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魂兮歸來,罪己詔
趙徵看向了一旁的太監總管王半,想從他那裏尋找到答案。
在奉天殿外擺棺材,是他帶錯地方了,還是什麼意思?
皇帝總不能這麼好心,會給自己辦葬禮吧?
太監總管王半自然不會透漏,只能指了指殿門關着的奉天殿。
然後站立喝唱:
“啓稟陛下!聖賢趙府新任家主已至!”
然後,太監總管王半,就此退下。
現場,獨留趙徵一人迷茫。
直到約莫半刻鐘後。
吱呀
奉天殿的殿門,才終於打開,給予了趙徵迴應。
但趙徵的身後,卻在同時,也傳來了更大的動靜。
讓他忍不住回頭查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趙徵好奇的望去。
最先,他只看到了一點白,好像是一羣人。
然後隨着來者接近,他纔看清,是無邊無際的白。
太陽的光輝下,這抹白顯得是那麼的刺眼。
以至於讓趙徵的眼睛,都被晃出了淚水。
因爲這抹白裏帶頭的,有中裏村的孫百戶和他的孫兒孫小乖。
其身後的,是浩浩蕩蕩不可見尾的京城百姓。
太子朱標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換上了一身素白,出現在孫小乖的旁邊。
待人羣走近一些後。
趙徵剛好擦去眼淚,見到太子朱標從懷裏拿出了一道聖旨,然後正片開始了。
開頭,不是皇帝詔曰,而是一篇趙徵熟悉而又陌生的先秦古文。
熟悉是因爲他知道其中的名句,陌生是因爲考試不考,對全文不熟。
這篇古文就是——
楚辭,屈原,《招魂》: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巫陽對曰:“掌夢!上帝其難從;若必筮予之,恐後之謝,不能複用。”巫陽焉乃下招曰:......”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歸來!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歸來,哀江南!”
朱標的情緒,在最後一句《招魂》唸完後,就此由平靜可控,到悲傷不已。
但他身後的百姓,接過了他的棒。
“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唰
雪花,在趙徵面前綻放,飄落,落到到他的頭髮上,落到了他的腳下,甚至飄進了他的懷裏。
“我趙徵,何其有幸。”
看着眼前,幾乎擠滿了奉天殿前廣場的百姓。
這一次,趙徵沒有操作這副二十三號的淚腺,眼淚就開始了自由滑落。
“小友!”
魂兮歸來的呼喊中,自奉天殿裏出來的誠意伯劉基,見到趙徵,見到兩副棺材。
直接就脫離了百官隊伍,越過了皇帝朱重八,快步挪到了趙徵的身邊。
砰!
但他先前才被太醫就喚醒,加上跪了一整夜。
纔到趙徵面前,就直接摔倒了。
趙徵趕緊把他扶了起來。
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奉天殿上站立的皇帝朱重八。
然而,這一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換作了他。
皇帝朱重八居然流淚!
並沒有注意劉基的僭越。
“劉公!您沒事吧?”
他這才把注意力,全心放到了眼前的知己身上。
“劉公,上次府內見你,你還是精神抖擻,怎麼現在卻......”
趙徵看着這個知己,卻不能直接說明自己就算原來的趙徵,只能尊晚輩之禮,心裏難受再起。
但劉基,卻比他更悲傷。
“小友!你們一府死了那麼多人了,你們別入朝了啊,別再爲陛下辦事了!最後都會死的!”
“你讓老朽,如何能夠忍心看着一個個的知己離去,不時就要經歷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啊!”
誠意伯劉基,當着一旁太子朱標的面,直接就對趙徵吐露了自己的真心話。
太子朱標見此,愣了一下,想爲自己父皇解釋。
想對趙徵解釋,自己已經有辦法。
但他看着就在眼前的兩副棺材,只能裝作沒有聽到,轉頭繼續掩面哭泣。
“劉公!”
面對劉基如此的真心,若是幾天前的趙徵,絕對就答應了。
但現在,趙徵扶着劉基,一起看向了身後的無數百姓。
百姓們的哭泣。
呼喚魂兮歸來四字時的真心。
就是趙徵現在的答案。
誠意伯劉基,看向百姓們神態中真誠,自然也懂了。
“小友!”
“劉公您說!”
“你們所做的事,無上光榮!!!”
趙徵面對這四個字,這沉甸甸的四個字,又復沉默。
“我配得上嗎?”
往日曆歷,趙徵記憶裏,最深刻的便是他爲了自己的計劃,而犧牲掉的無辜百姓。
可劉基,已經挪回了皇帝朱重八身後。
趙徵,沒有得到答案。
而皇帝朱重八,也纔在這時候注意到劉基。
他的性格如此,所以就算是在這個時候,他對劉基的舉動,多少還是會有猜疑。
但是,他凝視過去的雙眼,對上的,卻是一雙灰白且毫無生志的瞳孔。
劉基,那個往日只想回青田養老,對自己無比恭敬的劉基,昔日的劉先生。
好像消失不見了。
皇帝朱重八內心咯噔了一下,不知道爲什麼感到心虛,趕忙移開視線,轉到禮部尚書解晉的身上。
“解愛卿,昭告咱的罪己詔吧。”
“是!”
皇帝朱重八隻能借此,舒緩自己內心無邊的愧疚。
“趙家主,請先回身吧。”
趙徵身邊的太子朱標,見到了解晉拿着罪己詔出列,低着頭,小聲的提醒道。
他也不敢去面對趙徵的眼神。
現場的百姓們,見到臺階上的大官有了動作,也收起了身。
在無數的目光注視下,解晉頓時就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是他卻只能強壓住情緒,打開了罪己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先因天下大亂,死者不可勝數,生者備歷艱辛,已有年矣。”
“朕起布衣,削羣雄,定禍亂,改元開明,今紀十二年。”
“因才疏德薄,日夕慮上帝有責,思之再三,不明兵後告殃者,朕失撫養存問。”
“軍爲朕開拓疆宇,奮不顧身,殆於戰場,屍不至家,魂無所依。”
“父母年高,妻寡子幼,一旦拋棄,至今不能存恤,此朕之過也。”
“民間經兵避難,父南子北,至今不能會聚奉養者有之,或子殆親老而失養,親殆子幼而無依者有之,亦朕之過也。”
“幸有應天趙氏,德高才厚,爾未開明時,親散不能會聚,深大義,紀已十二年間,通大道。”
“伯救朕弟免簇傷,仲諫國患除隱火,叔書變法綱要,季起科舉須必,少育仙糧除饑荒......此中恩德墨不足言。”
“今又使朕醒之,然今朕又負聖府,同瞬失三賢,痛兮,魂兮歸來!”
“於斯之道,天下忠厚仁人,能諫朕之不德;於天之道,明察秋毫上帝,朕許贖罪後,雷震謹身。”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