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女排的兩位大漏勺
嗯,兩位拉全隊後腿的小將,這會站在陳文面前。
一邊聊着天,陳文心裏一邊琢磨,要不要想辦法勸勸慄曉鋒,決賽別讓這倆姑娘出場太多時間。
這話該怎麼說呢?
說了,他能聽嗎?
陳文試探問:“慄指導,我請教一下啊,今晚是八進四,假如啊,咱們女排殺進決賽,您會在決賽使用年輕球員還是老球員?”
慄曉鋒笑道:“陳老師還挺懂排球。”
陳文也笑:“從小看女排長大的,80年代五連冠,張榮芳、孫晉芳她們那一代球員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慄曉鋒拉着陳文上樓,來到位於10層的主教練臥室,王子凌和戚麗麗也跟着一塊。
幾人坐下,慄曉鋒指着王子凌和戚麗麗:“陳老師你問的這個問題,我不能把我們的戰術預案告訴你,但我可以把公開的信息談一談。”
隨後,慄曉鋒解釋了一番排球教練,特別是我國排球教練的用人基本思路,這一內容不涉及泄密,因爲在過去十幾年裏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在全世界對手面前不叫祕密。
簡單一句概括,決賽我們必定使用年輕球員。
老球員的優點很明顯,比賽經驗豐富,技術特點成熟,現場發揮穩定,心理素質相對很好。
但,老球員的短板也很明顯,體力是最大的問題,另一個問題是老球員的技術特點早已被對手研究透了,對手很容易制定出剋制我們老隊員的戰術。
新隊員的情況和老隊員正好相反,她們衝勁足,體力好,至於穩定性和心理問題,這些是可以鍛鍊的。
慄曉鋒告訴陳文,決賽很少出現3比0的局分,比較常見的是3比1和3比2,這就意味着至少打四局,老隊員的體力不足以從第一球支撐到最後一球,中間肯定需要換人調整。
他還說了個觀點,每一個成名的排球運動員都是從新人過來的,孫晉芳、郎平當年也是在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決賽打出威風,如果只讓新人去打小組賽和順風球,那麼這個新人永遠成長不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