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參觀博物館隱祕的地方

作者:我真的不是磚家
胡老師對翟丹說道:你上一次來,我帶你看了我們博物館的開放區域,還有一些我修復過的文物。今天。我帶你去看看我們館沒對外開放的地方,你可能會有興趣的。

  翟丹也不廢話,他放下手中的東西,站起來跟着胡老師就往外走。

  說是博物館沒有對外開放的地方,翟丹以爲是去文物倉庫,還以爲胡老師一定是有什麼珍貴文物給他展示。

  不料胡老師竟帶着他走上博物館尚未開放的三樓。

  文物難道不是放在地庫和展廳裏嗎?

  在博物館三樓走廊,站在一扇緊鎖的大門前,翟丹正奇怪,就見胡老師招呼一個管理展廳的老大姐。

  韓大姐,你把三樓展廳的門鎖打開一下。

  那位大姐應聲拿着一串鑰匙上來,稀里嘩啦地開鎖。

  鎖打開以後,又招呼一個值班保安幫忙,推開沉重的大門。

  這是一間暫未對外開放的展廳。

  裏面連燈都沒開,一片黑壓壓的,看不清都放了什麼。

  展廳的燈打開一瞬間,翟丹的眼睛就看愣了。

  整個三樓大廳,大概有近一千平方米的面積。

  這裏沒有文物,卻擺上了無數照片說明牌和展櫥。

  照片裏的內容,都是民間工藝。

  有絲織繪畫唱戲吹樂器說書製藥跳舞雜技縫紉刺繡玉器製作等等。

  展櫥展櫃內,展出的是一些民間工藝或藝術的成品,還有的是表演道具等。

  說明牌上,一件件記錄着這些已經消失和即將消失的傳統民間工藝。

  在瓷器製作的介紹中,還能看到一個小的分支類目——鋦瓷。

  雖然佈局有些混亂,而且從二十年後眼光看,策展水平也不夠專業,甚至有些粗陋。

  但是,能感到策展人的良苦用心:他們是想以一個三線小城的地方博物館的微薄之力,來保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香火不被熄滅。

  他們這一代博物館人,甚至都不知道:保留的這些東西,未來還能不能看到它們再度輝煌?

  就是有一個信念:把這點點火星都留下,不讓它熄滅,未來總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這些,翟丹一陣心潮澎湃。

  胡老師介紹說:這些年,劉副館長多次出差,到國外交流學習,同時,也看了好多外國人的展覽。

  他回來以後就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外國人特別注意保護自己傳統的東西。發達國家如此,比我們還窮的不發達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國內許多傳統的如民俗民間技藝等東西,在保護上一點都不被重視。隨着老一輩的凋零,許多東西面臨着後繼無人,逐漸失傳的危機。作爲守護歷史文化的文博人,我們的責任是收藏研究保護和傳承。

  這些祖先經過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和技藝,都是祖先們一代代的心血。

  後世們的進步和創新,也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來的,這個叫一脈相承。

  如果得到後面的,就拋棄或忘掉前面的,那就是斷掉了自己的根。

  沒有根的文化藝術和技術,是走不遠的。

  越是發達的國家,不但注意尋找自己的根,還順着根尋找更久遠的脈絡。

  劉副館長和胡老師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

  胡老師繼續說道:中華文化現在在世界上還不屬於強勢文化,甚至不屬於世界的主流文化,因此造成很多中華傳統文化的東西在悄悄流失。許多東西,在被外國的文化強勢取代。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無聲無息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所以就儘自己的力量,籌備了這樣一個民俗展廳。

  說到這裏,胡老師有點激動,兩隻手臂都在顫抖。

  現在許多瀕臨滅絕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方面的東西,我們都在收集。我們不知道這些東西還能有什麼用?但是起碼要用博物館的收藏來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

  看翟丹有點愣神,胡老師說:大丹,你有什麼看法?

  翟丹毫不客氣地說道::這些收藏雖然看起來很多,但中華文化裏包含的東西太多,內容紛繁複雜,老實說,這個展廳裏展出的還是太少,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胡老師:你說的這個情況我們也知道。所以啊!我們還需要年輕人來繼承我們沒做完的事。起碼這個不開放的三樓展廳,要用更多藏品給充實起來。未來,收集更多新展品,就要靠你了。

  胡老師上前拍了拍翟丹的肩膀,像是在做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託付。

  翟丹被震撼住了。

  那一瞬間,他甚至懷疑:上天讓自己重生,就是爲了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像大熊貓那樣逐漸滅絕的。

  他想拒絕胡老師,想說自己還不是博物館的人,幹不來這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但是沉重的使命感,使他無法開口拒絕。

  他竟然輕輕點了點頭,對胡老師的話表示同意。

  比起那些行業的恩怨,個人的仇怨,用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看,都算不了什麼。

  翟丹站在大廳裏,一一看的十分仔細,比起博物館裏那些老人對這些東西模糊的認識,他心裏更清楚其價值。

  大概幾年後,會有一個全新的概念闖入中國,東洲博物館三樓收藏的這些所謂民俗或民間技藝,都是屬於那個全新概念裏包含的東西。

  至於那個全新的概念,人們會稱呼爲: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歷史遺蹟,那叫物質文化遺產。

  許多無形的技術技巧訣竅,甚至是戲曲和武術,那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些東西只可意會,比如:推拿按摩中一道力氣的大小,鋦瓷器時的一個小訣竅,唱戲時的一句唱腔變化,好喫菜餚中的一種口味,燒瓷器時的一點細微爐溫控制這些東西絕對不是用書籍照片錄像能記錄下來的東西。

  非遺雖然最後都是用最後的成品來記錄成果,比如絲織刺繡什麼的,但不能留下製作過程。

  中國古代有很多精品文物,因爲丟失過程,造成古人能製出的東西,今人反而造不出來。

  人們常說的今不如昔,就是這個原因。

  假如用宋詞打個比方。

  宋詞和唐詩並稱爲中國古代文化的兩個巔峯。

  但宋詞實際上是宋代人吟唱的歌詞,因爲古代沒有曲譜,詞雖流傳下來了,曲調卻失傳了。

  古代流傳下來的詞,今人只會吟,不會唱。

  在古代,詞的唱法都是口口相傳。

  非遺真正能夠傳承,還是需要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教授。

  自學考試拿文憑,自己在家看書,可能會把大學文憑考下來。

  而非遺的東西,絕對不是自學或看書能掌握的。

  如果沒有年輕人繼承,這些絕學就算是斷絕了。

  博物館能做到的,只是儘量把它們的形態和特徵記錄下來,供後世有興趣研究的人蔘考。

  看到翟丹有點出神,胡老師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小子,我還有很多研究成果,走,我再帶你去我的祕密實驗室看看。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