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

作者:坐望敬亭
李小琳用“石頭”一錘子將劉昕武悶在當場,老劉滿臉失落,與喜上眉梢的李小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小說發表權的歸屬,是不是有點兒戲啊?”

  劉昕武心裏的想法被謝大鈞說了出來,他是最早被淘汰的,在一旁看着李小琳這麼輕鬆的就拿到了發表權,越想越覺得喫虧。

  此話一出,李小琳笑容收斂,滿臉警惕的看着謝大鈞,順便瞥了劉昕武一眼。

  “你們倆不會想反悔吧?”

  她問完這句話,扭頭對林朝陽說:“朝陽,剛纔你可都看到了,我可沒強迫他們倆。”

  劉昕武乾巴巴的笑道:“輸就輸了,《入殮師》就讓給你們《收穫》了。”

  李小琳非但不感激他的故作大度,反而說道:“什麼叫讓的?這是我贏的!”

  實惠沒佔到,嘴上便宜也沒佔到,劉昕武和謝大鈞對視一眼,臉上寫滿了鬱悶。

  《入殮師》的發表跟他們沒關係了,兩人也不想在這個傷心地久留,跟林朝陽打了個招呼就要離開。

  一出門,兩人便互相埋怨上了。

  “你說你,出什麼剪刀啊!”

  “我好歹堅持到最後,比你強。”

  “兩個大男人,被一個女同志給滅了,唉!”

  “燕京作家的稿子,被滬上刊物拿走了,唉!”

  兩人來時針鋒相對,信心滿滿,走的時候怨聲載道,唉聲嘆氣。

  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李小琳這個漁翁當然是於華通知來的,他這兩年跟《收穫》走的非常近。

  87年《收穫》發表了“先鋒文學專號”,刊登了一系列青年作家所著的先鋒文學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於華的《四月三日事件》。

  這次“先鋒文學專號”讓幾位於華、格非、蘇童、王碩、馬原他們這些先鋒文學作家名聲大噪,之後於華又《收穫》發表了兩篇小說。

  劉昕武和謝大鈞走後,李小琳這才鬆了口氣,內心無比慶幸自己剛纔的運氣。

  於華在電話裏把《入殮師》吹的天花亂墜,她心裏除了歡喜之外,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好奇。

  拿到手稿後,她生怕夜長夢多,當即告別林朝陽,往機場出發。

  手稿交出後,林朝陽無事一身輕,訂了張機票就準備回香江。

  在機場候機時他買了張報紙,《人民日報》上一篇《我國個人住房價格將實行雙軌制》的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

  根據報紙上的說法,今年開始住房改革會執行新動向,從過去試點的按工資的一定比例給予職工發放補貼的發券提租,轉向單位以優惠房價出售公房過渡。

  燕京幾個試點單位向職工賣房,房價在200多元1平方米,相當經過折舊的土建費。

  看到文章,林朝陽的第一反應是房價要大漲,第二反應是二春同志要賺麻了。

  別看單位向單位出售房產,房價才200多元,可那是經過折舊的,不折舊是多少錢?

  一旦公房可以買賣,市場活躍起來,就是由市場決定房價了,這麼多年燕京可一直都是人多房少。

  正當林朝陽看的認真時,登機的提示音響起,他將報紙摺好放在椅子上供下一位乘客閱讀,走向登機口。

  抵達香江後,林朝陽打了個的士回到家中,卻發現家裏一個人都沒有。

  等了半個多小時,陶玉書姐妹倆和保姆阿娣才帶着孩子回來。

  “你回來怎麼也不說一聲?正巧我今天帶着他們去看房子。”陶玉書說。

  “看房子?哪兒的房子?”

  “深水灣。”

  林朝陽微微驚訝,“那有房子賣?”

