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崮上人家
周勝利說:“都不近,路上不休息可能看到一處,但我感覺到都沒有了看的意義。這兩個地方現在都成爲景區,三步一攤,兩步一店,拉着你購物的人把你的心情一下子又拉回到喧鬧的城市。今天是週日,去的人一定很多,與在城裏逛商場沒有什麼兩樣。”
白玫、沈玲兩女深有同感,同意去看名聲不大,沒有人去的荒山野崮。
進了山區後,能走機動車的山路不多,周勝利把沈玲替換了下來。
周勝利的目標是他私下命名的“草原”崮。
那個崮的高度超過一百米,四面崖壁超過七十度,基本上處於垂直狀態,當地人稱它爲“百丈崮”,意爲崮的高度超過百丈。
周勝利開着車在山叢峯林中行走。幸虧他路熟,也習慣走山路,車子在山與山之間穿行,一會兒攀到山的半腰,一會兒又下沉到了谷底,白玫和沈玲二人都有坐過山車的感覺。
也幸虧車的越野性能好,在四十五度的山坡上行走,沒有一點力不從心的感覺,車輪抓着地面依然牢牢的。
好在周勝利手把握得方向盤很穩,讓白、沈二女沒有感覺到多麼的驚險。
正在山腰間的羊腸小道上行走着,白玫突然向上面一指,“崮的半腰上怎麼掛了那麼多人?”
周勝利的視力遠強於常人,他擡着看了一眼,看到是五、六個男人正在往山上拽門板,門板上似乎是捆着一個人。
他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二女。白玫的俠義心腸爆發,“是不是山上住的野人往山上搶媳婦?”
周勝利被她這一句話提醒了,搶媳婦不可能,但有可能是轉親或者換親,女方不同意被強拉到山上去。
崮頂山高皇帝遠,下面的女人又不敢從崮上下來,只要是搶了上去,她只能做一輩子崮上人了。
他剎住了車,說:“過去看看。”
白玫捋起袖子說,“他們是五個人,咱們是三個,周大哥又能打,咱去把人搶回來。”
周勝利警告她:“沒弄明白情況之前不要動手,別好心做了壞事。”
他停下車,從後備箱裏取出裝攀爬繩索的木箱,提着往山上走走。
白玫和沈玲也跟了上去。
周勝利開車走的是山間道,通到山崮下面有步行走的小路。
三個人不一會兒來到了山崮的下面。
這個崮並不是太高,距地面約有四十米左右,五個男人擡着一塊牀板,上面兩人,下面三人,木板上被子底下蓋着一個女人,整個身體被繩子橫捆了三道。幾人下面和頭頂的懸崖上都有腳蹬的印痕。
周勝利觀察了一下,發現這個地方的坡度相對緩一點,估計這裏是崮上面住戶下崮的路。
這五個人可能是擡着門板上的女人上崮的過程累得沒有了力氣,停在半坡上休息。下面的三人中一人對門板上的女人說:“嫂子,我侄子這會兒已經抱家去了,你放心,我們爺五個一定會把你擡到崮頂上的。”
門板上的女人發出了虛弱的聲音:“二子別說話,省着點力氣等會擡嫂子。”
周勝利估計,這個女人可能是個病號,這五個男人是把她往崮上擡的,到了半道上沒有了力氣,停下來休息的。
他打量了崮頂,看到上面有許多樹,對白玫和沈玲說:“你們兩個在下面等一會,我上去幫一把。”
沈玲說:“他們把上去的道都給堵了。”
周勝利指着上面說:“這上面都一樣,反正都沒有道。”
他剛往上面攀爬了不到十米,上面五人中的一人朝他喊道:“你是誰家親戚?道被我們擋了,等會我們把人擡上去你再上吧。”
他的聲音很蒼桑,應該不低於五十歲。
周勝利知道此刻說話很耗費力氣,也不與他講話,只顧往上去。來到他們下面一米多時,他的身體向右橫移了兩、三米,像岩羊一般兩個彈跳躍了上去,再往上攀爬了十多米,大氣不喘已經上了崮頂。
他打開木箱,取出了一根長長的繩索,將一端固定在崮上面一棵較粗的樹幹上,將另一端往下放,對下面的人喊:“抓住繩頭!”
下面有人抓住繩頭後,他又喊:“把繩子綁在牀板上面的正中間。”
下面的五人均是每天都從事勞動的人,此時知道了他的用意,一人把他送下去的繩子拴在了木板的正中間,還拉着試了試,向他喊道:“拴結實了。”
他又從袋子裏取出一個帶着三條腿的鐵輪子,取出裏面的斧子把鐵輪子的三條腿全砸到地下,才把固定在樹幹上的繩索取下套到了鐵輪子上,對下面喊道:“我在上面拉,你們找準腳下的岩石就可以,不用你們用力。”
下面那個蒼桑的聲音回道:“好的。”
他開始轉動輪子的手柄。
手柄很重,但下面的總重量是一個山裏女人加上木板,一百多斤,鐵輪還可以轉得動。
他這麼一轉,下面五個人的壓力全沒了,只負責掌握好牀板的平衡即可。
沒用十分鐘,女人和牀板被拉了上來,五個男人也氣喘吁吁地上到了崮頂。
一位頭髮花白,臉清瘦紫黑的老漢握着周勝利的手,“不知您是誰家的親戚,我們爺幾個真得感謝你。我孫媳婦在山下生孩子,孫子在部隊上回不來,村裏去了六個男勞力接我孫媳婦和曾孫子出院。
我們計算好了,六個人能把她娘倆拽上崖,到了崮下面才發現我曾孫子沒滿月,見不得山風,孩子的一個叔叔抱着孩子回家了,少了一個人,我們爺五個拉不上來她了,幸虧了你出手幫忙,還出了個好主意。”
周勝利說:“我們不是你們誰家的親戚,是外地的,兩個表妹沒有見過崮,我帶着她們兩個來崮上看看的。”
他可不敢再說白玫是他姪女了,怕她聽見再說是自己的媳婦。
老漢說:“崮上有什麼好看的,生個孩子還得拴在門板上擡上擡下的,年輕人買了洋車子推不上來,只能放在山下的親戚家裏。”
他說的洋車子是二十世紀農村人對自行車的叫法。過去國家貧窮落後,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連鐵釘、火柴都得外國的工廠生產,所以叫洋釘、洋火、洋油等。
一個青年看到周勝利固定在地面上的鐵輪子,羨慕地說:“這位兄弟的這個是個好寶貝,有了它往山上擡人擡物都省勁。”
周勝利說:“這個咱們農村幹活的都會,把從井裏往上提水的轆轤固定在地面上,再將繩子放長一些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