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痛失交州
早在戰國時,楚國滅越,越人南遷至嶺南一帶,被中原人統稱爲“百越”或“諸越”,秦始皇掃六合,南征百越,設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從此這裏便成爲中國的領土。西漢時設置交趾刺史部,總部在今的越南首都河內附近。
東漢時,交趾在徵氏姐妹的帶領下發生叛亂,伏波將軍馬援率兵鎮壓,從此馬援便成爲人們無比尊敬緬懷的民族英雄,被奉爲戰神,就連關羽、岳飛、文祥等人也都是馬援的迷弟。詩詞中反覆出現,如“苦戰身死馬將軍,自雲伏波之子孫”,“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使君莫惜通宵飲,刀筆初從馬伏波”……
後來越南人把叛亂頭子徵氏姐妹奉爲他們的民族英雄,把她們譽爲越南反抗中國壓迫的革命先驅……輕弄翰墨,顛倒黑白,寡廉鮮恥,去它m的,臭不要臉。
唐朝在嶺南設置五個都督府,分別是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它們被合稱爲“嶺南五管”,最高行政長官爲五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後來又將五管經略使改稱嶺南節度使,之後又一分爲二,即嶺南西道節度使和嶺南東道節度使,其中廣州爲嶺南東道的總部。如今廣東、廣西名字裏的“東”、“西”的來源,也就有了“兩廣”之。
不管名稱如何變化,這一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從先秦到隋唐,上千年的歷史不容篡改。在本書開頭,南詔就曾攻陷安南,最終被“南詔剋星”高駢擊敗。
既然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那爲什麼後來就逐漸獨立,並形成了一個新的主權國家謂之越南?答案就從這裏揭曉。
唐末,安南都護兼交州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同志遭奸人排擠,先被貶官流放,繼而被權臣朱溫殺害,即前文提到過的着名的“白馬驛慘案”。於是交州、安南一帶陷入權力真空,本地豪強曲承裕趁機奪取交州控制權,朝廷無力節制,只好任命其爲靜海軍節度使,承認了曲承裕的割據,就跟同時期其他地方藩鎮的割據一樣。
不久之後,曲承裕病逝,表奏其子曲承顥爲留後,那是907年,朱溫剛剛建國,對安南鞭長莫及,於是只能順水推舟,予以批准。
917年,曲承顥病逝,其子曲承美襲位。
曲承美同樣得到了後梁的認可,然而他的鄰居——南漢劉巖對此頗爲不滿。於是在930年9月,劉巖派大將梁克貞、李守鄘出兵攻打交州,南漢大軍一舉啃,於10月將曲承美生擒,並將交州洗劫一空。
劉巖非常高興,登上儀鳳樓,舉行獻俘儀式。劉巖無比得意地對曲承美道:“你之前我是非法割據僞政權,如今爲何面縛銜璧,淪爲我的階下囚了?”
曲承美認慫,磕頭求饒。劉巖大手一揮,大度地表示往事如煙,饒他不死。交州也被併入嶺南勢力,就像那個年代司空見慣的藩鎮兼併一樣,劉巖的行爲等於是嶺南東道吞併了嶺南西道,統一嶺南地區,這當然屬於中國內部的軍閥混戰。
好景不長,僅僅一年,交州發生叛亂。愛州牙將楊廷藝蓄養了三千假子,密謀反攻交州,重金賄賂了交州守將李進,成功將其買通後,便對交州發起進攻,李進與之裏應外合,很快就將南漢駐軍趕走。
劉巖聽聞叛亂,立即派大將程寶救援。未等程寶趕到,交州就被攻克,程寶與叛軍激戰,爲國捐軀,叛徒李進逃跑,被劉巖捉住,斬首示衆。叛將楊廷藝從此控制了交州。
937年,交州再次發生叛亂,楊廷藝被部下矯公羨所殺,緊接着,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起兵“勤王”,對矯公羨興師問罪。
矯公羨自知不是吳權的對手,於是在938年向南漢求援。
劉巖大喜過望,認爲這是趁機收復交州、安南的好機會,於是立刻任命其第九子劉弘操爲靜海軍節度使,改封交王,率大軍救援交州,劉巖自己也御駕親征,率軍屯駐海門,以助聲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