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鞭打馬,馬急走
邊鎬的出生伴隨一個傳奇的故事。據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南北朝時期着名詩人、佛學家謝靈運前來拜謁,還要給他當兒子,隨後邊鎬降生。
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山鼻祖,他的母親是王羲之的外孫女,襲封康樂公,後被降封康樂侯,曾奉詔撰寫《晉書》,着傭謝康樂集》。
邊鎬出生後,相貌竟與他父親夢中所見自稱謝靈閱人有幾分相似,於是就給他取了名:康樂。把他當成是謝靈運轉世投胎。
邊鎬生在昇州,長在昇州,長大後很自然地投奔到徐知誥帳下,因他聰明乖巧,很得徐知誥信任,於是用爲通事舍人,是徐知誥的昇州嫡系。
李璟即位之初,循州變民首領張遇賢從南漢流竄到南唐境內,攻城略地,賊衆多達十餘萬。李璟任命邊鎬爲監軍,前去征討。
邊鎬伐木開山,奇襲賊軍背後,生擒賊軍骨幹頭目,一舉擊潰張遇賢賊軍,因功升洪州營屯諸軍都虞侯。
建州之役,邊鎬爲援軍總監軍,率洪、撫、信、歙等州援軍跟隨查文徽攻打建州。查文徽首戰失利,李璟加派何敬洙等悍將支援,何敬洙與邊鎬配合默契,最終攻下建州、俘虜王延政,隨後又乘勝拿下鐔州。
拿下建州後,諸將爭功,唯獨邊鎬保持沉默,一言不發。
如今,李璟意欲吞併南楚,故而將邊鎬放在邊境地區,以“湖南安撫使”爲名,祕密授予“便宜行事”特權,讓他想想辦法,幹他一炮。
後周郭威也很清楚自己的艱難處境,於是頻頻向南唐示好,先是公開聲稱後周與南唐不存在歷史積怨,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嚴令沿淮各軍不得擅自渡淮作戰。
沿淮駐軍爲何要渡淮作戰?這話的背後是有故事的。如前文所講,南唐李璟總想趁火打劫,在淮河邊耀武揚威,大搞挑釁動作,並且也經常偷渡淮河,到淮北地區搞些偷雞摸狗的齷齪勾當。
後周的沿淮駐軍並非是擅自渡淮搞侵略,而是迫不得已地自衛反擊。
郭威沒有指責李璟的偷雞摸狗,反而告誡自己的軍隊,不要越境,不要激化矛盾。
當淮南遭遇大饑荒時,郭威又下詔,兩國雖然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但淮南人、中原人,大家都是中國人,本着壤主義精神,沿淮各郡縣、碼頭、關卡等,都不要阻止淮南饑民越境來購買糧食。
然後,李璟就不厚道了,竟然派冉邊境大量採購後周用作壤主義救援的平價糧食,用作戰略儲備。逼得郭威再下詔書,如果是淮南饑民來購買,可以繼續零售,但如果是大車、大船組團來搞批發,則不準售賣!
果如“楚奸”劉光輔所,馬希萼集團是非常脆弱的,極不穩定。馬希萼入主潭州剛剛半年,南楚再次爆發內亂:靜江軍總司令王逵與副司令周行逢發動兵變,控制朗州,先擁立馬光惠爲朗州武平軍節度使,後又將其廢黜,轉而擁立將領劉言。
王逵、周行逢把馬光惠押解到南唐,以馬殷的長孫爲投名狀,向南唐稱臣。致敬馬希萼,搞“兩個楚國,一朗一潭”;同時,二人也向後周稱臣,一僕二主,中原爹,淮南爹,爹爹不休。
作爲楚國背後的甲方爸爸,“兩個楚國”顯然不符合南唐的利益,而且南唐正期盼着南楚能夠亂一些、再亂一些,於是斷然拒絕了“朗獨二代”分子王逵、周行逢、劉言的請求,再次重申“一個楚國”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南唐承認“一個楚國”的立場不會變。
果然,又過了3個月,南楚更亂了:潭州政變。馬希崇奪權,馬希萼被軟禁衡山縣。
朗州劉言聽潭州政變,立即揮師南下,賊喊捉賊,以討伐叛逆爲名,進軍潭州;部分忠於馬希萼的軍官發動起義,擁護馬希萼復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