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燧發槍
李意卿正在練字,忽然擡頭說:“老家來信,過些時日,堂叔和堂兄要到盛京,酥酥安排一下。”
沈舒窈放下手中的賬冊,“堂叔和堂兄要過來?明日我讓下人收拾廂房。”
李意卿點頭,“對了,這次三堂兄和大堂哥也過來。”
沈舒窈有些詫異,夫君一般說堂哥,表明是夫君那一枝的李意景。
李意景這位夫君的堂哥,上一次鄉試,聽說差不多高中,這會兒高中,也在意料之中,但是李意倫這位三堂兄,倒是出乎意料。
竟然今年的鄉試高中了,要知道,小叔公家,中間還有個考了幾次的李意耀。
沒成想,竟然是李意倫先高中舉人。
不過家中還是有廂房住下這幾人的,沈舒窈想着,明日就讓下人開始收拾好家中廂房。
而此時大瑞村,那可真是熱鬧了。
李氏家族舉行一場盛大的宴席,現在十里八彎誰不知道李家的榮耀。
那可是說起來,光宗耀祖的舉人啊,特別是李氏還有一位在盛京當了大官的李意卿。
王氏和李達二人,今日可謂是漲了不少臉面,就連李長海和高氏二人,臉上忍不住露出得色。
李意景和夫人杜氏在門外迎客,今日來的客人不少,還有些安慶府有臉面的人都來做客。
李家辦了三日的流水宴,沒多久,幾人便打算一起啓程盛京。
此次李長哲和李長海帶着小輩李意傑、李意倫還有李意景到盛京。
幾日跟族長和家裏人道別之後,和張家的商隊一起出發到盛京。
等人走了,小叔公和族長這纔回了族學裏面,見裏面不少學子,族長是又開心又擔憂。
現在李家族學可不止李氏一族的小輩,還有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的人家,見李家人讀書確實有用,帶着些望子成龍的想法,把孩子送到李氏族學裏面。
但,族學還是隻有李生一個先生也不行,“阿生啊,要不再請個先生?”
“可,族長,近些年來,我身子骨也是越發不好了,族學的孩子從一開始的十幾個出頭,到現在差不多百來個,我精力確實跟不上。”
也不知道望江縣的於秀才當年如何把書湘學堂管得那麼好的,他年紀也大了,管不了那麼多學子。
若是鬆懈些管理,這不是誤人子弟嘛,多虧還有孫子偶爾回來幫忙講學,不然還真管不住。
其實小叔公不知道,於秀才那是靠自己麼?他監考什麼的,還讓夫人和蘇嬸子母子一起管,這才勉強管住的,近些年,書湘書院已經開始減少招學子了。
“阿生,不如讓意耀在書院教學,從公中走束脩。”族長提議道。
意耀也是秀才,總不能老是讓他教學,什麼都不出吧,阿生幾個孫兒經常到族學講學,出些銀錢對大家都好。
在族長的勸導下,小叔公還是同意了,畢竟他孫兒也沒義務分文不取一直給族學,若不是孫子心疼他一人講學太過勞累,這纔給他分憂,如此一來,對孫子也好。
兩人商議好,族長就招呼在村裏的人在祖祠商議這件事。
雖然有些人捨不得一開始佔着的便宜,但是小叔公家和李意卿已經出了不少力,人也不能沒良心,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族長的提議。
然後李意耀就成爲李氏族學第二位先生,說起來,李意耀還是位學問不錯的秀才呢。
以李家現在的地位,若是李意耀在鎮上或者縣裏開個私塾,定會有不少人帶着小孩來的,這也是族人對李意耀當先生的事接受那麼快。
因爲要趕在大雪之前趕到盛京,所以張家的商隊和李長哲一行人是陸路水路都走了。
一路上舟車勞頓,連近些年越發安逸的李長海,對於一路上的勞累也沒多說幾句。
盛京,李家。
沈舒窈已經吩咐下人把家中收拾好,就等着老家的人到盛京。
李意卿在工部忙活槍支的事,自從他兩年前琢磨出廁紙以後,他又和工部的匠人琢磨出好些紙張。
偶爾又研究出了活字印刷,其實大興已經有印刷術,只是沒那麼方便,等活字印刷出來,大興的書本一下子便宜了不少。
畢竟紙張便宜了,又能一下子印刷不少書本,成本就沒那麼高了,近些年,大興的百姓富足不少,特別是朝廷還有大收的作物。
李意卿正在琢磨的事槍支,他已經和工部的譚木匠和鄭鐵匠一起琢磨出了燧發槍。
“砰砰砰。”
李意卿試槍,譚木匠和鄭鐵匠見聲音這麼大的暗器,兩人一陣蹙眉,但對於靶子上的痕跡,兩人眼神又熱切起來。
“李大人,這燧發槍不錯,威力大。”
李意卿蹙眉,威力還成,但是沒達到他的預期。
“剛剛試槍,需要多次打啓動,而且聲音太響,受力過大。”
李意卿說着這把燧發槍的缺點,但沒見過槍的譚木匠和鄭鐵匠哪裏知道,他們只知道,這把燧發槍比先前琢磨的弓弩威力還大,那靶子都被打出一個大洞了。
“李大人,那我們再琢磨琢磨?”
李意卿聞言點頭,而後三人又開始商量,主要是鄭鐵匠發表意見,李意卿和譚木匠討論。
現在李意卿也不會直接把東西都由他當主力了,多是和工部的匠人和官員一起琢磨。
此次的燧發槍是由鄭鐵匠出力最多,李意卿是一開始的主張人,他沒打算一下子研究出最合適的槍支,燧發槍容易些,先一步步來。
等武器研究差不多了,他便開始折騰別的,現在急着研究武器,是因爲大興這些年繁榮昌盛。
烏延國和突厥都想來一口,李意卿先前已經琢磨了些鋒利的刀劍,此時已經送到大興邊境。
但突厥的騎兵太過勇猛,所以李意卿就想琢磨出來燧發槍,不過這把在譚木匠和鄭鐵匠看來威力兇猛的燧發槍,在李意卿眼中,缺點一大堆。
在李意卿三人忙碌下,李家一行人到了盛京,由李長江帶着下人到永定門接。
因爲天氣越來越不好,沈舒窈肚子也大,吳氏便和沈舒窈在府裏呆着,反正就是接人,沒必要全家都到城門口接。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