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轉學原因
班主任周厚德站在校長室,有些舉棋不定:“校長,真要把江姝同學塞我們班?”
校長點頭:“你們班基礎差,老師講得也淺顯,江姝同學學着沒那麼喫力嘛。”
周厚德依然忐忑:“可我們班那羣小屁孩比較排外……”
“說不定江姝同學會帶動你們班的學習氛圍。”校長把轉學資料遞給她,“你先看看。”
周厚德打開,剛翻了幾頁,臉上的驚訝越來越多。
成績先不提,這位來自偏遠杏花村的江姝同學,戰果是很輝煌的——體育競技的獎拿到手軟,見義勇爲獎也拿過好幾次,被評爲學校的反霸凌先鋒,且還在路上協助過警察抓過歹徒。半年前更是幫助破獲過一起人販子案,救出了被運輸到緬北的數十名受害人員,這事當時還見了報。
除了戰鬥力彪悍,小姑娘的學習韌勁也是讓人驚歎。據說她經常通宵不睡覺,逢人就拉來給她講題,高中兩年已經薅禿了三位老師。
學校認爲這孩子是可造之材,放在一個小小的鎮上中學實屬浪費人才,主動聯繫了江城一中,想將江姝同學放在這邊借讀幾個月,讓其接受更高深的知識洗禮,將來也能爲犬聞鎮中學爭爭光。
江城一中看到那不起眼的學習成績單,本來挺猶豫。誰知道沒過兩天,犬聞鎮所在的區縣十位校長又聯名進行了二次舉薦。
據說江城一中的校長是彎着腰從上級手裏接過的轉學檔案。
箇中緣由,怕只有校長自己懂了。
……
周厚德嗓子有點幹:“校長,人家是來學高深知識的,放在我們這個吊車尾的班級……”
“你給她開開小竈嘛,我聽說你最喜歡給上進的孩子開小竈。”校長拍了拍周老師的肩膀,“她們母女已經在你辦公室等候多時,去吧。”
周厚德抹了一把臉,認命地出了校長室,往高三年級辦公室走去。
剛推開門,便看到自己的辦公桌旁站着兩個人,江流雲還穿着一身補丁舊襖子,好幾處裂開的線頭裏,能看到發黑起坨的棉花。她旁邊的女孩倒是一身新的一中校服,又高又瘦,鼻樑上一副眼鏡擋住大半邊臉,看着柔柔弱弱的樣子。
兩人也不知站了多久,大冷的天,面前連一杯熱水也沒有。
這樣柔弱可愛的孩子,細胳膊細腿的,都能多次見義勇爲,還那麼愛學習……
他就是被薅禿了又能怎麼樣!他願意!
周厚德心裏的觸動很深,熱情上前:“江姝同學是吧,我是你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姓周。”
……
辦好轉學手續,江流雲細心交代了一番要和同學友愛共處,這才依依不捨地拉着女兒的手:
“媽等下就直接回去了,晚了怕趕不上到犬聞鎮的大巴。你有什麼事,就借老師的手機給村裏打電話——等過幾個月麥子有了收成,媽就給你買一個手機,以後就方便多了。”
班主任周厚德在旁邊輕咳一聲:“我那裏有一部閒置下來的老人機,就是功能不怎麼靈敏,不嫌棄的話——”
江姝和江流雲驀地望過來:“不嫌棄!”
周老師默了一下:“放學就給你。”
江流雲像是卸下了一樁心事,終於放心地離開了。
江姝望着她滿是補丁的背影,花白的頭髮在晨曦中閃耀着光芒。
周厚德輕聲打斷她的注視:“走吧,孩子,努力考上好大學,纔是對母愛最好的報答。”
高三27班教室。
作爲吊車尾的班級,在其他班級充滿郎朗晨讀聲的時刻,27班的教室更多的是打鬧喧譁聲。
周老師在門口冷着臉站了兩分鐘,喧鬧聲終於少了那麼三分之一,他才走上講臺:
“今天我們27班將會加入一名新成員,有請江姝同學!”
教室瞬間一靜!
然後是更大的喧譁聲,如同五十六隻鴨子,攪得周厚德耳朵嗡嗡響,忙朝門外示意。
教室內,一個個饒有興致地盯着門口,忍不住開始議論起來:
“這到底是有背景還是沒背景?沒背景能轉進一中?有背景爲什麼要選我們這個差生班?”
“背景不背景不重要,人好看不好看比較重要——畢竟那些長得辣眼睛的,最後都被我們逼得轉學了。”
“我倒是喜歡醜點的,欺負起來比較沒有負罪感……”
衆人聊得興起,門口處,晨曦微光中,江姝雙手插進校服兜裏,慢悠悠踏步而來,身高腿長,颯爽、慵懶兩種反差極強的氣質在她身上完美融合,等那張臉暴露在視野裏,整個教室立刻又炸翻了鍋,鬧得不可開交!
“是美女!是美女!看她那臉那手,一絲毛孔也沒有,跟藝術品一樣,媽呀又是想談戀愛的一天!”
“哪裏美了?中人之姿而已,那副眼鏡實在是減分,不知道取掉會不會好看一些……”
“顏值算什麼!難道你們沒有發現她的氣質……嗯,醉玉頹仙般,迷死個人!”
“我是女生,可我想溺斃在她那雙涼薄疏懶的眼睛裏!”
……
周厚德提高嗓門:“接下來的四個月時間,江姝將和大家一起努力,衝擊高考!現在有請江姝同學做一下自我介紹,同學們請安靜!請安靜!給老子安靜!!!”
江姝看周老師一眼,想到他無私貢獻出來的老人機,直接將手裏的書包往講桌上一砸,嗓音疏懶:“我揍過歹徒、掀過人販子窩,唯獨沒試過揍碎嘴的小可愛。”
“砰!”
周厚德用了好多年的桌子,直接被輕便的書包砸出一道裂痕!
桌子前的同學瞬間安靜如雞!
其他同學也帶着審視,慢慢安靜下來。
“我叫江姝。”江姝這才慢慢開口,“來自江城犬聞鎮第十中學,以後還請,互相指教。”
“犬聞鎮?那個江城的重點扶貧小鎮?”一副公子哥兒氣派的少年詫異開口,“聽說那裏有一個住着一村懶漢、每個月都等着政府發東西救濟的杏花村,你聽說過沒?是真的嗎?”
“我去年看過關於那個村子的報道。”另有同學啊了一聲,“據說一百多個村民,採訪時連蔥和蒜都分不清,明明好手好腳的,地裏卻全是荒草——後來那個報道莫名其妙就被撤了,就連杏花村在網上也搜不到了。”
“我爸跟上頭的扶貧人員去考察過,”有女生默默舉手,“聽說到處都是墳,那些村民很多房子都懶得蓋,直接往墳裏挖個洞鋪點草一躺;還有直接把自己掛樹上的——江姝同學,真的嗎?真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