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困難的改變

作者:黃狗身上白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週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

  “不覺得熟悉嗎?現在這個場景,類似的對話,還沒想起來嗎?”赫敏小姐笑了笑,轉頭對石頭姐說,“很奇怪啊,覺醒的條件到底是什麼?我以前認爲是足夠的精神刺激,但好像不太對。對她的刺激難道還不夠?”

  “也許是沒有籠子?”石頭姐笑了笑。

  “帶不進來。”赫敏小姐搖頭,“難道要我們把她關籠子裏送給寧。海關也過不了,我們的私人飛機還要幾個月,不該定747的。”

  赫敏小姐坐在羅伯茨小姐的背上繼續刺激她。

  怎麼會不熟悉,這一切都太熟悉了,這可是羅伯茨小姐的噩夢!

  說服的工作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半信半疑的羅伯茨小姐,決定還是跟着去看看。

  讓羅伯茨小姐下定決心還有個重要因素,實在是個兩個碧池這一年來的行爲太可疑了,突然富有,太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

  避免了飢餓遊戲中的戰爭,寧勻生命值方面的收穫很大。無論如何,活得不太舒服也比死了好。

  不過寧勻估計也只有在這種電影中刷生命值可以刷的很爽,本來死人少的電影就刷不出來了,要比拯救世界還拯救世界纔行。

  《飢餓遊戲》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北美上映之前,就創造了電影票預售記錄,超過了兩年前的《暮光之城3:月食》。

  全球總票房接近七億美元,但主要票房都來自於北美和歐洲地區,例如北美票房就高達4。08億美元。

  在北美,超過四億美元的本土票房是一個驚人的成績,舉例來說,飢餓遊戲的4。08億美元本土票房。超過了次一年上映的全球大熱電影《冰雪奇緣》本土票房。

  在北美歷史票房排行榜中,在那個時段,《飢餓遊戲》排在第十一位,即使截止到今天。《飢餓遊戲》也排在了第十八位。

  但是在北美和歐洲以外的地區,《飢餓遊戲》的票房普遍不好,比如中國和日本。

  作爲國內引進獅門影業的最重要影片,拍片率牢牢佔據第一位的《飢餓遊戲》,票房只有1。7億人民幣。排到了二百多位,實在對不起上映之前強大的宣傳,和針對國內市場的首次特供版預告片。

  不僅是票房不好,口碑也很普通。

  大多數人看完後都覺得這部影片,劇情,演員,演技,動作場景,特效,全都普普通通。溫吞水一樣的讓人提不起精神。

  在日本,也幾乎是同樣的待遇,號稱北美《大逃殺》的《飢餓遊戲》,日本人普遍提不起興趣。

  算不上收穫了大失敗,也能算上普通的失敗了。

  和北美大熱的場面,嚴重不符。

  於是各種分析出爐,主流的觀點都是強調審美差異。

  還有些說國內觀衆更喜歡大場面,大動作,大刺激,特效最好用在爆炸上。只有一次爆炸的《飢餓遊戲》,全片都是尿點。

  在寧勻看來,其實這種差異並不難理解。

  主要的還是生活環境不同,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差異。

  在北美和歐洲地區。凱特尼斯的經歷讓女孩們非常有代入感,大家都在想,如果我是凱特尼斯我要怎麼做。

  怎麼才能在殘酷的飢餓遊戲中保持人性,不迷失自己,怎麼處理好愛情,處理好那麼多喜歡自己的人……

  而這種代入感。到了中國日本等等國家,全部失去了。

  考慮什麼人性啊,連扶不扶都不用考慮,考慮人性豈不是弱爆了。

  和《大逃殺》一樣,趕快砍死其他人才是正事。

  雖然有好幾個男孩愛自己很不錯,但沒有總統啊,不幸福!

  斯諾總統明明應該是個二十多歲,最多三十歲的霸道總統纔對!

