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趕鴨子上架的曾驊
“哦,阿佐,阿佐,不要跑,這呢!一起啊!”丘世中對着那邊嚷嚷了幾聲,轉頭對王維民說道:“王大姐,那邊有幾個朋友,我們過去會合。先走了。”
“好,你們去吧。”
丘世中拉着張海波、楊曉升往那邊走。
“我跟你們說,那邊是我一個朋友,楊佐,厲害着呢。小學時就發表過作品,詩、歌詞、大鼓、快板,跟玩兒似。”
“阿佐,又見面了。這是你弟阿天?長得跟伱真像。也是59年的?嘿,跟我弟一年的。
跟你們介紹一下,楊曉升,北影廠編劇組的,我弟的同事。張海波,原《雍西文藝》編輯,去年剛考進北都師大中文系...”
丘世中咋咋乎乎的聲音,漸漸遠去。
王維民轉頭笑着對鞏雪說:“小丘就是這樣子的,沒心沒肺的。”
鞏雪抿着嘴巴笑了,“王大姐說得沒錯。”
哼,沒心沒肺,總比喜歡搞歪門邪道的關係戶弟弟要強。
“小雪啊,你這段時間,一直在北影和中戲學習,很少回北影廠。等你的表演課結束後,我把我們第四創作組的人全部叫齊,大家坐下來見見面。
要不然電影一開拍,又各奔東西,沒得時間了。”
“好啊。我早就想跟同志們見面,向他們學習。”鞏雪滿臉欣喜,“中戲的顧老師、區老師,北影的常老師、向老師都說,北影廠第四創作組能人輩出,藏龍臥虎。”
王維民開心地大笑,非常自豪。
“那是因爲我們第四創作組,去年拍了一部《瞧這一家子》,成了中影發行放映公司77年發行拷貝最多的一部電影。還拿到了文化部優秀電影獎。
今年拍了一部《喜盈門》,據不完全統計,應該是發行放映公司今年發行拷貝最多的。”
“發行拷貝最多的電影?”鞏雪對電影運作過程不是很瞭解。
“哦,我們國家的電影,目前還是統購統銷模式。”王維民耐心地向鞏雪解釋。
“我們北影廠也好,上影廠或長影廠也罷,全國電影廠出的電影,全部由中影發行放映公司收去,每部給五十到七十萬元。
然後發行公司出電影拷貝往各省市,地區縣鄉鎮,一級級地發行。越受歡迎的電影,出的拷貝也就越多。不過再多,發行公司都會有個天花板,不會超過某個數量。
有時候,同一個市,幾盤拷貝,得在幾個電影院來回地倒騰地放。所以大傢伙都說,發行公司的發行員,騎單車技術,那是一流的。”
“啊,爲什麼啊?”
“因爲他得穿街走巷,用最快的速度把拷貝送到不同的電影院去,不然就會被觀衆罵死。”
“哦——”
兩人說着話,順着人流,走進了工人文化宮的大禮堂裏。
空間非常空曠,一排排的翻底硬板座位,密密麻麻的。
大家拿着自己單位分到的票,找到票上標識的座位,先不急着坐,前後左右看一圈,看看有沒有熟人。
有熟人,就嘰裏呱啦地交談起來。
整個大禮堂,呱呱的聲音,一團一團的,最後彙集在一起,變成嗡嗡的聲音。
王向東把曾驊帶到後臺,找了空地,不客氣地說道:“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先去有點事,忙完就來找你。”
你是不是要去買橘子啊?
你個老王,佔我便宜!
後臺很空曠,人也很多,感覺全是詩人。
站在各個角落,咦哩哇啦地朗誦着詩歌。
工作人員穿行其中,來來往往,十分繁忙。
幸好沒人認識我,待會找個藉口溜了。
我人到場了,只是突然肚子痛,得去醫院看看,實在沒辦法了。
太機智了。
“曾驊,你怎麼在這裏?”有個女聲從人羣裏傳出來。
曾驊一轉頭,壞了,怎麼遇上他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