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野火燒不盡
趙光義下詔,以張詠知益州,許以“便宜行事”。小夥子,拿上哥的尚方寶劍,放飛自我吧。
994年9月,張詠抵達成都。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張詠還未到任,就已經燒了一把火,很有張詠特色。
在上任途中,張詠發現高速公路上連綿不絕全是由陝西往蜀地運送糧食的輜重車隊,於是便詢問城中駐軍數量和糧食存儲情況,結果得到了一個驚人的回覆:城中有三萬軍隊,存糧卻不足半月之用。
經進一步調研,張詠發現蜀地的民間尚有不少餘糧,如果能就地取糧的話,就可以免去長途補給,能給朝廷省下一大筆開銷。但總不能強行徵糧吧,要不然又要催生出無數王小波、李順、張餘了。張詠還探知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蜀地的鹽價居高不下,這當然是官府壟斷經營的結果。
於是,張詠就頒佈了一條改革措施:下調鹽價,並允許百姓用糧食換鹽。讓利於民,消除“剪刀差”,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蜀民喜迎鹽價下調,紛紛拿糧食換官鹽。不出半個月,張詠就籌集到了數十萬斛糧食,軍民皆歡呼雀躍,唯有貪官蔫頭耷腦。
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成都軍糧已經有兩年之用,於是張詠上奏朝廷,請求停止從陝西轉運糧草。
趙光義得到奏章,大喜過望,當即讚揚道:“這小子啥事兒不能解決啊?有他在西川,朕可高枕無憂啦!”
正式到任後,張詠不出意外地與王繼恩爆發了矛盾。原因是王繼恩要官府撥付軍馬的草料,而張詠不給草料,只折算成現金。
王繼恩怒了,把鐵錢扔到地上,“你家的馬能喫鐵啊?”
張詠反脣相譏,“你家的草料是大風颳來的啊?草料來自草場,而今城外草場全被賊佔領,你手握重兵卻不肯外出擊賊,當然沒有草料!甭廢話,想要草料,就擊賊取之。你在城中的所作所爲,我已經如實彙報給了皇上。”
聽到最後一句,王繼恩的囂張氣焰頓時煙消雲散,不敢放半個屁。
正巧副將衛紹欽又收到了朝廷催促出戰的命令,王繼恩這才就坡下驢,開始調遣兵馬外出擊賊。衛紹欽連戰連捷,收復蜀州。
王繼恩是討賊一把手,二把手是上官正。張詠採取了逐個擊破的策略,先分化上官正,私下找他飲酒談心,曉之以君國大義,勉勵他擊賊立功,報效皇上。當上官正領兵出征的時候,張詠就會舉行盛大的餞行儀式,鼓舞將士建功立業。正是在張詠的激勵下,上官正屢立奇功,接連收復失地。
但是張詠畢竟是空降的領導,與“土着”一把手王繼恩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既要給他下馬威,讓他對自己有所忌憚,同時也不能把關係搞得太僵,不能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處理與王繼恩的關係上,張詠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