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柴榮治國3
吏制的改革,是統治者打破舊有權力體系的有力武器。武則通過大力推廣科舉,培養“太子門生”,對抗根深蒂固的門閥勳貴;唐昭宗也通過“不拘一格降人才”來培養自己的文官集團,反抗地方藩鎮勢力。
柴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方面通過科舉取士,另一方面也通過廣開言路的辦法搞“速成班”,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快速培養自己在文官集團中的嫡系力量。
上文提到一個叫趙守微的,官居右拾遺,被揍了一百棍子,然後流放到沙門島。
此人就是柴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型例子。趙守微原本只是一個山野村夫,略微認了幾個字,“粗學爲文”,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舉止粗俗,但是,他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給柴榮寫了一篇狗屁不通的信,吐槽社會中的各種不公,跟今的鍵盤俠一樣。
趙守微也許只是想發帖吐槽,發發牢騷而已,卻不料柴榮非常欣賞他的這種敢於直言的精神,竟然把他召入中央,授予右拾遺。作爲典型事蹟進行宣講,以號召大家積極踊躍的發言。
如果趙守微從此之後改過自新,裝得人模狗樣道貌岸然一些,也許真能改變命運。《易》雲厚德載物,這種巨大的轉變顯然超出了趙守微同志的德行範圍,他被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了。
不久之後,趙守微的岳父一紙訴狀,將他告上法庭,“彰其醜斜,隨後,趙守微就被打了一百棍子,然後流放到了沙門島。至於是何“醜斜,史籍沒有交代。
兵部尚書張昭勸諫柴榮,唐太宗曾破例提拔布衣劉洎、馬周爲宰相,唐昭宗也提拔了朱樸、柳璨,然而太宗用之前而國興,昭宗用於後而國亡……願陛下存舊法而用人,以劉、馬爲鑑,以朱、柳爲戒。
柴榮聽取了張昭的建議,在用人方面不再衝動盲目。
5,思想道德建設
在“高平之戰”中,文武百官的觀望態度讓柴榮大傷腦筋,這明大家並沒有完全認可柴榮的統治,沒有緊密團結在以柴榮同志爲核心的權力體系鄭爲此,柴榮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對軍隊的清洗和對吏制的改革,再比如日常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5.1命題作文
“高平之戰”後的顯德二年4月,柴榮出了兩道命題作文:《爲君難爲臣不易論》和《平邊策》,統一思想。
5.2顯德欽歷
顯德三年8月,王樸撰成新曆,命名爲《顯德欽歷》,柴榮親自爲之做序,交付司監使用。前文提過,在封建時期,曆法絕不僅僅是一本掛曆那麼簡單,它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是一個政權合法、正統的標誌,同時也是指導農時、幫助生產的重要工具。
5.3前朝修史
爲前朝修史,同樣體現出本政權的道統純正、合法繼常顯德三年12月,柴榮下詔全國範圍內蒐集書籍,補全史館的缺漏,凡是有向國家史館捐獻所缺書籍者,酌情予以物質獎勵。
唐末五代,下大亂,史館工作幾於荒廢,以至於唐末的幾位皇帝竟然都沒傭實錄》留存,通常情況下,只有在時局穩定、政通人和的情況下,統治者纔會面向民間徵集圖書資料,然後由皇家史館工作人員進行分檢、考校、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