  “是啊,要不然我肯定等你回來一起看。”

  說到香江的富人區,半山區屬於傳統富人區,而深水灣則是近二十年才受到富人追捧的。

  1963年,李嘉誠花了65萬買下了深水灣79號別墅,自那以後生意一路順遂,成功發跡,所以許多富豪就認爲深水灣是香江聚寶盆,齊齊入住。

  這麼多年下來,深水灣成了香江的又一富人區,並且含“豪”量比半山、淺水灣還要高了不少,皆因在這裏住的都不是一般的富豪。

  深水灣68號的主人是中電集團嘉道理家族、77號的主人是船王包玉剛、79號的主人是首富李嘉誠、80號的主人是中建集團主席許世勳……

  這幫人身家沒有一個低於百億港元的,俱是香江如今的頂級富豪。

  頂級富豪扎堆,註定了深水灣的房子必然要成爲香江富人階層的搶手資源,每一套豪宅出售都會引起一次富豪階層的爭搶。

  “要買的人挺多吧?”林朝陽問。

  陶玉書笑着說:“可不是嘛,恆和珠寶的陳聖澤、愛高美的劉鑾雄……”

  她說了幾個人名,均是近幾年香江商界冒頭的新晉富豪。

  新錢要想晉升爲老錢,除了資產規模的攀升之外,最關鍵的是很多隱形資源的積累。

  入住深水灣豪宅,對於很多新晉富豪而言,有很強的象徵性。

  所以這些年來每當市面上出現深水灣豪宅,香江的新富豪們拼搶總是最積極的。

  林朝陽夫妻倆的實力比陶玉書提到的這幾個人強了一些。

  最近深水灣新出的75號別墅產權爲嘉道理家族所持有,事實上最早深水灣別墅區便是由嘉道理家族開發的,至今他們家族手中仍有幾套別墅。

  除了這次要出售的深水灣75號之外,深水灣70號、72號也由他們家族掌握。

  深水灣75號物業佔地面積達到驚人的2.14萬平方呎,建築面積也高達1.61萬平方呎。

  除三層高的別墅主體之外,還建有花園、泳池等設施,別墅因爲在低谷中聳立而起,四面觀景,不愧豪宅之名。

  當然了,價格也很好,75號別墅要價3500萬港元。

  同樣是豪宅,陶玉書獎勵周星馳的那套半山豪宅2000呎也才450萬港元,3500萬港元幾乎是周星馳那套的8倍之巨。

  “你手裏的錢夠嗎?”

  陶玉書問林朝陽的時候在觀察着他的神色。

  “正好夠。”

  見林朝陽神色輕鬆,她又問:“那你還有錢給玉墨買房子嗎?”

  “湊一湊也差不多。”

  陶玉書聽着這話,忍不住打趣道:“我要是再讓你拿出2000萬來,你劃拉劃拉戶頭是不是也能湊出來?”

  裝窮的話術被拆穿,林朝陽面露難色,“真沒了。我又不是財神爺,還能憑空變出錢來?這都是我辛辛苦苦攢的!”

  “光是攢的?你版稅、稿費有這麼多?”

  林朝陽猶猶豫豫的說:“也有炒股賺的,也沒賺多少。”

  陶玉書笑了笑,沒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跟林朝陽闡述起了她想買這套房子的原因。

  “爸媽他們年紀也大了,讓他們搬到香江來他們肯定不願意,但一年來短住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

  深水灣這套房子面積足夠大,家裏人全來了都夠住。

  以香江現在的經濟形勢,深水灣的房價漲勢比一般的樓盤還要猛,就相當於是投資了。”

  聽着陶玉書的話,林朝陽點了點頭。

  家裏人來住這一點暫不說,深水灣別墅這種豪宅大部分時間都是有價無市,堪稱這個港口城市最爲稀缺性的頂級資源。

  到後世的2020年左右,深水灣豪宅區隨便拿出一套別墅的價格都已經飆到25億港元以上,房價漲了數十倍。

  即便如此,也依舊受到了富豪們的追捧。

  “你決定就好,我沒意見。”

  林朝陽把決定權交給了陶玉書,她又思考片刻,便下了決心。

  深水灣75號潛在買家衆多,既然決定了,就要趕快下手,省得被人先下手爲強。

  第二天一早,她便聯繫房產經紀人籤合同交定金,合同剛簽完,房產經紀人就接到了恆和珠寶陳聖澤的電話,可惜他晚了一步。

  “恭喜林生、林太!”