  和什麼弱氣的可愛男孩談戀愛,一點也提不起勁兒。

  辛納,黑密契,一樣不符合審美,不符合角色的期待。

  在北美,青少年電影喜歡講的故事是,青少年成長,遇到矛盾,然後再次成長,連解決矛盾都不是那麼重要。

  這樣的一種模式,在北美以外的地區,就不是很討喜了。

  簡單說,成長多麻煩,砍死所有競爭對手最簡單。

  如果《飢餓遊戲》以弓箭女孩那樣的女孩爲主角,處心積慮的參加飢餓遊戲,處心積慮的殺死其他人,然後成爲勝利者,走上人生巔峯,釣上高富帥,一定會非常有代入感,一定票房飄紅。

  隱隱約約閃爍其詞的政治方面,在多數觀衆看來也很幼稚。

  適應強權,打拼出來纔是英雄,挑戰強權,一開始就是傻瓜。

  沒有大場面,沒有刺激,各種理念都不認同,能有好票房才奇怪了。

  總得來說,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生活的都很真實,需要的是真實之外的刺激與休息。

  而另一些人,生活的則太平淡,沒有糾結又怎麼體現深刻呢。

  所以當在現實中足夠深刻的時候,經常面臨更深刻的人性考驗的時候,電影裏只要娛樂就夠了。

  在北美,詹妮佛·勞倫斯的人氣優勢,也是獲得高票房的保證。

  雖然不像後幾年全美國人民都愛她,但《冬天的骨頭》和《X戰警:第一戰》,都讓她收穫了很多忠實粉絲。

  尤其《冬天的骨頭》的驚豔表演,讓太多人念念不忘。

  《飢餓遊戲》的導演加里·羅斯,也是看過這部影片決定找詹妮·佛勞倫斯飾演凱特尼斯。

  即使年齡上大了好幾歲,但綜合衡量,票房號召力,加上能演好凱特尼斯這個角色的人選,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而詹妮弗·勞倫斯也確實演好了這個角色,在沉靜外表下,擁有極具爆發力令人驚歎的自然表演。

  但這種表演,在歐美以外的地區。很難被人欣賞。

  首先是詹妮佛·勞倫斯的容貌,即使在北美,也很難算的上漂亮,但這樣稍顯普通又有親和力的容貌。最容易讓北美的女孩產生代入感。

  其次,凱特尼斯這樣性格的人,太不容易被人理解。

  在北美,《飢餓遊戲》大多數方面都做到了恰到好處,代入感。新奇感,討論的內容不會過於深刻,看起來還有一定內涵。

  不僅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口碑很好,很多成年人也一樣喜歡。

  所以最終取得的本土高票房,也可以理解。

  就像《小時代》這樣的片子,在其他地方,無論如何也取得不了好成績。

  都是在本地區針對性太強,在其他地區莫名其妙。

  ……

  《飢餓遊戲》作爲原著粉絲加成系列電影第一部,想要改變極其困難。

  早些年的影片還好。最近這些年,分工精細,目的明確的商業電影,任何一點微小的改變,都涉及到很多方面。

  好在寧勻改變後所影響的並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整個主創團隊。

  當然,即使這樣,也沒那麼容易。

  不過也沒有那麼困難,關鍵還在於影響力。

  比如在寧勻開來,《飢餓遊戲》雖然很成功。但完全可以更成功。

  最簡單的就是角色選擇。

  某種意義上,即使很多人否認,《飢餓遊戲》也可以看作是小妞電影,所以選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男性角色。

  根據寧勻的瞭解,在選角上,電影的導演加里·羅斯和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有很大的分歧。

  原著女作者,不喜歡詹妮佛·勞倫斯,嫌棄她的年齡太大,也不符合凱特尼斯嬌小的印象。

  而導演。則受不了女作者對男角色的插手。

  因爲女作者,強烈指定了喬什·哈切森來扮演皮塔的角色。

  也就是說,導演喜歡女主詹妮佛·勞倫斯,女作者不喜歡。

  女作者喜歡喬什·哈切森,導演不喜歡。

  最後兩人互相妥協了。

  從後來看,詹妮佛·勞倫斯扮演的凱特尼斯很成功,雖然不太符合原著凱特尼斯的感覺,但人氣極佳。

  喬什·哈切森扮演的皮塔非常普通,遠遠算不上成功。

  寧勻覺得有點好笑的是,和中國一樣,基男小鮮肉對腐女作者的吸引是不分國界的。

  喬什·哈切森是個藏在玻璃櫃子裏的同志,誰都知道他只差一步出櫃了。

  他不僅多次參加同性權益保護活動,還在參訪裏公開宣稱,說不定明年就喜歡某個男人了。

  大表姐詹妮佛·勞倫斯也爆料,第二部裏,喬什·哈切森和山姆·克拉弗林熱戀,形影不離……

  客觀的說,喬什·哈切森除了符合原著女作者的口味,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皮塔這個角色,本來有很大的發揮餘地,貫穿飢餓遊戲四部始終,絕對應該引起粉絲尖叫的一個角色,最後卻沒什麼反響。

