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收土豆 挖地窖

作者:寒洺
第128章收土豆挖地窖

  每次一說到給張安說親的時候,王芳跟張建國都是有的沒的、明裏暗裏的跟張安暗示。

  但不管怎麼說,張安就是不接話頭。

  最後兩人看張安不接話頭,自己說着沒勁,也就不說了。

  反正王芳也打定主意了,這兩年不管說啥張安都有藉口。

  等到過兩年年紀到了,這個事在她那裏是沒得商量的。

  到時候就不是現在這樣子,心平氣和的商量了。

  “這個就是你之前抓到的那個老鷂子?”

  張建國這會兒才把目光看向張安肩膀上的花頭。

  剛纔張安進院子的時候,家裏的雞鴨鵝,還有兔子一個都不敢動,蹲在地上瑟瑟發抖。

  只不過等了半天,估計是看到花頭沒攻擊它們,所以它們才緩過來。

  但是它們現在已經跑到櫻桃林裏去了,離花頭遠遠的。

  “你這孩子,老鷂子的爪子那麼尖,你也不在肩上墊個東西,給伱抓幾個口子怎麼辦。”

  王芳沒關心花頭,倒是看着張安任花頭抓在肩膀上,有些擔心。

  “媽,沒事,它能掌握力道,不會抓傷我的。”

  要是花頭能聽懂的話,肯定鄙視張安。

  哪裏還敢用力抓啊,都已經被揍了好幾頓,可不能夠繼續捱揍了。

  “爸,就是它,我給取了名字叫花頭,你看着它的腦殼,花頭花腦的。”

  對於張安的取名天負,張建國兩口子早就見識過了。

  反正家裏的這些動物無所謂,以後要是有孩子了,絕對不能給他禍禍。

  “花頭怎麼看起來比別的老鷂子還大啊。”

  張建國對老鷂子倒是不陌生,這會看到花頭,一眼能感覺到花頭要比普通老鷂子大不少。

  “爸,花頭確實比其它的老鷂子大一些。”

  在張安的示意下,花頭已經站到張建國的肩膀上去了。

  “嘶,這麼重啊,它怎麼還能親近我呢?”

  張建國對於花頭還能親近他感到很震驚,這鷹一般是不親近別人的。

  張安也只是打着試試的想法,因爲剛纔自己老爸伸手摸它,它沒反抗。

  可沒想到花頭還真不抗拒自家老爸。

  “可能它知道咱們是一家人呢。”

  張安想了想,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自家的爸媽經常喫喝都用的空間泉水。

  身上早就帶有空間的氣息,所以花頭纔會親近他們。

  果不其然,張安再試了一下,花頭也很親近自家老媽。

  但是之前大花生崽的時候,怎麼不讓自家爸媽靠近呢。

  最後張安只能歸咎於那時候自家爸媽身上的空間氣息還不濃厚。

  由於花頭太重了,一直蹲在張安肩膀上也不是問題。

  張安拍拍手,讓它自己飛到桂花樹上去蹲着,然後自己跟着搞苞谷漿子。

  現在地上還有大袋子嫩苞谷,這要是全部打成漿子,估計過濾出來得有兩桶。

  這麼多苞谷漿子,做成苞谷餈粑,張安覺得自家要喫很長一段時間了。

  “媽,我們家打這麼漿子,這怕是要喫到過年呀。”

  “這纔有多少,到時候做好了分點給你二叔和三叔家,他們兩家今年都沒做,然後讓小李來拿一點就沒剩多少了。”

  張安還以爲自己兩個叔叔家都做了呢,畢竟掰完苞谷,誰家都會剩下一些比較嫩的。

  難怪自家老媽要做那麼多,這分了也不是很多。

  終於,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是把這一對苞谷給打成漿子了。

  現在沒有機器,都是拿着菜刀打,太費勁了。

  最後王芳拿出一塊大紗布出來過濾,過濾完的苞谷渣子還用清水衝了一遍,不浪費一點澱粉。

  後面就沒有張安什麼事情了,他可以起來晃一晃,一坐幾個小時還真是有點喫不消。

  “今天挖洋芋噻,舅爺。”

  剛出門,準備在村裏逛逛的張安。

  看到前院的王二舅爺挑着兩筐剛挖出來的洋芋回來。

  “趁這幾天沒什麼事情,就先把它挖了,你們家挖了沒。”