  嘉道理家族的人向來深居簡出,深水灣75號的出售全程都由房產經紀人經手,簽完合同雙方握了個手,道了聲恭喜。

  接下來就是過戶,然後繳納房款和稅金了。

  香江的房地產稅有5項,分別是物業稅、差餉稅、印花稅、遺產稅和房地產買賣利得稅,林朝陽夫妻倆過戶需要交的僅有印花稅。

  根據1988年4月港府頒佈的新規,深水灣75號的物業價超過150萬港元,印花稅爲房產價格的2.75%,接近百萬港元。

  光是一項印花稅都夠普通香江人家買套千呎大屋了。

  花了兩天時間,付出了3600萬港元后,林朝陽夫妻倆終於拿下了深水灣75號的產權。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陶玉墨變成了家裏最忙碌的那個人。

  深水灣75號房齡二十餘年,房屋情況保持的非常好,但即便如此,房子買來了,還是有不少需要收拾的地方。

  陶玉書要操心公司的事,林朝陽則是懶得管,事情自然就落到了她頭上。

  “哇哇哇!”別墅三樓的超大陽臺上,張曼玉瘋瘋癲癲的大叫着,最後來到陽臺欄杆處,舉目遠眺,滿臉亢奮。

  “我的天啊!我這輩子什麼時候纔有機會住上這樣的房子啊!”

  她激動的感嘆一聲,沒等陶玉墨說話,又指着遠處大叫起來,“那個是深水灣高爾夫球場,那個是誰家?李超人嗎?還是包船王?”

  陶玉墨拍掉她的手,“行了,你收斂一點。”

  “收斂不了一點!”張曼玉的語氣誇張,表情更誇張,“幾千萬的豪宅啊,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進來呢。”

  “你平時去的那些酒店、商場哪個不是價值上億的?”

  “那能一樣嗎?酒店、商場就跟公交車一樣,誰都可以去。但這裏不同,註定被人獨享……”

  張曼玉說着這話時,眼神微眯起來,眉頭還忍不住挑動了兩下。

  明明長了一張女明星的臉,卻渾身猥瑣氣質,像個摳腳大漢。

  跟男人聚在一起話題的肆無忌憚差不多,女人聚在一起同樣如此。

  見陶玉墨露出嫌棄的表情,張曼玉忍不住一把抱住了她,模仿着電視劇中採花大盜的語氣和表情。

  “哇哈哈!真恨不得我現在是個男人,把你給娶進家門,一輩子不用奮鬥了!”

  張曼玉說的自然是林朝陽要送陶玉墨一套千萬豪宅的事。

  陶玉墨掙扎着推開她的鹹豬手,呵斥了兩句,張曼玉才老實下來。

  “你以後跟超人、船王做鄰居,我們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陶玉墨不理會她的陰陽怪氣,記錄着家裏需要改造的地方和添置的東西。

  忙了大半天時間,見時間差不多了,她叫着張曼玉離開。

  臨出門前,張曼玉依依不捨的看了一眼這棟上萬呎的超級豪宅,充滿留戀的說:“我這輩子是沒希望住這麼好的房子了。”

  說完這話,她又想起了一旁的陶玉墨。

  一下子摟住閨蜜的胳膊,狠狠地蹭來蹭去,“玉墨姐姐,以後你的千萬豪宅裏能否給小妹留張牀?”

  陶玉墨作勢勾起了她的下巴,意味深長的說:“這就要看你的表現了!”

  “小女子定當……”

  張曼玉媚眼如絲,正演的入戲呢,路上突然駛過一輛汽車。

  兩人被嚇得一個哆嗦,立馬遮臉掩面。

  等汽車走遠了,兩人才鬆了口氣,連忙上車離開。

  可不敢再皮了,差點社死當場。

  傍晚,陶玉墨剛回到家中,阿娣告訴她,說有燕京的電話找她。

  “誰啊?”

  “說你您的同學,姓郭。”

  “我說您不在家,讓她晚點打過來。”

  陶玉墨點了點頭,心裏大致有數了。

  同學,姓郭,肯定是郭劍梅,只是不知道她突然給自己打電話有什麼事。

  這兩年燕京開通了20條香江、日本雙向話路,打國際長途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她看了看時間,電報大樓是如今燕京爲數不多24小時工作的單位,想來晚點郭劍梅還會再打電話。

  過了約莫半個小時,家裏的電話響起,陶玉墨主動去接。

  “劍梅,你怎麼想着主動給我打電話了?”

  “什麼?”

  陶玉墨剛接起電話時還是笑模樣,可聽電話那頭說了一句話後,臉色驟變,面有悲慼。

  “怎麼了?”正逗着孩子的林朝陽問她。

  “好,我知道了。”

  陶玉墨聲音低沉的掛斷了電話,望着林朝陽,“海升去世了!”

  “誰?”

