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火神澱之亂1
遼世宗耶律阮依靠“橫渡之約”登上皇位,可他並沒有獲得契丹貴族們的廣泛支持,通過前文的幾次叛亂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太祖輩兒的人、太宗輩兒的人、還是世宗輩兒的人,都不認可耶律阮的帝位。
力量單薄的耶律阮不敢、也沒能力展開大規模的政治清洗,只是較爲溫和地清算了“太后黨”,因爲“太后黨”樹敵太多,針對“太后黨”的清算可以獲得“太子黨”和“太宗黨”的支持。
而對於“太子黨”和“太宗黨”,耶律阮是萬萬不敢得罪的。從他對叛亂分子溫柔的處理態度上,也可以窺探出他底氣的欠缺。
從這個角度上看,世宗耶律阮的處境與太宗耶律德光有幾分類似,簡言之,雖然身爲大遼國皇帝,卻在契丹貴族中缺乏根基、得不到契丹貴族的支持。所以,世宗耶律阮要想鞏固自身權勢,就只能把目光投放到南面的中原。
耶律阮大力提拔中原的降將,用降將壓制老將,老套路。
比如,在登基之初獲得賞賜的人員名單中,就有一位漢人降將——高勳,他被任命爲南院樞密使。
高勳是後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隨杜重威降遼,受到太宗耶律德光的重用。高勳可以看做是中原降將的代表。
然而重用中原降將、疏遠契丹貴族的做法,又進一步加深了耶律阮與契丹貴族之間的矛盾,使之更加孤立。
除了重用中原降將,最直接獲取權力的方法,當然就是南下侵襲中原,像太宗耶律德光那樣。
當時的中原政權是後漢,耶律阮與劉知遠先後登上帝位,但劉知遠稱帝半年多就駕崩,其子劉承佑繼位;南唐李璟派使者出訪契丹,恭賀耶律阮走上皇帝的工作崗位,同時奉上蠟丸書,密議夾攻後漢。
然而世宗與太宗不同的地方是,太宗南下得到了貴族們的廣泛支持,那麼世宗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剛剛從中原敗退回來的契丹貴族們,普遍反對南下。大戰之後,理應休養生息,不宜妄生戰端。
耶律阮就動用了一點心機,命令軍隊南巡,名爲安撫巡察邊境,實則伺機越境劫掠,打鬧,試探反對派的態度。
契丹原本就擅長這種規模的襲擾劫掠,在一系列規模的軍事行動中,契丹軍隊撈到了不少好處。其中一次,契丹軍隊深入到了貝州、深州,並擊斃深州刺史,觸角已經伸進了河北腹地,與魏州近在咫尺。
在講述後漢的主線故事時,就提到了這次軍事行動,於是就有了郭威奉命北上巡邊、抵禦契丹的故事。
南唐李璟又派來使者,祝賀契丹兄弟的“河北大捷”,並再次提議南北夾攻後漢。
不過,契丹貴族們的態度依然是老樣子,同意遊擊劫掠,反對大規模滅國戰爭。世宗在南下的問題上依然面臨很大阻力。
不久之後,郭威推翻了後漢,建立後周,然後派人出訪契丹,尋求睦鄰友好。契丹回贈良馬,表示友好。兩國邦交關係正常化。
前文在講到這裏時,我曾經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就是耶律阮也許跟郭威有祕密協議,或者是政治家的默契,即耶律阮襲擾中原河北,只搶東西、不佔土地,製造恐慌,而郭威則故意放大這種威脅,養寇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