晉”,只改了年號,改開運四年爲“天福十二年”,沿用了石敬瑭時期的年號。因爲否定石重貴是劉知遠的法理基礎。所以也有人矯情,說劉知遠應該算作後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蛋疼。劉知遠詔告天下:各地應契丹要求搜刮百姓錢財的違法行爲,立刻停止;凡是被脅迫當各地軍政長官的漢人,立刻來太原報到,拜碼頭;凡是契丹長官、使節,一律就地誅殺!劉知遠成了中原人反抗契丹運動的領袖,各地官員紛紛表示歸附。在晉遼大戰期間,石重貴曾下令組建“天威軍”,規定每七戶出一兵,其餘六戶出錢資助。但是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天威軍根本談不上任何戰鬥力,因此一年之後就被裁撤。但是朝廷要求每七戶出錢一萬,用以資助正規軍,而他們之前製作的武器鎧甲等也全部被收繳充公。朝廷的這次裁軍很不成功,把收繳物資、錢財作爲了工作重點,而對於戰士的安置工作卻不管不問,於是,很多天威軍成員流落深山老林,成爲了土匪強盜。耶律德光入主汴州後,把契丹的貴族子弟、親信侍從們放到各鎮、各州,充當節度使、刺史。然而這些空降到地方的一把手們,根本不懂得治理,不瞭解風土人情,更不屑於去學習、鑽研,一門心思地放在搜刮錢財方面,像一隻只貪婪的吸血鬼,根本不顧百姓們的死活。於是,各地均爆發了起義,規模從幾百人到幾萬人不等,原天威軍成員成了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義軍們佔領州縣,誅殺契丹官員。雖然遍地是反抗契丹的游擊隊,但缺乏統一領導,各自爲戰,且本身匪性不改,除了殺契丹官員,也會劫掠漢人百姓。劉知遠稱帝后,各地起義軍首領紛紛上疏劉知遠,表示自己願意接受他的領導。磁州治下的滏陽縣起義軍首領梁暉,手下擁有數百人,就向劉知遠表示投降歸附。磁州刺史李轂祕密上疏給劉知遠,建議他讓梁暉進攻相州。在吸納、招安地方武裝時,必須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篩查,嚴格把關,不能飢不擇食,否則後患無窮,比如《亮劍》中收編黑風寨。相州,就是組織上對梁暉的考驗,也是梁暉納上的投名狀。梁暉非常重視組織上的這次考驗,先對相州進行了偵查,得知契丹委任的節度使高唐英還沒到任,城內空虛,且軍械庫中存有大量武器。於是,梁暉趁夜色偷襲相州,殺死數百契丹兵,接管相州,隨後梁暉自稱相州留後,上奏劉知遠,彙報奪城經過。耶律德光佈置的圍堵河東的防線,在東南面被撕開一道缺口。劉知遠派親信史弘肇進攻代州,史弘肇一鼓作氣,斬殺叛投契丹的代州刺史王暉,河東北面的防線也被撕開。劉知遠派張晏洪遊說晉州建雄軍節度副使駱從朗。晉州節度使劉在明接受了契丹人的政治誘降,前去汴州報到拜碼頭,臨走時命節度使駱從朗代理晉州刺史。張晏洪向駱從朗陳以民族大義,駱從朗執迷不悟,將張晏洪一行人全部逮捕。晉州將領藥可儔誅殺駱從朗,百姓亦誅殺了契丹派來搜刮錢財的“括錢使”趙熙,隨後衆將推舉藥可儔爲晉州留後,藥可儔表示歸附劉知遠。晉州在潞州的西面,是圍堵河東防線的西南面,這裏也被撕開了缺口。此前,潞州西昭義軍節度使張從恩畏懼契丹,便向契丹稱臣,派使節出使河東,邀請劉知遠一塊兒去汴州拜碼頭。當時,劉知遠回覆說我河東地狹兵弱,不可能與強大的契丹作對,當然也要臣服契丹,你先去,我處理一下手頭的工作,隨後就到。張從恩認爲言之有理,於是就收拾行囊包裹,趕赴汴州。他的幕僚高防勸阻,說您是後晉的皇親國戚,誰都能變節臣戎,唯獨您老人家不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