  “査海升,我同學,我們倆還是政法大學的同事,寫詩的那個。”

  陶玉墨一口氣說出這些話,與其說是向林朝陽說明,不如是說服自己接受這個現實。

  她還這麼年輕,父母健在,第一次經歷熟悉的同輩人離開,心裏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3月26日下午,在山海關至龍家營的一段慢行鐵軌上,筆名海子的査海升臥軌自殺了。

  鐵軌旁,擺放着他隨身攜帶的4本書:《聖經》《瓦爾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說選》。

  陶玉墨回想着郭劍梅在電話中說的話,腦海中彷彿有種巨大的轟鳴聲,讓她無法思考、無法言說。

  陶玉墨她們這一代大學生,同學之間的感情都很要好,況且她還跟査海升做了三年同事,相處無間。

  驟然接到這個消息,她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

  過了好半晌,她看着茶几上白霧嫋嫋的茶杯,才逐漸緩過神來。

  “姐夫,海升臥軌自殺了。”陶玉墨又重複了一遍這個消息。

  “知道了,太可惜了。”

  “你說他那麼有前途,好端端的,怎麼會自殺呢?”陶玉墨的眼睛裏滿是不解。

  “大概是天妒英才吧。”林朝陽安慰道。

  自從査海升畢業後,就跟林朝陽斷了聯繫。

  最後一次見面是83年他和陶玉書一起送陶玉墨去昌平上班,那時査海升還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査海升是個天才,無論是從智商還是從才華來說都是如此。

  15歲從安徽懷寧的農村考入燕大,他是真正的寒門貴子,他在詩歌創作上才華出衆,在學校時便已顯露,但這恰恰也是問題所在。

  他太年輕了,還沒來得及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便已被八十年代如潮水一般涌來的新鮮知識與事物衝擊的失去了方向。

  在他的身上,匯聚了純潔、簡單、偏執、敏感這些大多數詩人都有的性格問題,但這些都不足以使他失去生命。

  査海升自殺後醫生對他的死亡診斷是“死於精神分裂症”,政法大學也是據此處理他的自殺的。

  一個好端端的高材生,天資橫溢的詩人怎麼會是精神病呢?

  原因很簡單,査海升練氣功。

  他最早練氣功是因爲聽朋友說這東西有助於寫作,可以給人以超凡的感覺,有一回他信誓旦旦的對好友西川說他開了小周天。

  然後他開始出現幻聽,總覺得有人在他耳邊說話,又覺得自己的肺已經爛掉了,各種身體上的幻覺讓他飽受精神折磨。

  自殺前,査海升曾寫過幾封遺書,稱同事是道教敗類,說有人要害他,讓父母爲他報仇。

  在最後一封遺書裏,他又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後世很多人把査海升的去世浪漫化,將原因歸結到性格和外界的精神打擊上。

  但修煉氣功罹患精神疾病,這個事實卻是不容辯駁的,也是導致他自殺的最直接的原因。

  陶玉墨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以前在學校時的一些經歷,言語間滿是傷感。

  說完這些話,她決定回內地,去參加一趟査海升的葬禮,以盡同學之誼。

  陶玉墨走的第三天,李士非突然跑到香江,一臉苦相的出現在林朝陽面前。

  “朝陽,你怎麼能幹出這種事呢?”

  李士非的表情痛心疾首。

  自從《入殮師》的稿子給出去後,他就知道李士非肯定要找上門。

  “咱們這麼多年的關係,《入殮師》要在《收穫》發表的消息,我竟然是從別人的口中聽到的!

  要發表,你怎麼不找我們《花城》啊?”

  “這事啊,說來話長。”林朝陽敷衍道。

  “那你長話短說。”李士非不依不饒。

  林朝陽不理他的虛張聲勢,轉移話題道:“我讓小琳姐用完稿子後,給你們寄過去一份,你收到沒有?”

  聞言,李士非面露焦急,“什麼時候的事?你怎麼也不跟我說一聲?”

  他立馬借林朝陽家的電話聯繫花城出版社,告訴編輯部的人一定要留意滬上《收穫》寄來的信件,再三交代之後才掛斷了電話。

  被林朝陽這麼一打岔,李士非興師問罪的心思淡了下去,但還是忍不住埋怨幾句林朝陽不夠意思。

  接着他又跟林朝陽聊了聊《入殮師》故事情節和創作經歷,心中對這部小說充滿了期待。

  “對了,你那個日本文學研究會寫的文章《花城》這個月轉載了,反響相當好!”