  王二舅爺五十多歲的樣子,已經是個老扁擔了。

  這兩大籮筐洋芋估計有個一百來斤,但是看他挑起來的樣子,還是輕輕鬆鬆的。

  “我們家還沒去挖呢,這幾天就要挖了,今年的洋芋長的好大哦。”

  張安看着王二舅爺籮筐裏的洋芋,個頭都很大。

  “這兩年年稱好,地頭栽什麼都好,這玩意兒就是有一年看一年了,小安,你們家還沒挖,你待會兒來拿點會喫啊。”

  “不用不用,二舅爺,我們家還有嘞,馬上我家也要挖了。”

  最後張安跟老爺子多說了幾句,也沒有跟人家一直閒聊。

  畢竟別人身上挑着擔子,也很費力的。

  在村裏逛了一圈,張安看到很多從山上回來的人都是去挖洋芋的。

  這段時間可以看的出來,大家臉上都是豐收的喜悅。

  前不久剛收完苞谷穀子,這段時間的紅薯洋芋。

  從他們臉色可以看出來,今年又是個豐收年。

  這兩年山裏種的洋芋已經有人來收了,大概三毛多錢一斤,個頭大的能賣更高一些。

  這比過去那些年好,以前沒人來收,自家種多少,喫不完的都是用來餵豬。

  現在能賣出去,多少也算是家裏的經濟來源。

  “爸,我看村裏家家都在挖洋芋誒,我們家要不也挖了算了。”

  張安回來以後,跟自家爸媽說起挖洋芋的事情。

  “那行嘛,明天去了算了,還有家裏的紅薯。”

  張安家今年也栽了小半畝的洋芋和紅薯,估計也可以挖出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三口起來收拾好東西就牽着大黑馬上山了。

  張安家的洋芋跟紅薯種的稍微有些遠,主要還是因爲土質問題。

  洋芋跟紅薯種在沙子地裏長的會比較好,而近處的山地都不是沙壤。

  到了地裏,張建國先把洋芋藤子跟紅薯藤子給割了。

  要是往年,這些是要拿回去喂牲口的,現在家裏可不需要這玩意了。

  所以就割了以後就放在旁邊,等待會兒把洋芋挖完,挖點泥巴蓋上。

  等它們腐爛了,可以肥地。

  張安提着鋤頭開始挖洋芋,說是挖,其實更像刨。

  這東西挖的時候講究力道,要是不注意的話,一鋤頭直接挖到洋芋裏就不行了。

  “今年這洋芋不小嘞,一個個跟大碗一樣。”

  王芳看到自家地裏挖出來的洋芋,一個個跟大碗一樣。

  整個人都高興的不得了,張安見狀,可不忍心打斷自家老媽。

  畢竟村裏其他人家今年挖的土豆也挺大個的。

  在她眼裏,這可都是錢,自家喫是吃不了多少的。

  當時栽洋芋的時候,張建國馱了很多草糞來栽。

  一家人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把這半畝多土豆跟紅薯挖完。

  家裏的土豆紅薯都堆成了小山了,這要是以前,只能天天用來餵豬。

  原本張安一家打算賣掉大部分,留下一些夠自家喫的就夠了。

  但事與願違,今年種的土豆不值錢了。

  前幾天去喊人來收土豆的二叔說,原本去年能賣三毛多,甚至四毛一斤的土豆。

  今年人家來收,只給二毛多錢一斤的價格。

  所以現在大家都挺不甘心的,要是賣了嘛價格太低,划不來。

  不賣的話,自家喫不完,堆着也容易壞,而且用來餵豬更不划算。

  紅巖鎮這一帶山裏的人們沒有挖地窖的習慣。

  一般家裏挖回來的紅薯、土豆都是直接找個房間堆起來。

  所以雖然土豆這些東西耐保存,但是最後放壞了也很多。

  但是放壞掉了的土豆,味道特別上頭,跟竄稀的一樣。

  對於今年土豆的價格,張安倒是有些能理解的。

  不說別的地方,單單是長箐村裏,大家挖土豆的這段時間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今年的土豆是豐收年,又多又大,比去年好的太多了。

