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人物出場
一進到廠區,曾驊明顯感覺到大家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對。
怪怪的。
有真假可憐的,有明晃晃幸災樂禍的,有假笑裏藏着看熱鬧的,有真笑裏藏着不怕事大的
曾驊還跟以前一樣,不停點頭打招呼。
剛在編劇組的辦公室裏坐下,楊曉升猛地竄到門口,左右看了看,跟地下D交通站的交通員,沒有發現異常,又竄到曾驊跟前。
“驊子,你看了沒有?”
“看了什麼?”曾驊從揹包裏掏出一包大白兔,遞給楊曉升。
“大白兔?”楊曉升又驚又喜,“好久沒喫到這糖了,謝謝驊子。”
“我們倆用得着這麼客氣,趕緊收起來。要是讓其他人看到,東分一點,西分一點,不會給你剩多少。”
楊曉升連忙把大白兔糖塞進抽屜裏,拉了張椅子在曾驊跟前坐下。
“驊子,最新一期的《電影評論》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寫文章的人叫蘭友山,是國內知名的電影評論家。”
“嗯,他寫了什麼?”
“先是老調重彈,把你那部《瞧着一家子》又批判了一回,說不嚴肅,毫無教育意義...”
楊曉升說了一堆的帽子。
曾驊摳了摳耳朵,“還真的是老調重彈,我耳朵都聽出老繭。這些傢伙,怎麼就不用點心,多想點新帽子出來。”
楊曉升鄙視了一聲:“切,想點新帽子,你也得他們想得出來。這些傢伙就是靠亂扣帽子喫飯的,扣了十幾年。現在很多帽子不能扣,好不容易想出幾頂,很爲難他們了。”
“那就讓他們扣帽子唄。人家就是喫這碗飯的,難道我們的電影還不讓他們評論了。”
楊曉升搖了搖頭:“評論可以,你總得有的放矢吧。《瞧着一家子》,好歹我們拍出來,肯定有毛病,你指出來沒意見。
那部《405謀殺案》還在拍攝中,他們就喊打喊殺,說宣揚暴力,血腥,教壞羣衆...”
“又是這些罪名,怎麼跟上滬那邊的批判聲音是差不多的?”
楊曉升愣住了,“上滬那邊也有人在煽風點火?”
“有,人數還不少。”曾驊從書包裏掏出幾本雜誌,幾份報紙。
“《上滬電影》,嗯,梁永革。這人是上滬那邊有名的電影評論家。我看看。靠,給《405謀殺案》定得罪名差不多啊,兩邊通氣了?”
“都是同一類人,喫同一碗飯的,肯定有通氣。”
楊曉升又翻了翻其它的雜誌和報紙。
“《上滬晚報》、《上滬文藝》、《長江潮》...這些雜誌報紙,都是上滬有數的雜誌報紙。
嗯,《上滬晚報》說你的小說《芙蓉鎮》是大毒草,是惡毒地抨擊我們D和設會主義制度,這帽子扣得有點大。
《上滬文藝》把你的劇本和小說,批得一文不值,還假惺惺地叫你專心致志地創作詩歌。這不是擺明了叫你不要撈過界嗎?
這些傢伙,自己寫得不好,還不準別人寫了,什麼時候小說界和電影劇本成了他們的自留地?
《長江潮》,天啊,這本雜誌就是在對你進行人身攻擊,直接給你下了定義,心術不正,毫無廉恥,極度仇視我們D和設會主義國家...好傢伙,真按他們說的,驊子,伱不得馬上被抓進去住幾年?
還有這些報紙...”
楊曉升看完後,放下這些雜誌報紙,滿臉疑惑,“驊子,你在上滬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壞事?
燒了江寧路?
還是在外灘當衆拉屎了?
驊子,看完這些雜誌報紙上的文章,我覺得你能活着從上滬回來,真是太不容易了。”
曾驊聳聳肩。
楊曉升湊到他跟前,繼續說道:“驊子,北都這邊也是陰風陣陣,《北都影壇》、《燕北影訊》、《燕山文藝》、《文化晚報》...都刊登了類似的文章,不是在批判你的小說《芙蓉鎮》,就是在批判《405謀殺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