  李士非說的是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會刊上發表的那篇《八十年代中後期許靈均創作風格之流變》。

  轉載外國文學作品、文學熱點事件或評論一直是《花城》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們創刊後之所以能在國內諸多文學期刊當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幾年林朝陽跟花城出版社的合作關係親密無間,他們對林朝陽作品在海外的傳播也很關注。

  時不時的就會從海外一些文學刊物上淘換到關於林朝陽作品的評價或反應,然後毫無心理負擔的翻譯轉載到自家雜誌上。

  這類文章在發表後通常都會受到許多讀者的好評,不僅是因爲林朝陽的讀者衆多,更關鍵的是讀者們的民族情感在作祟。

  後世爲啥很多老外能喫“我愛中國”這碗飯?

  不就是抓準了國人的這種心理嘛。

  不過相比後世抖陰塑造的那種虛假的“友好”氛圍,林朝陽作品的受歡迎要更真實一點,畢竟這年頭誇中國作家或者中國作品可沒錢賺。

  《八十年代中後期許靈均創作風格之流變》發表後,除了在讀者羣體受到了歡迎,也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

  在林朝陽旅居香江後所創作的三部作品中,《寄生蟲》在內地的口碑相對是要好一些的,《楚門的世界》和《大時代》在評論界的口碑就沒那麼高了。

  《楚門的世界》出版後遭遇了“虛假敘事”“脫離實際”等指控,同名改編電影在海外斬獲大獎,口碑立刻回升。

  相比之下《大時代》就慘多了,一直被評論界認爲是“通俗小說”,是林朝陽創作生涯中的一次滑鐵盧。

  而文學界之所以會注意到這篇文章,主要是文章中提到了“香江三部曲”這個概念。

  不管是在文學界還是在其他領域,逼格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怎麼塑造逼格,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就是先塑造概念。

  比如“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這名號說出去誰聽了不是虎軀一震?

  可實際上呢,這樣的禁軍教頭北宋軍中有5700個,就是個從八品的不入流官職。

  當然了,林沖本人還是牛掰的。

  《流變》一文提出“香江三部曲”這一概念也是一個道理,感覺一下子就把林朝陽這三部小說的逼格給拉了上去,連帶着原來評價不太高的《大時代》也變得高級了起來。

  再比如“梁山一百零八將,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你別管裏面是不是混進了施恩、孔明、孔亮這些廢柴。

  這名號一報出來,哪個好漢不立刻神氣?不受人敬仰?

  同樣的道理,“香江三部曲”這個概念被日本人率先提出來,國內的那幫評論家也犯合計了。

  咱們之前對這幾部作品的評價是不是太苛刻了?人家日本人看了都說好。

  中國人自古提倡謙虛,這是個極壞的觀念。

  你做得好,別人誇你,這本是好事。

  你偏要面上謙虛,心裏卻受用,這樣做大致會導致兩個結果。

  你可能真的會變成一個謙謙君子,但這種概率極低,畢竟道德聖人從來就不多。

  大概率變成一個表裏不一的僞君子、不分好壞的糊塗蛋。

  所以爲什麼“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呢?

  因爲你表裏不一,不分好壞,人家外來的和尚沒那麼多顧忌,說了真話,他說的可不就成真理了嗎?

  反觀你這個“謙謙君子”,就成了小丑。

  “香江三部曲”這個概念的出現,正應了那句“牆內開花牆外香”,讓評論界和讀者對這三部作品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聊完了《流變》一文引發的反響,李士非見沒事了,就打算回廣州。

  林朝陽卻拉住了他,讓他晚上在家裏喫頓飯。

  晚上李士非在家裏喫飯,順便跟陶玉書聊起了《漫畫王》這幾個月的發展情況。

  如今國內雖說引進了《機器貓》《鐵壁阿童木》等日本動畫,但日漫還未引進,《漫畫王》現在拿港漫當主打,對國內的連環畫產業無疑是降維打擊。

  12月單期銷量突破30萬冊後,《漫畫王》的銷量表現沒有任何滯澀,一路狂飆突進。

  到今年3月份,最新一期的銷量已經突破了80萬冊。

  看樣子,突破單期百萬份就是這兩個月的事。

  聽到這樣的消息,陶玉書眉梢盡是喜色。

  “看來漫畫單行本的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