  這產能過剩了,價格肯定就下來了。

  但張安能理解並不代表着就願意低價賣了。

  所以他現在想着看看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容易保存。

  其實放進空間是個不錯的選擇,放多久都不會壞。

  但是這麼土豆,一下子沒了,張安可解釋不清。

  最後張安想了想,跟自家爸媽商量一下,決定不賣了。

  打算在河邊的後院挖個地窖出來,專門放土豆跟紅薯。

  這兩毛多錢一斤,還不如留着打粉呢。

  雖然張安家沒人會挖地窖,但是村裏是有人會的。

  村裏烤酒賣的王興華他家就有酒窖,是他老者王齊言自己挖的。

  所以晚上喫完飯,張安提着一些東西,就往王新華家去了。

  “興華叔,我舅爺在家沒啊。”

  大家都是上寨的人,所以也比較熟悉。

  王興華一家跟王芳是一個姓,不管有沒有直接的親戚關係,張安也得喊一聲舅爺。

  “張安來了,快來坐,我爸在家的。”

  王興華看到張安來了,招呼着張安去家裏坐。

  “來就來了,怎麼還帶東西過來啊,你這孩子真是的。”

  看到張安帶了些東西,王新華他母親就客氣了幾句。

  其實兩家人關係不算多近,也只是正常的鄰里關係。

  張安想找人幹活,這禮肯定是要做到位的。

  於是乎幾人嘮嘮家常,說些閒話以後,張安才扯到正事。

  “舅爺,我聽我爸說,您老會挖地窖啊。”

  “挖個地窖沒大事,你娃是想挖一個?”

  “是想在家挖一個的,這不就來請您老幫忙嘛,今年的洋芋價錢太低了,賣出去有點心不甘,所以想着乾脆不賣了,挖個地窖存放起來。”

  “也是這樣的,年稱不好的時候,大家喫不上飯,年稱好了,又賣不上價錢,苦的都是我們種莊稼的人啊。”

  老爺子一聽張安說請他幫忙過去挖地窖,爽快的答應下來。

  鄰里互相幫忙是應該的,保不準自己哪天就需要人家幫忙呢。

  再說了這張安上門,帶了這麼些東西來,不去幫忙有點說不過去。

  第二天王芳起來做好早餐,把王齊言老爺子請過來吃了頓早餐以後,就要準備開工了。

  說是地窖,但是其實根本就沒有往地下挖。

  張安是打算挖在後院的,直接往後院的山體裏挖就行。

  張安家後院就是黃土坡腳下,全是黃土,根本不擔心會挖塌了。

  喊王齊言老爺子過來,主要是也是想着讓他指導一下,別到時候挖好了到處都是問題。

  選好地方以後,張安就拿着鎬頭開挖。

  從後院的地埂上平着往裏面挖,花了好些時間一個一米多高,兩米深的洞口就挖出來了。

  “難怪村裏人都說安子力氣大,今天我算是看到了。”

  看着張安一口氣挖這麼深,臉不紅氣不喘的樣子。

  王齊言老爺子有些感嘆,他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力氣大的人也多,但跟張安這樣的基本沒見過。

  洞口已經挖好,接下來就要開始挖窖了。

  這個洞口,張安是斜着往上挖的。

  這樣的挖的好處就是以後外面要是積水了,這水不會灌到窖裏面去。

  即便是張安家後院挖了排水溝的,張安也不會省下這點功夫。

  等到張安把裏面挖到可以多裝進去幾個人以後,張建國他們纔開始提着鋤頭進去一起挖。

  通道可以挖矮一點,但是這窖裏就需要挖大一些。

  家裏有那麼多東西要放,不挖大一點是裝不下的。

  而且以後也保不準還要往裏裝什麼。

  足足挖了兩天,張安家這個地窖才挖好,而且張安晚上還加班了挖。

  主要是越往裏挖,土質就越瓷實,不容易被挖出來。

  但光光是把地窖的空間挖出來,都還不算是一家挖好了。

  最後王老爺子在裏面燒了一團火,烤了半天才算是完事。

  等到最後放置幾天,就可以把家裏的土豆紅薯放進去了。

  自家動物太多,所以張安還特意做了一道地窖門安上,省得他們往裏面跑。

  放了幾天以後,張安就開始把堆在屋裏的土豆和紅薯往裏搬。

  這個時候,鎮上下來收土豆的人,也到村裏來吆喝。

  村裏很多人家最後還是把土豆給賣掉了。

  雖然這價格是便宜了些,但是錢這東西,只有拿在自己手裏的纔是自家的。

  但是還是有少數人不想賣掉,看到張安家挖了個地窖,也都跟着學起來。

  所以這兩天,王齊言老爺子基本不咋着家。

  不是這家請就是那家請。

  但是也好歹是開啓了長箐村的地窖時代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