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起底“世宗黨”(下)
據史籍記載,蕭翰是契丹人中第一個獲得“蕭”姓的人。截止到太宗滅晉時,契丹人沒有姓蕭的,太宗耶律德光把自己的舅舅留在汴州,爲了緩解中原饒抵抗情緒,便授意中原文官幫這位“國舅爺”取一個漢名,好與中原羣衆打成一片,降臣李崧便爲他取名“蕭翰”,把耶律德光比喻成漢高祖劉邦,把蕭翰比喻成蕭何。
耶律德光龍顏大悅,於是“蕭”就成爲了契丹後族們的專屬姓氏。原來的後族——拔里氏、乙室氏、述律氏三族從此皆改姓蕭。也就出現了歷史上的一幕奇觀:遼國自肅祖至祚帝,所有的皇后都姓蕭,只有世宗耶律阮有一個例外,他有一位漢族皇后甄氏。
蕭翰的父親是蕭敵魯。
蕭敵魯的母親是阿保機的姑姑,論起來,他與阿保機是表兄弟,姑表親;同時,他的姐姐又嫁給了阿保機爲妻,由此又成爲了阿保機的舅子,也就成了太宗皇帝的舅舅。而他的這位姐姐,正是述律太后。
也就是,蕭翰是述律太后的侄子,述律太后是他姑姑。
單從倫理關係來,作爲後族中掌握實權、如日中的蕭翰,理應是“太后黨”,可他在“橫渡之約”中,同樣是堅定地站在了“太后黨”的對立面。
在簽訂盟約時,述律太后同樣質問自己這個吃裏扒外的侄子,“我招你惹你了?”
——太后問翰曰:“汝何怨而叛?”對曰:“臣母無罪,太后殺之,以此不能無憾。”
看來姑婆關係也不融洽,姑姑殺了媽。蕭翰與述律太后有殺母之仇。
至於爲何殺,何時殺,史籍並無記載。很有可能也是“太子黨”VS“太后黨”的犧牲品。
也正是因蕭翰與述律太后有着殺母之仇,所以蕭翰纔得到了太宗耶律德光的重用。在打下中原之後,蕭翰就被實質性地委以中原地區二把手的重任,當耶律德光撤離時,更是把他提拔爲中原地區的一把手。因爲中原是耶律德光反擊“太后黨”的革命根據地,必須由蕭翰這樣的人物來掌控。
3,耶律劉哥
耶律劉哥的父親是耶律阿保機的同父同母親弟弟——耶律寅底石。與耶律安端一樣,體內深埋叛亂基因,與耶律安端參與“諸弟之亂”,阿保機認爲他倆年紀,肯定是受了其他哥哥們的蠱惑教唆,所以沒有追究他倆的責任。
在吞併渤海國的戰爭中,耶律寅底石立有戰功,被耶律阿保機安排在長子耶律倍身邊,輔佐耶律倍。耶律寅底石也就因此成了“太子黨”,後來不出意外地被述律太后誅殺。
所以耶律劉哥與“太后黨”也有不共戴的殺父之仇。
在簽訂“橫渡之約”時,述律太后同樣質問耶律劉哥,
——太后問劉哥曰:“汝何怨而叛?”對曰:“臣父無罪,太后殺之,以此怨耳。”
政治投機分子:
其實廣義來講,“世宗黨”都可以算作政治投機分子,爲了便於區分和講解,我們纔將其細分,把跟述律太后有血海深仇的劃撥到“復仇者聯盟”中,剩餘的都是狹義的政治投機分子。在這些投機分子中,還可以按照其純度進一步劃分,不太純的自保派和純投機的投機派。
自保派:
1,耶律吼
史籍記載他是蒲古只之後。蒲古只是契丹早期的重要人物,曾爲六院部夷裏堇。在契丹早期的權力爭奪中,迭剌部的耶律狼德將阿保機的祖父暗殺,篡奪權力,隨後,蒲古只率領部衆將耶律狼德誅殺。
蒲古只家族非常看好耶律阿保機,其子孫多爲阿保機的忠實擁護者。這些子孫有勇有謀,爲阿保機建國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蒲古只的孫子耶律鐸臻,是阿保機的謀士之一,“先吞渤海,再圖中原”大戰略的提出者。阿保機去世時,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述律太后臨朝稱制,被述律太后關進監獄,述律太后咬着牙狠話,當鎖你的鐵鏈子鏽爛了,才放你出來。不久之後,頂不住壓力的述律太后下令將耶律鐸臻釋放,耶律鐸臻指着脖子上的鐐銬枷鎖,問獄卒道:“鏽爛了嗎?我不走!”述律太后苦笑一聲,既佩服他的鐵骨錚錚,又着實拿他無奈,最後只能親自出面,向他賠禮道歉。
蒲古只的另一個孫子——古,也是阿保機的左膀右臂,死的早,沒趕上“太后黨”與“太子黨”的權力鬥爭。當古去世的時候,阿保機無比痛惜地道:“古死,猶長鬆自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