  無論是換成演技出色的演員,還是換成高顏值的演員,都比喬什·哈切森更合適。

  在飢餓遊戲之前,最能類比,最近似的電影,就是《暮光之城》系列了。

  同樣是少女視角,那部電影男主的粉絲號召力,根本不用多說。

  僅僅從票房上來說,《暮光之城》系列也比《飢餓遊戲》系列更成功。

  飢餓遊戲全系列四部,成本爲78m+130m+135m+160m,總共爲4。93億美元,總票房爲,694m+865m+755m+653m,總共爲29。67億美元。

  暮光之城全系列五部,成本爲37m+50m+68m+110m+120m,總共爲3。85億美元,總票房爲,394m+710m+699m+712m+830m,總共爲33。45億美元。

  飢餓遊戲的成本票房對比爲,暮光之城成本票房比爲,所以表面上就能看出,暮光之城比飢餓遊戲賺的多,何況暮光之城系列的周邊錄影帶等收入也比飢餓遊戲系列多。

  當然,更顯眼的是這種系列電影賺取票房的強大能力,穩賺不賠的能力。

  否則也不會拼命拍攝像《分歧者》系列,《移動迷宮》系列那樣的跟風電影。

  風險小,收入高,影響力大,周邊豐富,長期影響力和收入更好,誰會不喜歡這樣的系列電影呢。

  說《飢餓遊戲》不如《暮光之城》系列更成功還在於一些場外因素,2012到2016這幾年,正是詹妮佛·勞倫斯烈火油烹的巔峯時刻,沒有一個同年齡的女演員,甚至沒有一個同年齡的演員比她更受到全美國人民的歡迎。

  這樣的情況,對於拉高票房是極有優勢的。

  詹妮佛·勞倫斯的事業高峯,《飢餓遊戲》系列所佔的部分很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詹妮佛·勞倫斯的極具魅力的性格,和遠超同年齡女演員的演技。

  是大衆喜歡她,是大衆認可她。

  沒有《飢餓遊戲》,她也是無與倫比的詹妮佛·勞倫斯。

  《暮光之城》就不一樣了,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也很紅,但她的紅幾乎全都依靠《暮光之城》,沒有了《暮光之城》,她就是微不足道小演員。

  《暮光之城》成就了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而詹妮佛·勞倫斯和《飢餓遊戲》互相成就,至少是這樣。嚴格說起來,《飢餓遊戲》佔了更多詹妮佛·勞倫斯的便宜。

  至於艾瑪·沃特森,永遠的赫敏小姐,沒了《哈利波特》,誰知道她是誰啊?!

  艾瑪·斯通,比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艾瑪·沃特森兩人更好,獨立性更強。

  在《超凡蜘蛛俠》裏,她比花瓶好一點,離開這部電影,她也很有魅力,但比起詹妮佛·勞倫斯就差太多了。

  所以說,《暮光之城》系列電影本身的票房潛力,要遠超過《飢餓遊戲》系列。如果第一部的預算更寬,導演更好,很可能《暮光之城》會選出一個更優秀的女主,獲得更高的票房,全系列受益。

  而《飢餓遊戲》,絕對無法選出更好的女主了。選詹妮佛·勞倫斯,簡直正確的不能在正確。

  PS:改變越來越困難,同樣也是這部的困境。

  比如漫威電影宇宙,實在想不到現實中的電影怎麼改才能合理。

  電影內的劇情還有發揮的自由度,但涉及到現實中的改變,分工精細,商業化明確的好萊塢電影,想要改變任何一點,困難大的都無法想象。

  更不要說必須滿足四個因素了。合理改變,看上去增加票房,實際上拉低票房,在電影宇宙的框架之內,不能影響其他影片。

  一部蜘蛛俠2,都是承受了失敗,纔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可能性,遠算不上合理。

  所以對漫威的電影,總是不敢碰,如果是單純的無限流,束縛就小多了。

  「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未完待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