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人生啊,何其不公!
早上七點多,太陽已經升的老高,光是騎着自行車上個班,就已經讓不少人汗流浹背。
馬衛都在車棚停好自行車,夾着黑色公文包走進了宿舍樓。
《青年文學》隸屬於中國青年出版社,這個時候創刊不長時間,辦公條件緊張,地點在東四十二條21號院內的中青社宿舍樓裏。
馬衛都進了樓門一路爬到六樓,有些氣喘的推開編輯部的門。
編輯部說是辦公室,實則是一套小三居,各屋裏擠着編輯們的桌椅、各類辦公用品以及書稿。
馬衛都額頭冒汗進了房間來,正打算跟同事們分享好消息,卻見幾個同事聚在一起嘁嘁喳喳的說着話,表情裏滿是興奮。
“什麼事這麼高興?”馬衛都問道。
陳浩曾是編輯部主任,算是領導,他笑呵呵的對馬衛都說道:“過幾天編輯部要組織一個青年作者暑期創作班,爲期一個月時間。”
馬衛都聞言立刻高興起來,問道:“地點在哪啊?”
“青島。”
“青島?夏天正好可以去海邊!”
聽着馬衛都的話,陳浩曾故作嚴肅道:“創作班是爲了讓作家們出作品的,你當是爲了讓你們遊山玩水的?”
得意忘形捱了句罵,馬衛都只能收斂了笑容,“,我這都是瞎高興,反正也輪不上我。”
一般編輯部搞這種活動,主編得主持工作不能去,基本都是編輯部的資深前輩帶隊,也算是給老同志的一種隱形福利。
馬衛都一個來編輯部不長時間的青年編輯,這種事基本輪不到他,他也很有自知之明。
見陳浩曾的臉色仍舊嚴肅,馬衛都又說道:“主任,您先別生氣,我給您看個好東西!”
“什麼好東西?”
馬衛都沒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從公文包中掏出一份稿子來。
陳浩曾還以爲他是約到了什麼小說稿,看起來像是短篇,問道:“誰的小說?”
“不是小說,是評論。”
“評論?你好端端的怎麼約起評論稿了?”
馬衛都嘿嘿笑了兩聲,也不說話,賣起了關子,“您看看就知道了。”
陳浩曾接過稿子,定睛細看,他先注意到的是文章標題――《從高加林談如何塑造當代農村人物形象》。
“高加林”這個名字陳浩曾當然不陌生,《人生》本身就是中青社跟陸遙約的稿子,而且現在小說先在《收穫》發表,好評如潮,文壇的討論聲不斷。
看標題又是一篇針對《人生》的評論,不過看起來討論維度應該比一般評論更廣一點。
然後陳浩曾便注意到了標題右下方的署名――許靈均。
“咦?”他發出了驚訝的聲音,滿臉詫異的看向馬衛都,“這稿子……你約來的?”
馬衛都看着陳浩曾的表情,心裏別提多舒坦了。
他故作謙虛道:“是啊!也是趕巧,朝陽同志跟陸遙同志關係不錯,最近寫信跟陸遙同志討論了些關於《人生》的想法。我上門去約稿,他就把想法整理出來交給我了。”
聽馬衛都說完,陳浩曾笑着說道:“他的稿子可不好約。”
言下之意是在誇獎馬衛都,這讓馬衛都心中暗爽不已。
以林朝陽如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刊物或雜誌社如果是誠心向他約稿,一般都會派比較資深的老編輯,或者乾脆是主編、副主編出面。
馬衛都一個新兵蛋子去約稿,很容易給對方造成一種不受尊重的印象。
別以爲文人都是謙謙君子,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小心眼兒着呢!
因此陳浩曾的話裏,也涵蓋着一種另眼相看,他確實是沒想到馬衛都能約到林朝陽的稿子,哪怕是一篇評論。
而且看樣子,這份評論還相當的“實惠”。
陳浩曾對於林朝陽的作品很有了解,知道他很少寫評論,因此心中也對這份評論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我先看看吧。”
他說完不理馬衛都的反應,便找了張椅子坐了下來,沉浸到文章之中。
在陳浩曾審稿的時候,馬衛都與同事們有說有笑的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陳浩曾花了二十多分鐘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的看完了文章,臉上流露着看到優秀作品的欣賞與高興,他擡眼朝馬衛都看過去。
“小馬!”
“誒,主任!”
“這份文章,你覺得怎麼樣?”陳浩曾沒有說出自己的觀點,而是想考校考校馬衛都這個年輕人。
馬衛都沉吟着說道:“文章對於《人生》的內容以及高加林這個人物的分析可謂鞭辟入裏,對於如何塑造當代農村人物形象的看法也都是金玉良言,是難得的好文章。”
陳浩曾眉眼含笑的看着馬衛都,“你的評價倒是很高。”
“主任,我這都是內心的真實想法,您多批評指正。”馬衛都眯着眼睛謙虛着說道。
陳浩曾點點頭,“總結的算是到位,不過視角還是應該要更廣一點。”
馬衛都本來是有些得意的,聽着陳浩曾如此說,他不禁說道:“那您給我講講,讓我學習學習。”
他的語氣中七分是請教,還有三分是不服。
陳浩曾卻並未在意他的語氣,神情沉穩。
“最近一些雜誌上有關於《人生》的評論你也應該看到過,總的來說,大多數評論家對於高加林這個人物是持批判態度的。
但在許靈均的這篇文章當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他對於高加林這個人物的態度是很中立的,他既認可高加林身上積極的部分,也包容高加林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