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秦鳳之戰(上)
蜀周關係日趨緊張,邊境瀰漫着戰爭的味道。
孟昶派心腹趙季札巡邊調眩趙季札素來自比管仲、樂毅,自認爲是諸葛亮投胎,目中無人,認爲舉國上下全是戰五渣,唯有他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
很快,趙季札回覆孟昶,秦州節度使韓繼勳、鳳州刺史王萬迪,全是有名無實的渣渣,“非將帥才,不足以御大當。
韓繼勳此前是醫官使,主管皇家醫藥,靠着誣陷李仁罕而得以重用。所以孟昶也認爲韓繼勳不足以抵擋周師,附和道:“繼勳豈足以當週師邪?”然後問誰可以抵禦周師。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啊!”趙季札自告奮勇。
於是,孟昶任命趙季札爲秦州監軍,撥數千精銳禁軍作爲他的部曲,又命樞密使王昭遠巡視北邊,整備軍需,以備周師。
當月,柴榮命大將向訓、王景兵出大散關,“秦鳳戰爭”打響。
5月1日,王景突破大散關防線,直撲秦州,一口氣連克八寨,蜀兵節節敗退。
孟昶急忙向前線增兵,派出豪華陣容:元帥李延珪,總司令高彥儔,副總司令呂彥珂,總監軍趙崇韜。
而那個風流倜儻的趙季札尚未抵達前線,還在半路途中羽扇綸巾指點江山呢,忽聞周師勢如破竹抵近秦州,嚇得他手足無措,不肯再往前走半步,立刻動筆給朝廷寫了一封辭職信,“媽呀我不幹了!”
而比這封辭職信更早返回成都的,是趙季札的姬妾和財寶。君臣上下得到趙季札的辭職信,驚詫不已,不明白前線發生了什麼事,正商量如何應對時,趙季札竟然不奉詔而擅歸,單人獨騎跑回成都。
成都百姓更不明白前線的狀況,看到轉世的諸葛亮如此失魂落魄的狼狽模樣,都以爲是吃了大敗仗,於是謠言四起,都周師馬上就要兵臨城下了,百姓們四散驚逃,成都陷入混亂。
孟昶急忙召見趙季札,當面詢問前線情況。
趙季札支支吾吾不出個所以然來。孟昶大怒,將其交給御史臺審訊,然後就得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真相——這傢伙根本就沒到前線!
孟昶差點兒沒把鼻子氣歪了,下令將趙季札推出崇禮門斬首示衆。
6月,前線傳回捷報:李延珪大破周兵,生擒周將胡立。
此戰中,蜀兵的軍服上都繡有斧子的形狀,名曰“破柴”。孟昶派使節聯絡南唐和北漢,相約共同出兵,三面夾攻後周,南唐與北漢全都答應,形勢一片大好。
此後,蜀周雙方在前線展開激烈的拉鋸戰,互有勝負,戰事陷入膠着。拼消耗,對後周極爲不利,於是羣臣紛紛建議撤兵。柴榮派愛將趙匡胤來前線視察,趙匡胤很會揣測聖意,凡是跟柴榮建議息兵罷戰的主和派,都會遭到排擠,凡是貫徹“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鐵血精神的,就會得到信任。趙匡胤來前線看了一圈,回覆秦鳳可取。於是柴榮給前線施加壓力,“給我幹!”
王景頂着上面了壓力,打了一個勝仗,俘虜三百蜀兵,算是給柴榮的迴應。
孟昶也加派出樞密使伊審徵到前線督戰。
街頭羣毆也罷,兩軍對戰也罷,打到這個地步,拼的就是意志,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誰先慫,誰就輸。雙方都憋着一股勁兒,就看誰先退縮。
蜀帥李延珪憋出一個大招:派先鋒官李進扼守馬嶺寨,派一支別動隊祕密出斜谷、屯白澗,再派一支部隊出鳳州之北的堂倉鎮、黃花谷。
這是李延珪的“關門打狗”之計。
馬嶺寨在鳳州西南方向,是由鳳州深入蜀地的咽喉,也就是,是後周前進的必經之路;而白澗、黃花谷則在鳳州的東北方向,是後周的後勤補給路線,也是後周的“後路”。從地圖上看,由東北至西南,“馬嶺寨——鳳州——白澗——黃花谷”總體呈一條直線,而且由於蜀地多山的地理因素,後周軍隊從中原深入蜀地,必走此路。
既然沒有地圖,那我就換一種通俗的表述方法:
黃花谷就是敵方的中路一塔,白澗就是中路河道的草叢,鳳州就是我方中路一塔,馬嶺寨是我方中路二塔,堂倉鎮則是我方藍bUFF。
而如果想從我方中路二塔繞路到敵方中路河道蹲草叢的話,受地形限制,必須先橫穿我方紅bUFF野區,到達下路,然後從河道折而向上,擦着敵方藍bUFF的邊兒,抵達中路河道草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