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援壽四閩將
對於南唐來,西線湖南是百病纏身的醬油男,東線吳越軍——特別是羅晟,簡直就是猴子請來的逗兵,均不足爲慮,唯有後周纔是真老虎。
戰場上的表現決定着談判桌上的態度。柴克宏與袁州刺史陸孟俊收復常州之後,李璟隨即給柴榮再上一表,表面上是我們已經被朝打怕了,不敢再跟您對抗了,實則是借用常州大捷來給後周施壓:
“……六龍電邁,萬騎雲屯,舉國震驚,羣臣惴悚,遂馳下使,徑詣行宮,”
——朝上國英勇無敵,把我們嚇尿了。
“乞停薄伐之師,請預外臣之籍……”
——我乞求您能停止軍事行動,接受我之前提出的向您稱臣的條件。
這句話就是綿裏藏針了,前面和後面的話都是拍後周的五彩蓮花屁,也是給柴榮送臺階,都是務虛的,唯獨這一句是務實的,即拒絕向後周割讓一寸領土,只答應“稱臣”,別的免談。
用最謙卑恭遜的態度,着最硬氣的話。李璟終於男人了這麼一回。
“敘江河羨海之心,指葵藿向陽之意。”
——還是務虛的客套,給柴榮遞臺階。
常州大捷只是勸退了後周的東線盟友吳越國,卻沒有對後周產生實質性打擊,要想逼迫柴榮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李璟必須採取更爲有力的反擊,在戰場上給柴榮施加足夠的壓力。因此,常州大捷後,柴克宏被調往壽州,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未至而亡。於是李璟讓皇弟李景達掛帥,以陳覺爲監軍,邊鎬爲援軍指揮,把東線兵力調往北部,以拒周師。
中書舍人韓熙載上疏,李景達還配啥監軍!
監軍,其主要任務就是監督、監視主帥,以確保皇帝的意志得到百分之百的貫徹。如果發現主帥違背了君王的意志,監軍有權罷免、處決主帥,並接替之。所以“監軍”一職通常由皇帝的親信來擔任,比如唐朝末期的地方監軍全是宦官。
李景達是李璟的親弟弟,他還用“監軍”?在李景達和“四凶五鬼”的陳覺之間,陛下難道更信任陳覺?
是的,李璟對“四凶五鬼”的信任超過了任何人,甚至是李景達。
除了皇弟掛帥北上之外,李璟還派潘承佑去徵調泉州、建州等閩地軍事力量。
潘承佑最早是淮南光州的司法參軍,因工作上的矛盾而棄官歸閩,來到了建州,王延政坐鎮建州時,將他闢爲節度度支判官。當時,王延政與王延羲矛盾重重,摩擦不斷,潘承佑屢屢勸諫,王延政不從。
當時王延羲派使者訪問建州,潘承佑認爲這是緩和矛盾的好機會,而王延政卻藉機搞了一場極具挑釁意味的閱兵,向福州方面秀肌肉,潘承佑急得跪在王延政面前,懇求他不要激化矛盾。王延政大怒,命令侍衛把潘承佑生吞活剝。潘承佑則回答寧可抱義而死,也不願負義而生,來吧,動手呀。
王延政據建州稱帝后,將潘承佑提拔爲吏部尚書、宰相。在閩國內戰期間,潘承佑始終極力反對內戰,上疏勸諫,羅列了“內戰十宗罪”,再次觸怒王延政,被削奪所有官爵,勒令回家面壁思過。
南唐查文徽攻克建州,久聞潘承佑大名,以禮待之,迎回南唐,授予衛尉少卿,又遷鴻臚卿。南唐吞併閩國後,急需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站臺背書,潘承佑當然就成爲不二人選,於是潘承佑就被“委以南方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