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君臣鬥
起初,劉承鈞對劉繼恩寄予了厚望,自即位後便把他當做儲君來培養,照例任命爲首都市長——太原府尹,加以歷練。只可惜劉繼恩完美遺傳了親爹薛釗的基因,平庸怯懦、愚蠢呆萌,這讓劉承鈞非常上頭。
劉承鈞甚至動過廢長立幼的念頭,對郭無爲:“繼恩對我孝順恭敬,是個好孩子,但他不是濟世之才,無法治理家族基業,這可咋辦?”
這是一道送命題。當年曹操也曾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遊移不定,故而詢問大謀士賈詡,賈詡閉口不言,在曹操的追問下,才貌似答非所問地自己剛纔走神了,因爲忽然想起了袁紹和劉表。婉轉地表達了自己支持曹丕的立場,卻又不漏痕跡,在立嗣的問題中全身而退。當然,最終襲位的是曹丕,賈詡才能平安無事,試想一下,如果是曹植襲位,那麼“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的賈詡還能有好下場嗎?
郭無爲當然也明白這個問題的險要,於是始終閉口不言。《宋史》則記載郭無爲“亦言其然”,明確表明了自己不支持劉繼恩的態度,但這個記載值得商榷,恐不足爲信。
一朝子一朝臣,郭無爲雖然沒有詆譭劉繼恩,但也沒有幫他美言幾句,跟劉繼恩不是一條心。所以劉繼恩對這位託孤重臣非常反感,欲除之而後快。
郭無爲也感受到了這種危險,於是先下手爲強,搶先一步將劉繼恩架空。
按照禮法,劉繼恩要爲劉承鈞服喪。一般來,新君在除服前不能駕坐金鑾,而是要在便殿接見羣臣,處理國政,特別是有了劉承鈞的先例,爲了表示自己的孝,劉承鈞拒絕以日易月,規規矩矩地爲劉崇守孝三年。
劉繼恩的孝子人設讓他不得不披麻戴孝,在勤政閣居家隔離,如劉承鈞之故事,而文武羣臣等全套的組織架構卻在金鑾殿裏照常運轉,所以北漢朝廷的實際控制人成了宰相兼樞密使的郭無爲。
這段時期又被稱作“郭無爲專政”時期,劉繼恩開局即被架空。
作爲反擊,劉繼恩使出了明升暗降的老套路,給郭無爲加守司空,卻收回了郭無爲的實權。從這一刻起,君臣之間的關係宣告破裂。
套路沒毛病,但要講究時機和策略,眼下劉繼恩雖有子之名,卻是“獨處一室”的光桿司令,文武百官、甚至親軍侍衛全都聽命於郭無爲,選擇此時與他公開決裂,無異於以卵擊石。
不出意外的話,劉繼恩肯定要出意外了。
9月一,禁軍將領侯霸榮帶着十幾人,手持利刃,光化日之下闖入勤政閣,反手鎖門,隨後直奔劉繼恩而去。劉繼恩大驚,在閣中上演了你追我跑的驚險動作戲,圍繞屏風秦王繞柱跑。最終,走位更加風騷的侯霸榮一刀刺入劉繼恩的胸膛。
劉繼恩就這樣被弒殺了,年僅34歲,在位僅六十餘。
據記載,劉繼恩長得比較有特點,“皤腹多髯,長上短下,乘馬即魁梧,徒步即侏儒”,意思是他上半身很長而腿很短,肚子很大,鬍鬚很長,所以上馬如同關雲長,下馬秒變短腿柯基。短腿大肚,限制了他的靈活走位。
劉繼恩並非一無是處,雖非濟世之才,卻對劉承鈞非常孝順,“昏定晨省無違禮”,劉承鈞在否定其治國才能時,也是先肯定了他的恭順孝敬。
另在《新五代史》中,記載他是與大臣、宗室舉行了酒宴,宴會結束後,獨自在閣中休息,然後侯霸榮入室殺人。
就在侯霸榮弒殺劉繼恩之後,郭無爲及時地帶兵“護駕”,由於閣門被反鎖,郭無爲指揮士兵搬來梯子,強攻閣樓,將侯霸榮等十餘名刺客當場滅口。
郭無爲的做法使得劉繼恩遇弒一案成爲了千古迷案。
在當時就盛傳一種法,郭無爲是幕後主使,他先指使侯霸榮弒殺劉繼恩,然後再將侯霸榮滅口。這種法流傳至今,成爲主流觀點。
隨後,郭無爲便與羣臣商議擁立劉承鈞的另一位養子、也是劉繼恩同母異父的親弟弟劉繼元爲新君。
宰相張昭敏表示反對,劉繼恩、劉繼元都不是正宗的劉氏子嗣,因爲從血緣上講,二人都是劉崇的外孫,我們應該立劉崇的嫡孫——劉繼文。劉繼文此前出使契丹被扣押,所以張昭敏建議與契丹人溝通一下,迎請劉繼文回國承繼大統,這樣既可以穩固宗廟社稷,又可以緩和與契丹的關係,結遼爲外援。
別國送回新君的神操作自春秋時期便已習以爲常,有時候,有能力的國家爲了操縱別國,也會主動挽留、輸送別國儲君,例如後唐熱情接納耶律倍、金國羈押徽欽二帝。
如果北漢主動要迎請客居遼國的劉繼文回國繼統,那麼對於遼國來必然是降喜事,遼國對北漢的控制將進一步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